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兹心


漫漫人生路,如同一场修行,我们若想活得快乐自在,就要完成一些必修的功课。


而“修心”就是这场修行中最重要的必修课。


王明阳曾穷其一生心血来参悟心学,并用“心学”教导后人:修养好这四颗心,人生自然美好。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坦诚之心


王明阳在《传习录》中曾讲到:“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这句话说的就是,为人处世不可存有私心,惟有坦诚相待才是了悟天下至理的基础。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修得坦诚之心,才能活得真实自在。


在汴京新宫殿建成时,宋太祖赵匡胤坐在正殿上,命令属下把宫门全部打开。


他告诉左右之人:“这开了门的宫殿,就像我的心一样坦坦荡荡,稍有偏斜歪曲,人们都看得见。


赵匡胤为人坦诚实干,因此建立了不少功勋。


有一次,南汉王刘鋹跟从赵匡胤到讲武池。


赵匡胤斟一杯酒赐给他,刘鋹怀疑有毒,便捧着杯子哭道:“臣知道自己有着不可赦免的罪,但陛下已经答应不杀我了啊,我情愿做这汴梁城里的一介平民百姓,求陛下放过我吧!”


赵匡胤笑着说:“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你,又怎会干那种见不得光的事呢?”说完就端着给刘鋹的酒一饮而尽。


或许我们也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一个人若是心中坦诚,那么他的心胸与气度是无法隐藏的。


对生活不加掩饰的热爱,对未来不失信心的赤诚,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


怀揣坦诚之心,脚踏通坦之路,人生自会达到新高度。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自省之心


王明阳曾教育一位晚辈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而能自省,自省而后能改,方有所得。


有一次,林语堂发现一个熟识多年的老友,突然对自己有些敬而远之。


他对此感到很疑惑,不清楚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


于是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回想自己曾经和这位好友的交往过程。


有一天,他恍然明白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随意开玩笑的。


这位好友平时有些敏感内向,林语堂知道自己很可能在无意中伤害到了对方,于是他立刻找到这位好友,开诚布公地谈心。


在得知事情始末之后,郑重地对这位朋友道歉,及时化解了朋友之间的危机。


《史记》有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凡事多从自身找不足,及时加以改正,方能不断提升能力,取得成功。


不自知之人常骄傲自满,虚浮于事,只有自知自省之人才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沉稳前行。


人生修行,在于日日自省。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谦逊之心


王明阳说:“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则不受,物之恒也。


谦逊者,眼瞥高山,耳听远浪,故能凭风自立,不断进取。


在清雍正年间,大儒江永有一次被皇帝召见问话,却紧张得回答不出问题,于是便推荐自己的学生戴震替自己来答复。


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直指要害,深得皇帝满意。


皇帝便问他:“你和你的老师江永比,谁的才学更高一些呢?”


戴震恭敬答道:“自然是老师的才学更高。”


皇帝又问:“那为何学识更高的老师却回答不出我的问题呢?”


戴震回答:“老师只是年事已高,耳朵有些背,他的学问是远远超过我的。”


雍正对戴震的谦逊态度十分赞赏,于是便封他为翰林学士。


人生一世,有多少人见识浅薄,却吹嘘卖弄,又有多少人目中无人,却自以为是孤高清介。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仍藏数点红。”


绿叶焦躁反而显得莽撞,娇花含羞却尽显风华。


只有真正虚心地求一份学问,守一份初心,才是人间正道。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清明之心


“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这便是王明阳讲述的“心中清明”时所见的景象。


人们总是去追寻一方清宁世界,但殊不知:这世界离不开喧嚣,而这喧嚣的源头却还是藏在世人的心里。


若是修得一颗淡泊清明之心,不与世俗相争,那人生之路便畅通无阻了。


有着茶仙称号的陆羽,就有着如茶一般淡泊的清明之心。


陆羽的好友崔国辅擅长写五言诗,在他的熏陶和指点下,陆羽在诗赋上也颇有造诣。


在以诗赋取仕的唐朝,陆羽本可以参加科举,步入仕途,平步青云,走上那条人人都羡慕的道路,但他却选择专注于茶道。


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陆羽一向很坚定,《茶经》也应运而生。


他笔下的《六羡歌》,正是他的人生写照: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并不向往功名利禄的生活,对他来说,自己的故乡比黄金白玉、出省入台要珍贵得多。


淡泊处世,不同庸人蝇营狗苟,在收获了精神满足的同时,也能获得历史的共鸣。


在滚滚历史长河里,在霓虹灯影里,虚幻的权力像一只妖兽,那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眼球。


只有在红尘中修炼一颗清明之心,才不会成为权力金钱的傀儡。


刺眼的霓虹总会掩盖夜幕里迷人的星光,浮华的世界终需清明的内心冲破迷雾。


唯有保持清明之心,才能拥有生命中真正的绚烂,明白自己真正的价值,不会为了不真实的光芒而疯狂。


人有这四颗心,福气不请自来


古往今来,圣凡之辨,在于内心。


随遇而安,未尝不是另一种随波逐流,物随心转,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红尘纷扰,我们大可不必羡慕灯红酒绿的诱人生活,在人世间修炼内心,才是正道。


心中有光,我自向阳。


修炼这4颗心,我们将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追剧小能手,永远“vip”。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