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美國一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案件,一個原本看上去還算安樂的五口之家,三個女兒,父母為了生計忙於工作。

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很自私冷漠,且還無法容忍彼此,她們無論怎麼努力花樣滑冰都比不過三妹出色,在爸爸媽媽眼裡,她倆性格乖戾,學業無成,已經“廢了”,所以重心都放在了三妹身上。

每當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三妹總要被兩個姐姐戲弄和欺負,為了不想成為兩個姐姐的眼中釘,善良的妹妹總是隱瞞姐姐們的“惡行”。

忙於工作的父母忽略了已經被嫉妒燒壞了理智的兩個女兒,也不曾以為他們對老大老二的奚落,和對三女兒的讚美最終成了這樁悲劇的起因。

有一天兩個姐姐觀看完妹妹的花樣滑冰賽,得知她被入選為重點培養的對象,想到父母對三妹的喜笑顏開,再想想落在她們倆身上的眼光,於是二人再也無法忍受了,合謀殺死了三妹。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於是趁著父母不在家的一天,二人開著車假裝帶著妹妹出去郊遊,車開到河邊,留下妹妹一個人在車上,二人拿著車鑰匙鎖死了車門,合力把汽車推進了河裡,眼看著那個垂死掙扎的妹妹萬般呼救,二人居然露出了“除之後快”的笑容。

多麼殘忍冷漠的暴行,竟然發生在一奶同胞的身上,這是有多嫉妒和憎恨才下得了的狠手,兩個大女兒呱呱墜地的時候,我相信也曾是父母眼裡可愛無比的心頭肉。

但,怎麼後來就成了這個樣子?兩個人入獄後,在獄中也是互相猜忌結幫互毆,最終雙雙慘死,夫妻兩個徹底失去了三個孩子。

曾經的一個法制欄目也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由於父母偏心而引起的悲劇,老兩口生了好幾個女兒,一直沒兒子,後來就抱養了一個,對他百般寵愛呵護,導致這個孩子長大後自私自利蠻橫無理,後來幾個女兒合夥把他殺死了。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一個網友在網絡裡發洩心中不滿,也是因為父母對弟弟過於重視,弟弟可以直接給父母要錢請朋友們過生日開派對,而她就只能自己攢夠了錢才能開。

弟弟旅遊媽媽贊助,她旅遊媽媽讓她自己去打零工賺錢,弟弟在傢什麼家務活都可以不幹,她就不可以。

最後這位網友說了一句,如果真是也遇到了唐山大地震裡的情況,她已經猜到父母會選擇誰。可見心裡對父母是有多麼的失望和寒心。

在《都挺好》裡,蘇明玉和兩個哥哥的關係,與母親多年的隔閡,都是由於老媽的偏心所致。

這種傷害對孩子對家庭所造成的影響,延續一生,是一輩子的,輕則互相淡漠彼此不理,重則如上述。

近段時間,女兒也流露出一些抱怨,問我:因為我比弟弟大就要什麼事都讓著他嗎?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通常我們給出的回答確實如此,你大,你懂得事多,可不就得讓著比你小的,但是女兒不這麼認為,她說,每當我做的不如你意的時候,你不也是對著我一頓訓斥嗎,你比我還大呢,怎麼就不知道讓著我?!

被她這麼一懟,當時很生氣,但過後仔細想想,有道理啊,為什麼作為大人的我們有時候也不肯接受孩子的錯誤呢?

她的話給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再不改變方式方法,女兒對弟弟會越來越煩,對我也會充滿了敵對情緒。我的做法不僅沒有讓一家人始終“相親相愛”,反而生出了嫌隙。

儘管我沒有偏心,對兩個孩子是一樣的愛,但我所做的卻沒有體現出公平,這說明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我還不夠智慧。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把年齡小的那個當做“弱者”,當做應該得到更多照顧的那個人,似乎他們就應該有好吃的就多吃一點,有活兒了可以少做一些。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然而在孩子眼裡,他們是沒有分別的,都是你的寶貝,應該得到同等的擁抱和鼓勵,應該得到爸爸媽媽一樣的多的笑容和親吻,包括責備。

此後我悄悄改變了一些對待方式,無論兩個人吵架還是在分享美好事物的時候,都做出了改變,儘管還沒得到女兒口頭上的認可,但她的抱怨和委屈明顯少多了,對弟弟也變得更加友好了。

比如:

爭吵不休的時候

以前兩個人一開始較真,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女兒,總是讓她先閉嘴,後來,再有這種事,我會同時拉開兩個人,即使兒子哭了,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只走到他跟前安慰和抱一下。

女兒畢竟大兒子五歲,語言上佔有優勢,再加上兒子是個星寶,說話就簡單笨拙,對他多有照顧也是因為這個,但兒子有個問題,一著急就會動手打姐姐,儘管他也有分寸,只是輕輕過去拍打幾下,可確實這種行為是不可取不可縱容的。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後來也發現兒子有時候確實息怒,姐姐沒怎麼著呢他就急了,其實並不都是女兒惹他了。

所以,自從意識到這些以後,我跟兒子開始慢慢講道理,不允許他再對著姐姐吼叫和拍打。這件事讓女兒感覺我的態度變了,反而一看我訓斥弟弟就走過來攔著,她開始擔心弟弟受委屈了。

零食玩具

兩個孩子都喜歡玩橡皮泥,因為兒子不懂節約和給橡皮泥保持溼潤,結果同樣一盒橡皮泥,總是他的先沒了,自己想玩的時候又衝姐姐要。

而女兒總是不樂意,因為弟弟拿走了,她的顏色就不全了,會影響她捏製各種花樣的玩具動物。

於是因為這個兩個人也經常鬧意見,我總是讓女兒拿出來給弟弟,雖然告訴她沒了會再買,但女兒還是不悅,她認為我耽誤她用了,就算買也不是當時就有。

而在零食上,兒子一個男孩吃起來總是狼吞虎嚥,女兒細嚼慢嚥往往自己的還有一半,弟弟的早就沒了,之後又要找姐姐要。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理所當然的我會讓她拿出來再給弟弟分一點,但是在女兒眼裡我這些做法都是偏向著弟弟。

後來,這種事上我也改變了一貫的分配方法,兩個人還是平均分配,不論是吃的還是玩的,但分完之後各自要把自己的東西放在屬於自己的箱子裡。

不讓兒子看見姐姐還有,他也就不再跟姐姐爭,如果姐姐自己願意再分一點給弟弟,那是她自己的選擇,我不會再勒令她拿出來。

同時給女兒一個任務,教會弟弟如何節約使用橡皮泥,如何給橡皮泥保持水分。

這個辦法實行之後,姐姐主動給的時候反而多了起來,也就是說之前兩個人之間的爭端,和她內心的委屈,大多都是因為我的不公平對待造成的,事實上孩子並不是不懂的照顧弟弟,與弟弟分享,只是看到我每每主動為弟弟爭取她的東西有些不甘心。

姐姐把妹妹推進河裡淹死,父母偏心究竟會造成多大的“原罪”


養孩子既然養了就要專業一點,整天不考慮他們,還要把心思分散給亂七八糟,當然就會無法專注於孩子之間的問題,一天忽略兩天忽略,久了就會讓問題成為腐蝕孩子心靈的毒藥,輕則是隔閡,重則就是變成悲劇也說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