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問一下,部分房企破產,房價會跌嗎?

房產顧問小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向大家分享兩組數據。

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23日,共有98家房地產企業通過官方途徑正式對外宣佈破產(見下圖)。

翻閱了該網站顯示的所有破產文書,在過去1年零3個月當中,共計約有750家房地產企業對外宣佈破產。

那麼對應的房價有沒有下降呢?

以2019年全年為統計範圍,以全國50大主要城市(房價前50名的城市)為範本來看,僅有武漢、青島、濟南、石家莊、廊坊五座城市全年房價下跌超過了1%,約等於每平米下降了1000元左右,其他45座城市均呈現上漲及下跌率不足1%。

我們再以全國房價後50名城市為範本統計,50座城市中僅有遼陽和撫順兩座城市房價下跌超過了1%,約等於每平米400元左右,其他48座城市同樣沉陷上漲及下跌率不足1%的趨勢。

我們再來分析這7座房價下跌超過1%(未超過2%)的城市房價下跌的本身原因。

青島二手房已經連續12個月下跌,濟南連續10個月下跌,且毫無回溫跡象和支撐力。2019年青島市GDP不增反減了260.21億元,被無錫、寧波(很可能還有鄭州)超越。

石家莊市不僅土地流拍率高,2019年GDP同樣負增長,相較於2018年不增反減了272.70億元,被溫州、昆明、廈門、揚州等多個城市超越。

另外一邊的遼陽和撫順市,常年來不僅常住人口不斷減少,就連戶籍人口也在不斷下降。

其中遼陽市:

2015年戶籍人口179.0萬人;2016年戶籍人口178.6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176.5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175.4萬人。

另一邊的撫順市戶籍人口下降更為明顯:

2015年戶籍人口215.7萬人;2016年戶籍人口214.8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210.7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208.9萬人。

對比以上客觀數據,我們就能發現。即使700多家房地產企業破產也不會導致當地商品房銷售價格下跌,造成商品房銷售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所在城市GDP負增長以及常住人口持續外流,且以上兩點原因相輔相成,彼此影響。

一座城市如果持續出現大量勞動力外流,意味著這座城市失去的經濟活力,從而影響招商引資,企業不會把資源投向一座沒有經濟活力且常住人口不斷外流的城市。

當人口向收入更高的城市流動,該城市的購買力甚至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此時當地市場就會出現“降價促銷”的銷售現象,但依然難以挽回不斷下降的購買力。

相反,人口不斷流入的城市商品房價格則呈現不斷上漲態勢。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一座城市房價的漲跌直接對應的是該城市的供需關係,當城市人口不斷湧入,當地可供商品房開發的土地供應量較少,那麼該城市的房價就會不斷上漲,甚至是激增,例如深圳。

同樣當一座城市的人口不斷外流,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負增長,那麼當地房價也相應出現下調,例如石家莊。

而房價的破產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原因有:

一、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二、負債率高;三、市場自然淘汰等等。

此前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二月全國城市成交量集體下降,但進入三月份,隨著全國全面復工復產,壓抑了兩個多月的剛性需要得以釋放,多數城市出現“報復性”成交,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上升190.3%,其中深圳3月份成交面積環比增長295%;二線城市環比上升271.8%,其中寧波、大連成交面積環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800%;三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494%,其中以揚州、東莞升幅最高。

這樣的“報復性”成交數據或將延續至上半年結束。


西一安鮮


疫情之後復工潮陸續展開,樓市也驚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北京、深圳、杭州、蘇州等多城市驚現“搶房潮”,甚至部分樓盤開盤即銷售一空。

樓市春天:多地樓盤驚現“搶購”售罄

3月16日,蘇州×西星辰開盤剩下少量房源;20日加推,截止23日加推的房源已全部售罄。

3月24日,杭州新樓盤融×城開盤可售房源417套,開盤當天,該樓盤動態就顯示已售罄。

3月25日,北京×茂國際社區在線上開盤,20分鐘後,該樓盤線上銷售量達到814套。

3月26日,深圳的×科星城線上開盤,僅7分30秒,4棟288套特惠房源就全部售罄。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結束,但上述多個樓盤的購房者卻顯示出超乎的熱情,難道樓市真的回暖了嗎?如此火熱的房地產市場,讓旁觀者不免疑惑,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徹底結束的3月份,樓市真的迎來了暖春嗎?

樓市寒冬:欠薪資金鍊斷裂破產齊上陣

3月份以來,隨著房地產行業陸續復工,上市房企融資動作頻繁。近日上市房企陸續公佈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其中多家企業2019年負債率出現攀升。3月26日,包括綠×集團、新×控股、泛×控股等多家公司同日公佈融資公告。綠×擬發行一筆總規模不超過15億元的公司債券。新×控股擬發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金額7.5億元,用於償還到期的債務融資工具及利息。此外,泛×控股公司也在申請一筆24億元的融資。

這主要是因為房地產行業作為資產密集型產業,通常採用“高週轉、高槓杆”的模式。其中“高週轉”要求房企“拿地快、開工快、開盤快、銷售快”,但伴隨著疫情來襲,“停工、停產、停售”突然阻斷了原本高速運轉的流水線,導致收入劇減。

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20年初至今,全國已有超過百家房企宣告破產,有數日甚至平均每天2到3家房企被清算。其中,有不少房企是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型開發企業。為何一邊是“搶房”熱銷的局面,一邊是融資破產的慘淡,到底背後暗藏什麼樣的玄機呢?

