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從天亮打到天黑,從第一天打到第三天,伊斯內爾和馬胡在2010年溫網男單首輪聯手上演了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好戲。

那場耗時11小時05分鐘的比賽創造了很多驚人的紀錄,例如兩人聯手發出的216記ACE為單場比賽之最,美國人也以113記ACE力壓對手成為單場比賽發出ACE球最多的選手。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雖然這一環節被淹沒在整個漫長的敘事當中,但依然值得單拎出來。畢竟在溫網2019年推出決勝盤局分12平後實行搶七決勝制之後,應該再也不會有伊斯內爾和馬胡這樣的“神蹟”了。

不過,“神蹟”雖然不會再現,但和ACE有關的故事倒也不少。

一、是波特羅呀

如果不是那些落地有聲的ACE球,或許2012賽季ATP250級的維也納公開賽根本不會有那麼受人關注。

那一年的10月,世界排名第111位的德國人丹尼爾·布朗茨從資格賽開始連贏三輪晉級正賽。在闖過首輪關之後,他在16進8的比賽中遭遇賽會頭號種子德爾·波特羅。雙方打了3個搶七,最終阿根廷人以6比7、7比6、7比6勝出。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在那項賽事之前,德爾·波特羅一直因為手腕的傷勢選擇休戰,他也因此錯過了當年的上海大師賽。選擇在奧地利復出,他希望自己能夠在巴黎大師賽和倫敦年總決賽之前有所歷練,通過比賽找回狀態。

和布朗茨的比賽的確歷練到了他,德國人的32記ACE球一度讓他疲於應對。但同時,他自己也有30記ACE入賬。

這是1991年ATP開始進行數據統計以來,第一次在三盤兩勝制的比賽中出現兩位球員各自有30+ACE球進賬的場面。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儘管當時已經有伊斯內爾和馬胡珠玉在前的216記ACE,但那畢竟是打了3天的大滿貫比賽,德爾·波特羅和布朗茨在ATP巡迴賽中的“ACE大戰”依然激發了人們對這一網球技術新一輪的討論。

ATP官網、美聯社、《今日美國》等都對這場比賽給予了關注,他們不約而同地用了“不可思議的”、“歷史性的”等詞彙來作為前綴。

二、你認識鄧特嗎

年輕一點的球迷一定知道泰勒·斯威夫特,但不會知道泰勒·鄧特是誰,更別提他的發球上網型打法了。

這位出生於1981年的美國人在2005年轉入職業,拿到過4個巡迴賽冠軍,最高排名來到過第21位。2010年11月的ATP夏洛特維爾挑戰賽之後,這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眾多“大炮型選手”的前輩選擇了告別。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雖然一度被很多專家認為發球姿勢很難看,但鄧特的發球卻十分管用。身高1.88米、體重88公斤的他能夠在當年馳騁網壇,所依靠的就是強勢發球。

2006年的澳網,他在墨爾本公園球場發出了一記時速231公里/小時的ACE。這個速度接近於動車時速的上限,時至今日也沒有後來者能夠在同一個球場裡再現。

事實上,他不止保持著澳網的最快發球時速,還是溫網的第一名。

2010年,29歲的鄧特從資格賽殺出,正賽首輪擊敗切拉,次輪遭遇3號種子德約科維奇。儘管以6比7、1比6和4比6輸掉了比賽,但他還是在比賽中發出了一記時速240公里/小時的ACE。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溫網發出過243公里/小時的發球,但因為沒有入界,所以並未被計入。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發球成為美國人的絕招,他的發上高效簡潔,卻也容易被擅長接發球以及全面的對手所遏制。不過,固執的他不肯做出改變,為此他甚至解僱了希望他做出調整多練習一些底線技術的教練、前ATP球員蒙塔納。

“要想贏得比賽,你只要使勁發球就可以了,我可不覺得教練真的能幫上什麼忙。是的,我把他炒了。我就是這麼個固執的人,如果我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會再聽信別人的話。”

“如果他讓我從帝國大廈跳下去,並說:‘跳吧,那對你有好處。’我會回答他:‘你知道地心引力吧?地面實在太硬,我不想跳。’”他覺得自己的補充……頭頭是道。

三、那一個約翰森

2005年的澳網第四輪,喬西姆·約翰森發出了創紀錄的51記ACE,讓34歲的8號種子阿加西只能望球興嘆。

22歲的瑞典人是賽會11號種子,身高1米98的他用那些連珠炮似的進攻讓美國人疲於奔命。連觀眾席上的格拉芙覺得對方的這種發揮不可思議,在瑞典人發球時忍不住用手捂住眼睛。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在當時,那是一場創造歷史的比賽——約翰森打破了此前由另外一位“北歐大炮”克拉吉塞克1999年創下的單場比賽49記ACE的紀錄。然而這個新紀錄卻沒能幫助他獲勝,因為和如此多的輕易得分相抵消的,是他輕易的送分,多達66次非受迫性失誤葬送了他獲得勝利的機會。

最終,作為當時世界上接發球最好的選手之一,阿加西在2小時38分鐘後以6比7、7比6、7比6、6比4勝出,職業生涯第9次晉級澳網男單八強。格拉芙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為丈夫鼓掌,而同樣在現場觀戰的休伊特的妹妹婭斯恩卻為男友的失利而難過不已。

約翰森和休伊特一家擁有非常好的關係,澳大利亞人在備戰大賽時常常邀請他一起訓練,以應對網壇那些“大炮型選手”。

和ACE有關的,幾個不冷不熱的知識

這種互動幫助瑞典人得到迅速的提升,他曾經在2004年的美網勢如破竹地闖入四強。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他完全沒有被阿瑟·阿什球場觀眾的聲勢嚇倒,以6比4、6比4、3比6、2比6、6比4淘汰了衛冕冠軍羅迪克。不過,面對接下來半決賽的對手休伊特,他還是以0比3脆敗。

當然,約翰森在2005年創造的紀錄並沒有被保存多久,克羅地亞“巨人”卡洛維奇很快就衝上了榜單。

他在2009年法網對陣休伊特的首輪比賽中發出55記ACE,2016年美網男單首輪迎戰盧彥勳時發出61記ACE,2009年戴維斯盃對陣斯捷潘內克時發出78記ACE,幾乎統治了1991年ATP有技術統計以來的排名榜。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能夠衝進排名榜的前兩位。畢竟……誰能打破伊斯內爾和馬胡在2010年溫網男單首輪的113和103記ACE的紀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