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如果要讓小編選一種最漂亮的貓科動物,雪豹肯定會是我心目中的首選。雪豹帶給我的感覺就是優雅和靈動,不過它們可是實實在在的雪山之王,雪線之上的最強獵手。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秉著對雪豹的喜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多瞭解一下這種被稱為雪山之王的動物——

雪線之上的王者

雪豹,和其它貓科裡面的大佬一樣都是貓科豹亞科豹屬的成員, 主要棲息在中亞及南亞高原地帶的山區的裸岩之中,所以也讓它們有了“雪山之王”的美譽。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現存雪豹數量最多的國家,大約佔全球雪豹總數量的40%。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雪豹它們有些一身又厚又密的乳白色皮毛,身上分佈著環狀的斑點,讓它們被冠以“豹”之名,不過雪豹身上的斑點,從前肢到後肢漸漸變大,而雪豹身上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那一條可以長度可以媲美整個身軀的大尾巴。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雪豹的大尾巴雖然很有特色,讓人不禁地想上去摸一把,但是它們的大尾巴可不是拿來賣萌的,對於在雪山上生存,這條大尾巴可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雪豹在落差大的地方跳躍的時候,起到一個保持身體平衡的效果,方便它們的捕獵的時候可以更加快速地調整身體的姿態進行下一次攻擊。之所以需要這個功能,因為雪豹們的主要獵物,是同樣擅長於攀巖的岩羊。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也許大家都看過一組圖片,就是雪豹們叼著自己尾巴的可愛模樣,有說法是它們這個舉動,是為了不讓寒冷的空氣吸入肺部從而來減少體內熱量的消耗。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不過大家如果細心發現的話,會叼著自己尾巴的雪豹大多數是被圈養的雪豹,很少看到在野外生存的雪豹有這個舉動,所以有動物行為學家分析,雪豹叼自己尾巴的舉動有可能是精神壓力導致的,屬於一種刻板性行為,看上去可愛的背後,其實也有著它們自己的辛酸。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而雪豹抵禦雪山極端氣候的本領,則是來源於它們那身華麗的皮毛。雪豹的皮毛比一般的大貓們要長,特別是胸腹之前的被毛,長度可達12cm以上。這些皮毛細密厚實,也會隨著氣溫和影響而變化。但和你家養的暹羅貓不同的是,雪豹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毛色會變淺,而溫度回升冰雪消融的季節,毛色又會變深,這樣的變化有利於雪豹們在環境中可以更加地隱蔽自己,藉此增長捕獵的成功率。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找一找圖中的雪豹在哪裡?

很多貓科動物的愛好者都喜歡給威風凜凜的“大貓”弄個戰力排行,除了老大老二是獅子或者老虎爭議不斷之外,美洲豹(也稱這美洲虎)倒是穩穩在佔據了貓科老三的位置。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不過貓科第四名的寶座,很多貓科動物愛好者也同樣有各自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應該是花豹,有些人覺得應該由雪山之王雪豹來擔當,不過比較歸比較,這隻能算是大家茶餘飯後的雜談,總不能把它們兩個拉出來真正打一架看看。但這也是大家對於雪豹的戰力強大的一種讚賞,不過在它們看似強大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日益艱難的生存環境

雪豹雖然主要的獵物以岩羊、北山羊、盤羊等為主,還偶爾也會捕食一些小型動物,比如高原兔,鼠兔,旱獺和鳥類,在食物短缺的時候,雪豹為了生存下去,還會食用植物。對於需要大量肉類的貓科動物來說,雪豹恐怕是吃得最多植物的一種,作為高原雪山的食物頂端來說,可以看得出它們的生活並不好過。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當雪山上找不到更多食物的時候,雪豹會偷偷襲擊人類圈養的家畜。不過有別於其它大型的貓科動物,雪豹的性格算是比較害羞和溫和,從來沒有出現過吃人或者是攻擊人類的記錄。但是因為家畜等財產被破壞,雪豹遭到報復性獵殺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而食物短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類聚集地的擴展,導致了高原上生態的改變。不過幸運的是,雪豹已經被列入旗艦種,可以讓這種美麗的雪山之王受到更多的保護。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因為雪豹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很高,所以人工繁育的難度也相對變得高,在一般的動物園之中,我們是很難看到雪豹的,就連野生雪豹數量最多的中國,也只有一個動物園有條件可以對它們進行圈養。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小編還是更加願意這種美麗的生命在屬於它們的雪山之上,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雪山之王。

擴展閱讀:

雖然同屬於豹亞科豹屬,雪豹和其它親戚們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它們並不能發生老虎獅子們一樣的吼叫和咆哮,反倒像小型貓科動物一樣,只會發出“嗷嗚”“老吳”“腦無”一樣的叫聲,但是要比它們更加低沉一點。

優雅的雪山之王,生存環境卻越來越不樂觀

大家有興趣可以找相關視頻看看,這也算是雪豹們的一個可愛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