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美食:天津漢沽“八大餷”

天津有很多特殊美食,麻花、包子、煎餅果子、鍋巴菜等,但說起漢沽八大餷,可能知道的並不多,可能是漢沽過於偏遠,不為人們所關注。

小編一開始也不知道,後來有親戚在漢沽,去參加紅白喜事的時候,常見這道菜,尤其是早點鋪上,這道菜也很多。嚐了幾次,頗為小眾美味中的極品。

什麼叫“餷”呢?俗語就是醃鹹菜,就餷貨,就是漢沽人日常吃的鹹菜,只不過把鹹菜改成了各種海鮮,是不是很奢啊?用海鮮做鹹菜,漢沽人真幸福哦。隨著多年的演變和創新,小小的鹹菜變成了一道美食“八大餷”。

小眾美食:天津漢沽“八大餷”

所謂的“八大餷”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原料中以魚、蝦、墨斗、海螺、蚶子、八帶、螞蝶、麻線八種最經典最有代表性,所以才有八大餷的封號。但是“八大餷”其實並非只是八道菜,就像“八大碗”、“八大成”、“八大家”一樣,“八”只是一個形容種類豐富的意思。

秦漢時期,漢沽是一片由海水退去形成的灘,已經有小的村落形成。漢沽這地區,盛產海鹽和海鮮,人們生活中,就採取了簡單原始的醃製海鮮的辦法,“餷”這種烹調手法就是在這種獨特的歷史環境和地域環境下產生的。

小眾美食:天津漢沽“八大餷”


1、“三不一洗”粗加工出來細口味

八大餷”至今依然延續了千百年前的做法,即捕撈上來的海產品都不剖腹、不去鱗、不熗鍋,只不過當今在以前“三不”的基礎上加上了“一洗”,即洗腮。不要認為這種做法不衛生,其實海鹽的深度醃製,消毒功能是非常徹底的。

2、加工過程,用海水做是關鍵

製作“八大餷”要選用大灶大鍋,首先倒入海水,而且必須是海水才能保留“八大餷”的原汁原味(這兩點在其他地區都不易操作,因此這也是“八大餷”成為漢沽獨特製作技藝的主因之一)。然後不加任何調味料,倒入鮮活的海產品大火斷生煮熟,而後改文火“餷”大概2到3個小時,直至熬酥。成菜後顏色偏重,因食材均是鮮活,味道自然鮮美,不過沿襲了傳統做法口味依舊偏鹹。而且魚頭骨、魚刺、尾骨酥而不爛、酥而不柴,整條魚可以從頭吃至尾無一棄之。

小眾美食:天津漢沽“八大餷”

早點鋪的八大餷


3、漢沽當成鹹菜吃,外地當成主菜吃

小眾美食:天津漢沽“八大餷”

“八大餷”在承襲傳統的同時,也在隨著時代改良和發展。傳統口味的“八大餷”在夏天常溫放上7到8天都不壞,放時間長了的“洚”貨上甚至會起一層“鹽繭”,鹹度之高可見一斑。在當代來看,常食如此高鹽的食物有悖營養之道,而且會影響一些海鮮獨特的鮮美口感,因此現在改良後的“八大餷”口味雖保持了鹹味,但用鹽量少了很多。

也只有漢沽當地人才能繼續把餷菜當成鹹菜吃,在其他地區的餐館裡,“餷”的種類也在不斷擴大和繁榮,比如肉質鮮嫩的“餷”海螺、口味獨特的“餷”八帶、醬香鹹鮮的“餷”墨斗、鮮美至極的“餷”銀魚等,這些都是傳統“八大餷”中未有過的。特別是當地的銀魚,和紫蟹、鹽磚、鵰翎並稱“漢沽四寶”,是當時進貢皇宮的佳品,現在也加入了“餷”的系列,走向了高端的趨勢。餷菜,讓漢沽百姓餐桌上原本平凡的“鹹菜”登上大雅之堂,讓世人品鮮,可謂“千年佳餚、今朝展姿”。

凡是海鮮,漢沽都能給餷著做,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