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本文參加【科普新星培訓營】,內容為作者原創。

天體生物學·黃姤

在距今大約13000年前,地球的北半球突然被來歷不明的洪水包圍了,洪水的洪峰高達近千米,並且吞沒了平原與高地,同時還帶走了很多地球上的生命,這就是傳說中的“史前洪水”。

在13000年前,古人的科技與交流都有一定困難的,並不像今天這樣擁有這麼發達的科學工具,(如某地發生了海嘯,各國的新聞聯播都會報導)。關於“史前洪水”可能並不是傳說,因為在當時許多上古神話早期宗教裡面都有記載了“史前洪水”的一些故事,如果不是真的發生了這樣一件群體性事件,他們又是如何這麼一致地流傳出“史前洪水”傳說的呢!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關於洪水的記載

如果“史前洪水”發生在13000年前,按照現在的考古學發現,那個時期地球上存在的文明不算多,人類也正處於新石器時代,這個時候的人類,剛剛開始製造和使用石器,發明了陶器,據估計這個時期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只有700萬人。

  • 蘇美爾文明

世界已知最早的蘇美爾文明中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對當史前洪水的記載:

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淹沒大陸,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大家都在拼命地逃難,一切都顧不上了。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 阿茲特克文明

古墨西哥阿茲特克文明中《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中的記載: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淹沒在了洪水之中。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 古瑪雅文明

古瑪雅文明的聖書《波波爾·烏》的記載:

發生了大洪水,周圍變得一片漆黑,天上下起了黑色的雨,傾盆大雨不停地下,人類就這樣徹底滅絕了。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 我國關於史前洪水的傳說

大禹治水,但大禹治水發生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黃帝時期,大禹治理的是黃河流域的上古大洪水,和這個史前洪水不是一回事。

而更早的一個上古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說的是掌管洪水的水神“共工”和火神“共融”打架,水神被打敗之後,一怒之下撞擊了支撐天的“不周山”,天塌了下來,這才引起了“滅世大洪水”,這個才是關於史前洪水的傳說。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根據以上的記載,可想而知當時的情境是極其的恐怖,那次的洪水完全摧毀了,幾乎當時整個地球的人類文明,只有少數的人存活了下來,才能口口相傳給後來的人類。

實際上全世界關於史前洪水的神話傳說有600多個,分佈在世界各地,英國有位人類學家,“弗雷澤”在研究了130多個印第安種族後,發現每一個印第安種族都有大洪水的傳說。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圖解:詹姆斯·喬治·弗雷澤爵士(Sir James GeorgeFrazer, 1854—1941)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如果這些神話都是史前洪水的間接證據,那麼現在有沒有找到一些遺蹟的直接證據呢?

現在對史前洪水的研究主要有三批人:

  • 第一批·古文明學家、

針對世界各種族對於史前洪水傳說以及記載的研究。

  • 第二批·古生物學家、
  • 第三批·地質學家、

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他們認為這個史前洪水是發生過的,在學術上的這個事件叫做“海浸事件”。

“海浸事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這裡以古生物學、地質學為例,共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

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主要有三個較為讓人通俗易懂的例子:

  • 第一個:史前植物

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古生物學家對格陵蘭冰川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的一種仙女木屬的植物,這種植物本來是生活在高緯度的寒帶地區,但是卻在低緯度且較為溫度的地方,也發現了這種植物的花粉 ,從而表明當時的溫度急劇降低,造成了這個物種大量南遷,。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地質學家在格陵蘭島的冰層中提取了冰芯並加以研究,測出各個年代不同的溫度,發現在公元前12800年至11500的一段持續1300年左右的時間裡,格陵蘭島地區出現了一段大規模的溫度急劇下降的時期,而在此之前地球的溫度一直處在上一次冰川期過後的升溫中,這個降溫時間和仙女木屬植物花粉南遷的時間剛好是一致的,所以地質學家因此得出,在公元前12800年一定是發生了某些事情,才導致了溫度急劇下降,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新仙女木期”。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在“新仙女木期”,北美和格陵蘭地區的溫度驟降了20多度,英國的南部也驟降了大約8度。起初科學家認為“新仙女木期”的溫度驟降,只發生在北美及歐洲地區,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新仙女木期”在其他地方也發現了,溫度驟降的證據,比如,中國南海生物硅沉積,黃河洪水滯流沉積層、高原冰川中的氧同位素都證實了“新仙女木期”氣候異常變暖,這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冰期。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 第二個:史前人類