樓市冰火兩重天的背後真相

部分地區熱銷不等同於房地產市場的全面復甦,城市與城市之間差別較大。而且個案的熱銷不代表市場真實和全面情況,市場的確存在極少數熱銷盤,但這些項目基本都是老項目後期,價格平穩或者價格優惠等。但從整體看,全國平均到訪量和成交量只有去年3月同期一半不到,整體市場還處於逐漸恢復中。後續能不能整體回暖,取決於政策走向及購房者信心。

同時,由於疫情帶來的銷售壓力,高度依賴銷售回款的房企,短期內無法保證現金流,只能通過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問題。中小企業融資較為困難,少有渠道填補資金缺口。對這些企業而言,沒有銷售回款會直接導致資金面趨緊,引發嚴重的財務危機。融資能力較弱的房企,不排除會出現破產清算。面對如此扎心的局勢,剛需如何選擇呢?

關於剛需購房者的建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的確有一些購房者入市,包括剛需及疫情期間對住宅改善有需求的購房者,最近成交量相比2月份的確明顯增加。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一邊是樓市搶購,一邊是企業破產,這種現象的確令人揪心。疫情剛好轉,樓市似乎有快速反彈的跡象,連一點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當然,在一些新盤扎堆區域,房企之間競爭依然會比較激烈,要搶營收搶客戶,優惠還是能爭取的,這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去跑。如果專門盯著網紅盤,那就比較困難。可以肯定的是,管控時間越長,隨著這一波擠壓需求被快速消化,市場將趨平穩!


房產一圈


對於你的問題,提幾點個人觀點:

1、目前定調的政策是,房子用來住不是用來炒,所以對於地產開發公司的開工、建設、貸款、驗收等,要求更加嚴格,有些小開發商達不到要求和標準,只能退出這個圈,物競天擇!

2、大開發商有品牌和股票的責任壓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口碑,所以偷工減料這些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出了問題,負責任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速度還是有保障的!畢竟要注意社會影響力,有實力才更會贏得老百姓的信賴!

3、大開發商設計的小區規劃、綠化、物業、房子戶型等更好一些,項目多人才多集中採購價格更低,百姓購買居住舒適度更高,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同等價格肯定優先選擇大開發商,一部分小開發商的房子不好賣,資金週轉不好,必然要被淘汰!

綜上所述,這是市場規律的必然結果!



大連遠勝


不會的。


阡陌工程


不會,部分房企破產只不過是小開發商,突發性的疫情,導致資金鍊緊張,從而不得不宣告破產,或者被大品牌開發商收購,這並不會影響到房價,房產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是穩步上升的趨勢。


置業小5


破產??房價升


用戶951519506843


不會!

1、目前定調的政策是,房子用來住不是用來炒,所以對於地產開發公司的開工、建設、貸款、驗收等,要求更加嚴格,有些小開發商達不到要求和標準,只能退出這個圈,物競天擇!

2、大開發商有品牌和股票的責任壓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口碑,所以偷工減料這些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出了問題,負責任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速度還是有保障的!畢竟要注意社會影響力,有實力才更會贏得老百姓的信賴!

3、大開發商設計的小區規劃、綠化、物業、房子戶型等更好一些,項目多人才多集中採購價格更低,百姓購買居住舒適度更高,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同等價格肯定優先選擇大開發商,一部分小開發商的房子不好賣,資金週轉不好,必然要被淘汰!

綜上所述,這是市場規律的必然結果!



大灣區置業林經理


你好

首先,房企破產和房價沒有太大關係。

破產的房企,畢竟是少數,是少量的。我們可以看一個榜單,就是中國房地產企業百強榜,這上面的企業目前而言,沒有破產的。他們代表著地產行情。

其次,部分房企破產,其持有的房產和土地會依法進入法院、收購等流程,經過再次開發、運營後投入市場,還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出售。

極其少數的低價房和特價房的概率,來自房企在沒申請破產前,降價促銷,當然,不會過低。大概低於市場價10%左右吧。

希望能幫到你。


小明白666


其實這就是一種市場篩查,資金不夠雄厚的企業,就直接被篩掉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人還不一樣也會被篩掉,只是這個時期,最考驗資金的是房地產,所以會出現集中很多開發商破產。跌價的都是扛不住的小開發商,捲了錢還得跑路。大開發商最多推一些政策來增加一些回款,不可能無底線降價。


借一抹暖陽


關於這個問題,我作為房地產的職業經理,我簡單的敘述一下個人的觀點,部分房地產公司的倒閉,會不會引起降價潮,這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具體的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從總體來說,目前國家的政策很明確,對住宅項目提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製造業,服務業和實體經濟中。目的就是讓房地產市場正常化。自從國家實行這一政策以來,全國各地的房價還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像長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方,房價依然是堅挺和上漲的,這根據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和人員不斷的流入造成的。由於上述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好,市場有潛力和空間,民營經濟比較活躍,每年有大量的人才不斷地湧入這些城市因此,未來的房地產仍然是堅挺和微漲的。對於東北以及一些二三線城市屬於人口老齡化或者人員不斷流出的城市,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的房價要進行微調或者下跌,沒有發展動力和發展潛力的小城市不可能持續上漲,這是符合市場規則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從國家的層面上講,國家是要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由於市場優勝劣汰的原則,部分小的房地產商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已經破產了房地產,有上千家,但是大的房地產仍然有很好的市場效益,並沒有因為部分房地產的倒閉而產生劇烈的震盪。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