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李玫瑾教授


別再誇孩子“你真聰明”了!


最近同事很頭疼,因為疫情的原因,孩子的奶奶暫住在自己家。

挺好的一件事,卻在幾天後,出現了矛盾。

學校不能按時開學,就意味著孩子必須在家學習。孩子的奶奶不能外出,也只能天天圍著孩子轉。

一會兒誇孩子字寫得好看,以後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書法家;

一會兒說孩子鋼琴彈得真棒,以後一定會成為享譽世界的鋼琴家!

最後,還覺得獨誇讚不夠,一定要眾誇讚才行。

乾脆在孩子彈琴的時候,開著視頻坐在孩子身邊,聽老姐妹們誇孩子手指靈活、彈琴有天賦。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同事和丈夫倆人勸過多次,說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好。

沒想到還把孩子奶奶惹生氣了,說:

“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鼓勵,我想讓孩子學習更有衝勁、更有成就感,怎麼還錯了呢?”

孩子是需要鼓勵,但是模糊和誇大的鼓勵,反而容易造成孩子驕傲自滿和內心脆弱等負面影響,危害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過度鼓勵是壓力

《可愛的你》中,男孩Martin因為考不到滿分而不想讀書。

他對老師說:“拿不到一百分,爸爸媽媽會很失望。我也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就不會有人喜歡我了。”

老師將這段對話錄製成視頻,拿給男孩的父母看。

並說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從精英班轉到普通班,以減輕孩子身上的壓力。

孩子父母的反應非常奇怪,他們並沒有在意孩子的焦慮,反而質問老師:“我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是精英!”

直到老師說,男孩讓同班同學把自己反鎖在廁所裡,不停地拿頭撞門,哭著問老師,能不能拿一百塊買一百分的時候,這對父母的臉上,才微微變了顏色。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一直以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心願。

他們傾盡所能地鼓勵孩子,希望以此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和自信,卻總是適得其反,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壓力。

網上有一段視頻,是一位老師關於《加油》的演講。

她說,自己有一位學生,本身對自己的期望就很高,但沒想到學生的父母和班主任的期望更高。

他們總是拼命地鼓勵孩子加油,總是說相信他一定沒問題的。

終於忍無可忍的孩子,在高考的第二天早上,將自己鎖在了臥室裡,決定棄考,一了百了。

就像這位老師說的:“過度的鼓勵,確實能激勵一些學生去超常發揮,但是過度的鼓勵,同樣會給我們的孩子過度的壓力。”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過度鼓勵是捧殺

朋友小玄說,疫情期間想在家陪孩子做一些運動,增加親子關係。

沒想到,親子關係還沒來得及親密,孩子先因為簡單的“猜拳”輸給自己,便哭鬧不止。

非要媽媽輸給自己,才肯罷休。

孩子的爸爸也提起,有次看見孩子跟小朋友比賽跳繩,跳不贏差點打起來的情況。

小玄反思自己,教育孩子並沒有什麼偏激之處,怎麼好好的孩子就變得輸不起了呢?

我問她,有沒有習慣性地鼓勵孩子?

小玄不解地問,鼓勵孩子不是很正常的嗎?

而且她發現自家的孩子,特別有好勝心,她還想著未來孩子學習不用擔心了,只要稍微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孩子就會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像不像我們兒時聽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一個寒冬,狐狸為了獲得烏鴉嘴裡的肉,不停地用甜言蜜語奉承烏鴉。

說烏鴉“身材棒、長得好、嗓音圓潤”,直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最後忘乎所以的烏鴉,被狐狸吹捧得張嘴唱歌,肉就掉了下來。

曾仕強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說:“天道忌滿,所以人不能自滿”。

他還講了一個故事,有人在滿月的時候向上天許願,希望自己福祿壽俱全、兒女爭氣、身體健康長壽,全部都是美好的許願。

於是老天說:“那我來當你好了!”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正視自己的問題,才會努力地去完善自我。

鼓勵孩子也是這樣,一味注重鼓勵而對其他方面視而不見,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沉迷在虛假的光環中。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那麼,如何正確地給予孩子鼓勵呢?

1. 父母的態度要中立

有些家庭習慣將外界對孩子的表揚,作為自己鼓勵孩子優秀的佐證。

例如,“今天XX說我們家孩子好厲害的,她家孩子就不行。”

結果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孩子長期聽到這樣的話,很容易產生自滿和驕傲,甚至養成過於在意他人評價的壞毛病。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提問,孩子喜歡告狀是為什麼?

有一個回答是:

“孩子希望得到關注”。


孩子會告狀,其實潛意識是想獲得肯定和表揚,是為了突顯自己的優秀,也表示自己和錯了的孩子不同。這是非常危險的,容易養成孩子自大、不合群的性格。

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優缺點,不能人云亦云,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2. 不要誇孩子聰明,誇孩子努力

心理學家德威克和他的團隊,有一組長達十年的著名實驗,她們將在紐約的20所學校的400名五年級學生以及很多學齡前兒童,分成了兩組。

兩組孩子的任務都是一樣的,完成10個簡單的拼圖遊戲。

唯一的不同,是在打分的時候,研究人員會對第一組孩子稱讚一句“你真的很聰明”。

而對第二組孩子說:“你一定非常努力地嘗試過,表現得很出色!”

在後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

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漸漸地會變得逃避困難,為了保持自己的“優秀”而變得畏縮和急躁,心理素質下降;


而被稱讚努力的孩子,面對困難勇於挑戰,遇強則強,心態健康。

通過這組實驗可以看出,想要什麼樣的孩子,就要學會採取什麼樣的鼓勵方法。

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3. 肯定孩子的努力,“誇”得越具體越好

有位資深人力資源的老師曾說,我覺得家長也該學學我們人力的制定目標原則。

對於孩子應該有明確性、可完成性和實際性的計劃和指導。

沒有實質的激勵,就好像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臺,有什麼用?

當孩子給你看一幅漂亮的畫,我們可以將單調的“你畫得真好”,換成稱讚孩子用色大膽、想象豐富。

或者更直接問問孩子,畫這幅畫是怎麼想的,肯定孩子為此付出的心思,越具體越好。

當孩子呼哧呼哧地爬上一座高山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你真棒”,變為先問問孩子累不累,聽聽孩子的想法。

肯定孩子的不怕累和不放棄的堅持,鼓勵孩子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堅持保持這樣的品質。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又或者我們也可以學學孩子。

有天我聽見一個孩子對媽媽說:

“媽媽,你做飯真的很難吃。雖然我不能昧著良心騙你,但是我會認真吃完你做的飯,給你點評,讓你下次發揮更好!”

孩子的媽媽慈愛地摸著孩子的頭,兩人相視一笑。

令我忍不住感嘆:親子關係就是這麼奇妙,當父母給孩子陽光和雨露的時候,孩子會回報父母絢麗的彩虹;

當父母給孩子煙塵和沙土的時候,孩子會回報父母漫天的霧霾。

如果孩子是一艘小船,不要告訴他:“遠航吧!我相信你!”。

要做他每一段海路上的燈塔,閃爍地燈光指引他:“孩子,不要懼怕,風浪雖大,但我會一直陪著你前行。”

與所有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