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能 ‖ 沒有哪一種善會被辜負

沒有哪一種善會被辜負

劉乾能

人自有之,便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各種各樣的考驗。人類每遇一次災難,都是對人性的全方位考驗。在宏大敘事面前,你心裡有著怎樣的底色,你的答卷便會呈現怎樣的色彩。那些灰暗的底片,即便塗抹上厚厚的粉霜,也終將敗給時間。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有人告別妻兒,奔赴救治一線;有人捨棄團聚,堅守防控前沿;有人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也有人固守本分,盡己所能。雅安天全縣始陽鎮新村的高建濤高玉香夫婦、高瞻李萃蓉夫婦,無意間得知在卡點值守的工作人員每天中午僅靠方便麵充飢時,不約而同地想到為他們做免費午餐。高建濤家的酒店還不能開門,高瞻家的塗料廠也不能如期復工。他們完全可以宅在家裡靜等解禁,但他們卻選擇了不求回報的付出。

這樣的事例,遠不止在始陽鎮。在仁義鎮龍崗堰,在多功羅代村,在路口在卡點,在戴著紅袖標值勤的每一個值守點位,總有當地老百姓拿出自家的臘肉香腸,買來水果飲料蛋糕零售,悄悄放在卡點上。或許,和一些動輒數十上百甚至過億的捐款相比,他們的付出顯得微乎其微,但我們知道,善的價值,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星夜裡,信仰星河的人在觀望,信仰月亮的人在等待,唯有信仰太陽的人在奔跑。這個世界,最有力量的人,不是那些自稱偉大的人,恰恰是那些在災難不幸面前始終保持平和的人,是直面內心的悲壯,然後釋放自身能量的平凡面孔。

面對每一次災難,那些奮勇向前的逆行固然是一種大善,但那些聽從指揮、遵規守矩、絕不添亂的行為,誰又能說不是另一種善呢?!由此而廣,在這場波及至廣的疫情面前,不信謠不傳謠、不聽風便是雨的緘默,是善;審視自己可能遇到的感染,主動隔離,用自己的苦行換他人的平安,是善;面對隔離生活的窘迫,真心誠意為他人化解生活的不便,是善;甚至心存對生命的敬畏、對死亡的恐懼、對人類在災難面前弱小而無助的悲憫,也是善。善,是耳濡目染的浸潤,是深植骨髓的根基,是由心而起的下意識。

《聖思·聖神賢》上說,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師行師,自可名師。聖學博學,方成絕學。知善致善,是為上善。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有特別的發現;只有聆聽師傅的教誨,才能成為一代名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成就非凡學業;只有懂得善並向善,才是最好的善。

災難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人的果敢、忠勇和擔當,也能照出一些人的懦弱、卑劣和逃避。災難更是一種試劑,不經意間就能測試出人內心的高下,使善惡涇渭分明。這個世界什麼都會改變,但只有那些在極度悲痛中仍然挺立的人不會被擊倒,也只有那些捧出善心的人不會被辜負。

災難當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現實的世界,原本沒有什麼超級英雄,不過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在努力地出一份力、散一份熱、發一份光。如果不能衝鋒陷陣,解黎民於病毒、除病痛於須臾,那就請捧出你的善,哪怕渺小微弱,也是一縷亮光,終究能匯聚成我們前行路上的閃耀。

(作者單位:四川省天全縣人大農業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