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欣賞那位周遊13國的女大學生?

1

前段時間,微博有一個熱搜:

#大學生瞞父母遊13國回國發熱被隔離#

這個事件現在已經不是熱點,可以平心靜氣地談談了。

網上很多新聞標題是這樣的:

《女大學生瞞著父母遊遍13國,回國後發熱被隔離……》

《深圳女大學生瞞父母遊遍13國,回國後發熱被隔離,被學校記過處分》

《對話深圳遊13國女大學生:出發前不知疫情,被罵到失眠但不後悔》

……

會突出幾個關鍵詞:

女大學生

發熱

隔離

處分

都是很抓眼球的詞。

如果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形容,事件是這樣的:

深圳某高校應用外語學院一位學生在2020年1月下旬隱瞞父母獨自出國,到達土耳其、法國、瑞士、冰島等13個國家,3月3日回國,在珠海口岸出現發熱症狀,被送往珠海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隔離,3月4日、5日,其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該生因為違反了學校防控規定被記過處分。

這裡面的關鍵詞:

時間點

陰性

記過原因

這個女孩被罵得狗血淋頭,很多人的罵點如下:

瞞報行程

旅費來源未明

在花費上說謊,歐洲不可能只花那些錢

不負責任

衝動魯莽

我個人的觀點:

覺得這個女孩很勇敢,她不在疫區也沒去過疫區,自己攢錢獨自出行,出發的時候不清楚疫情,回來的時候,國外疫情還沒大面積爆發,她也並沒被感染確診。

她很幸運,能夠安全返回國內。

她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開始的時候瞞著父母和學校,從她後續接受的採訪表明,父母並沒怪罪,她違反了學校規定,受到了處分,這也是應該的。

瞞報行程的事實並不存在,因為她只是在開始瞞著父母和學校,後來就坦白了,而且每天按學校要求填寫行程。回國後認真填寫了去過的國家。

我為什麼欣賞她?

有很多30歲左右的人,懷著環遊世界的夢想,卻總在說沒時間沒錢,或者怕父母擔心,怕安全問題,所以有想法沒行動,但這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女孩卻做到了。如果她被確診,如果她真的瞞報了行程,那應該被罵,因為是隻顧自己沒為他人考慮,但結果已經表明了沒有確診,也沒有瞞報行程。

我惡意揣測,有些人的憤怒,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一個小女孩卻做到了。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懦弱,只能通過責罵一個人的魯莽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至於質疑收入來源,這就更是滑稽了。有些人自己賺錢的能力不怎樣,卻喜歡質疑別人。

如果網上公佈的信息為實,女孩是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再加上她曬出的成績證明等,應該是很優秀的學生了。深職院很多人不瞭解,我接觸較多,學校主抓實用的職業教育,所以學生的動手能力比一些名校學生還強(估計這話要得罪很多人,等罵。)

女孩自己在微頭條上說明了一些事實(源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1661142271224844,附圖沒有截上)

我為什麼欣賞那位周遊13國的女大學生?

2

我上高一的時候,班裡曾經組織過兩次春遊,一次去泰山,一次去嶧山,我都沒能去,家裡不讓參加,說太危險了,我非常想去,對這個理由也是非常無語,因為班裡那麼多同學,又有老師帶隊,能怎麼危險呢?

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乖乖呆在家裡。

上大學的時候,去過一趟濰坊,到稅校去看我的好友,當然不告訴父母,否則肯定又說危險什麼的。

大學畢業後,又被關在家裡,除了爸爸帶我們去玩、公務出差或者行裡組織的旅遊,一概不讓去。長達10年的時間裡,我只有一次獨自出省的經歷,就是去北京探望男友。

長年被管制,導致一旦獲得自由,就飛得沒邊沒沿。到了蘇州和深圳工作,出差旅行都是家常便飯,有種“報復性增長”的感覺。那時就覺得,結婚太好了,不結婚哪來的自由?

我也沒有出門知會家人的習慣,因為出行是很平常的事。

我從小被保護得太好,導致上大學前什麼都不會幹,大學裡鍛鍊了一下,畢業後又退化了。我並不覺得這是好事。

人類學家約瑟夫•坎貝爾說過,男性成人之路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脫離家庭和熟悉的環境。

第二階段,你將面對來自陌生環境的恐懼,困難和興奮,當然你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這些幫助來自那些陌生人和神秘團體。這時你就敢於面對自己的弱點,並擺脫年輕人的恐懼和神經質。

第三階段,最後,你將回到家鄉,成為一個容顏未改但內心成熟的真正男人。

對女性一樣適用。

3

我在微博上發表了關於這件事的看法後,有人評論說:

父母在,不遠遊,遠遊必有方,老祖先早就說過。保持個性的前提是責任,尊重。

我同意後半句。

前半句,如果是一位中老年人說出來,我覺得無所謂。

但這樣說的人,是位19歲的在校女生。

我覺得有點痛心。

我問她生活在什麼年代?

她說:不管生活在什麼年代,有些道理是不變的。

其實,有些道理,還真變了。

當然,她有她的觀點和個人選擇,無關對錯,只有適合與否。

但對於年輕的孩子們,我還是建議要多往外走走。安全是很重要,但是不必因為外面危險,就裹足不前。

我對這件事情評議的時候,有人說:“如果是你的孩子呢?你也這樣說嗎?”

這顯然是不瞭解我的人才會這樣問。

如果是我的孩子,還用等到大學才周遊各國麼?

《人生十二法則》這本書中,提到對孩子的培養,有句話我特別喜歡:

“保護遠比不上培養和賦能。”

對於這個複雜、多維又善變的世界,父母的能力想要與時俱進,都是很困難的事,如果總想著保護孩子,希望孩子一直生活在溫室裡,最後的結果,是培養出巨嬰和廢物。

我曾經處在嚴密的保護下,但又有什麼用呢?

我第一次失戀的時候,痛不欲生,那時候,我也只能獨自面對。

親人逝去的時候,我要去承受很長時間的剜心之痛。

現在,我懂得保護自己,比如現在因為疫情而封閉家中,但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我通過學習、鍛鍊來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更加強大,等到疫情解除,繼續海闊天空。

今天和秋葉說,二寶一定要成為運動小健將,長大以後,什麼攀巖啊滑雪啊羽毛球啊統統學起來,當然也要學巴柔什麼的,上了學如果有男生欺負她,她可以一腳踹飛,打得他們滿地找牙。二寶在武漢,我沒辦法自己帶她,在深圳的乾兒子和乾女兒,我已經給他們和洋星預約好了,三歲開始,跟著洋星開始運動,從小就培養這習慣。對我家這些寶寶們而言,出國什麼的根本不是稀奇事,乾兒子的爹在考慮讓他從小就到國外接受教育。

4

遺憾的是,很多人已經被某些媒體的信息投餵培養成了獨特的閱讀習慣和偏低的理解能力,容易被牽引,周身都是容易被激發憤怒的觸點,只看標題,只按自己的固化思維去理解,而不管事實是怎樣的,而且,他們還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相。

多讀好書,多去一些國家深度遊歷,多接觸優秀的人精彩的事,讓自己的世界不斷擴大,像坎貝爾說的三個階段那樣,踏上成人之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