“新仙女木期”直接造成了北美“克洛維斯”文化(也就是史前印第安文明)的消亡,包括整個北半球的生物都受到了影響,裡面還包含了當時的史前人類,在“新仙女木期”之前,整個地球的溫度是逐漸上升的,動植物繁盛,而當時的人類主要也是依靠狩獵及採集這類方法為生,溫度驟降就直接導致了這部分人類的逐漸消亡。使得一些智力更為發達及更高生存手段的人類則生存了下來。因為食物來源逐漸變少,於是這些人就開始嘗試種植業,也就是說更少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這就促進了早期農業的發展。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 第三個:史前動物

“猛獁象”是一種史前哺乳動物,猛獁象起源於非洲,由於食物的原因逐漸北遷,主要存在於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凍原地帶,身上有長長的毛,體內有厚厚的脂肪抵禦嚴寒,生活在距今500萬年以前的大陸上,但是從公元前12000年開始,以猛獁象為代表的大型陸地哺乳動物就逐漸消亡了,最後一批猛獁象也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完全消亡。

而且史前被滅絕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在基因上有了很大的突變,為了抵禦嚴寒,體型也一代比一代變得更大,因為龐大的身軀可以用來儲存更多的熱量。

地球變冷的過程可能持續了數百萬年,而回暖的過程僅僅持續了幾百年,史前洪水過後的幾百年,地球就開始逐漸升溫,在基因上做了很多突變的猛獁象,來不及適應最終導致物種的消亡。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第二部分:

地質學的證據

“哈倫·佈雷茨”是一名地質學家,通過調查美國、哥倫比亞高原巨大的幹峽谷,發現了有波紋一樣的地形,也就像海邊的沙灘一樣,退潮時就會留下一道道的波紋,而陸地上的這些波紋就是由於巨大的洪水沖刷造成的。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瀑布斷崖這種特殊地形以及哥倫比亞高原上隨處可見的巨大峽谷,坑坑窪窪的河床,大片裸露的玄武岩,這些都是由某場大洪水造成的,同時也是洪水的力量才能構成這種地質特點。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圖解:美國·亞利桑那州峽谷

通過地質學上的分析和年代測定,他得出在公元前15000年到13000年,美國西北部高原,曾經被巨大的洪水在短時間內侵襲過,被稱為“佈雷茨洪水理論”,而且這次大洪水,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史前河水”。

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也被認為是這場大洪水沖刷所形成的。

西藏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且世界最深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這也是被認為是被大洪水沖刷出來的,當時的洪水過後整個西藏高原都浸泡在洪水之中。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圖解: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依靠古生物學、地質學上的證據都可以得出公元前13000年,整個北半球經歷了一場巨大洪水的侵襲,而開始的地點,就位於北美洲到格陵蘭島之間的這個範圍內,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為什麼所有的印第安人種族都有著大洪水的傳說。

然後洪水從北向南流到了墨西哥也就是古瑪雅的所在地,然後向東又流向了兩河流域,在向東流向了印度和中國。

這次的洪水,它的範圍是整個北半球的,而且當時洪水過後整個海平面上升了大概80米,這個80米是平均高度,可想而知洪水剛開始的時候有上千米的洪峰是極有可能的。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結語·史前洪水發生的原因

大約13000年,一顆小行星撞擊到了格陵蘭島,爆炸威力達到了700兆噸,引發了格陵蘭島大面積的冰蓋在一瞬間全部融,引發了洪水,席捲了整個北半球。

丹麥的“尼古拉·拉森”研究團隊,在研究格陵蘭地區冰下基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凹陷,藏在海華沙的冰川下,通過對以下層岩石的晶體性質分析,認定這是一顆直徑約為1.5公里的小行星,這個撞擊坑大小在人類目前已知的隕石坑中能夠排名前20的。

地球的北半球突然就經歷了“海浸事件”

由於隕石在厚厚的冰層以下很難測定年代,只能估算是在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萬年之間撞擊的,這個時間點,符合史前洪水的範圍之內。

90後·女·科普新星培訓營學員,創作有關:天文、地質、化學、生物、物理等一些科學領域的作品,歡迎關注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