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平凡的世界》是陝西作者路遙的作品,曾獲得茅盾文學獎,被譽為茅盾文學獎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此作品曾被毛衛寧導演執導,改編為同名電視劇,雖然劇情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原著的內容,但是依舊被詬病:沒有原著好看。當然之所以會有這樣對比,前提觀眾也是讀過原著的,那麼“原著黨”們為何會覺得劇沒書好看呢?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忠於原著但並非與原著一模一樣

《平凡的世界》原著中有100多個人物,其中很多人物形象十分的鮮明與飽滿,像孫少平、孫少安等人;其次像金波、賈冰等人,作者在塑造這些人物的時候並不是肆意妄為的,而是帶著目的去的,他們要麼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需要;要麼是體現作者對某個事物的深思;還有就是情節的疏通堵漏。而當這部作品被真實的演員演繹出來並搬上熒幕的時候,雖然劇情並沒有大的改變,但是並非與原著一模一樣了。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例如,影視劇中將金波給刪除了。這曾被“原著黨”視為錯誤之舉,金波在書中與孫少平同村且共同成長起來,與孫少平是鐵哥們,同樣在生活上給予孫少平很大的幫助,但是書中這一角色的部分行為在影視劇中卻被田潤生給替代了。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一個角色的刪除必將會引起更多情節與劇情的改更,這讓“原著黨”無法接受。當然這樣情節的更改影視劇中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舉。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鏡頭呈現的只是一部分人對文字的理解,無法迎合所有人

《平凡的世界》原著共有三部,一百多萬字,它有三條主線:分別是以孫少平、孫少安、田福軍三人的經歷展開的。文字對這三條主線進行展開時,不僅有劇情的發展,還有心理與景色的描寫,讀者在閱讀時能有更深得更入感;另外對於文字描述而言,每一個讀者都會根據自身的經歷進行理解,同樣是孫少平的“瘦高俊朗”,一百位讀者就有一百種形象產生。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而鏡頭呢?

雖然影視劇中,毛衛寧導演別出心裁地加入了旁白,這在影視劇中是不多見的,但是這部劇卻加了,為什麼呢?這說明了人物心理描寫在這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但是旁白的加入是配合影視劇情的,而影視劇中人物卻又是固定的,當然了,例如像佟麗婭版的“田潤葉”十分的完美女,也符合絕大部分“原著黨”的審美,但是如此一來,鏡頭便侷限住了觀眾的想象力,導演給出一種特定的思維模式帶領著觀眾去觀看作品,如此下來此作品的理解便也是在這種思維模式之下產生的,當然也就比較固定了。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因此,鏡頭便失去了文字本身的無限想象力了!

:影視劇劇情過於緊湊,失去了原著讓人思考的時間

現如今很多的文學作品是通過一些浮誇、無營養的內容來吸引讀者,追求的是效益,但是像《平凡的世界》這類文學作品追求的卻是思想上的共鳴,也只有才能保持長久不衰,稱之為經典。但是影視劇則不同,非紀實類的影視作品基本上都是奔著收益去的,沒有一部導演願意拍攝沒有看的影視劇,所以在影視劇劇情的拍攝既要緊湊又要吸引人球,這樣便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給觀眾去思考。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例如,影視劇《平凡的世界》,同樣是開端孫少平在星星點點的雨雪中去食堂領取自己的“非洲饃”時,給予的鏡頭時間也就幾分鐘,觀眾還沒有領會到這個窮小子的自卑之心時,另一個劇情便接踵而來,此時觀眾更注意的是劇情而非人物的心理;但文字則不同,讀者可以有足夠的時候去品味,品味文字背後的辛酸,或會聯想到學生時代身著的破衣爛衫的自己。如此便會更有代入感,而領會這些人物的心理,才能理解這個人物為何會做出此此的選擇,這對讀者便有了現實的啟發。

《平凡的世界》毛衛寧導演的同名電視劇為何沒有路遙的原著好看?

也許,這便是我們只聽說過人生應該“讀萬卷書”而沒有聽過“觀萬部影視劇”的原因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阿珂伴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