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的輕機槍感覺比戰後的自動步槍重那麼多?

三隻萌新工作室


首先輕機槍和步槍在本質上還是有定位區別的,即便是二十世紀後半期同槍族的輕機槍(班用機槍)和突擊步槍相比,由於定位有區別,他們兩在分量上就有很大區別。

比方下圖的AK74和RPK74,前者3公斤,後者4.7公斤。他們兩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區別就是RPK的槍管更長,初速更高,有效射程更優;槍管更粗,熱容更好,持續射擊不易過熱(過熱會造成槍管振動頻率改變以至精度下降);帶有兩腳架,可以穩定射擊;45發彈匣,比30發的火力持續更好。

不大容易看出來的也有,比如RPK的導氣管室更粗,熱容更好;RPK的節套那部分更堅固,不易在持續射擊後變形;復進簧和機匣也略有增強。

雖然AK74和RPK74有點不切題,但二戰的輕機槍相比戰後同原理的自動步槍要重,也可以套用上述的邏輯。


但題主舉例為ZB26和FAL,這兩重量分別是9.6公斤和4.3公斤,差了一倍,光是套用上邊那些主要重量在槍管和兩腳架上還不夠,這得去挖結構。

雖然兩者同樣是導氣式

但ZB26抽出來那麼長粗,並且連著厚重機框的活塞系統看著就夠重了...

反觀FAL的短活塞

另外,FAL的左右兩側機匣是鑄壓,薄一點也能有不錯的強度,而且它的槍機偏移是左右偏,因此只需要側邊機匣有足夠強度就行,機匣蓋不承力,用薄脆的衝壓機匣蓋就行。

但ZB26當年是很老實的用了沉重的銑削機匣,這分量下得去就有鬼了


瘋狗的輕武


雖然都是發射相同的彈藥,但二戰期間武器的製作工藝與材料強度,顯然不如戰後更加先進。首先二戰期間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純鋼製作的,只有少數地方例如槍托,護木等位置使用了木,而且這些木料還是重量比較大的實木,另外都還是實心的。

可是戰後各國為了給武器減重,可謂是絞盡腦汁,比如槍托或握把被掏空,除了武器的核心部件之外,幾乎其它部件都是聚合物或鑽洞,大大降低了武器重量。另外由於冶煉技術的加強,武器的核心部件或槍管也在相同強度的狀態下被越做越薄,所以就導致了明明是發射相同口徑的步槍彈,但戰後步槍要明顯輕於二戰輕機槍。

另外就是那輕機槍跟自動步槍相比較本身就不正確,一位輕機槍說白了就是機槍的輕量化產品,所以自身的很多部件例如槍管,基本上使用的都屬於是機槍專用的重型槍管。這類槍管比普通槍管更耐熱,能長時間的處於連續發射狀態,所以二戰時的輕機槍相比較的應該是戰後的通用機槍。


九品侍衛


首先一個,輕機槍是作為小組武器使用的,輕機槍通常是由2個人的小組使用,正射手負責扛槍,而副射手揹著備用彈藥還有可更換槍管什麼的,這種情況下對於重量的限制就不那麼大。
ZB-26和它的改進型布侖機槍,這些機槍都是要2個人使用,同時可以更換的槍管也是很重的,有的時候這種槍管比一支步槍都重。象捷克式槍管上邊的散熱槽也使槍管的重量減不下來。


象捷克式ZB26重9.6公斤,長1161毫米。ZB26是小組使用的武器,當時步兵班裡邊是分成步槍組和機槍組,機槍組就是輕機槍的小組。
象Bar一開始的確是想作為單人武器使用,但是它的重量還是太大,作為單人武器還是太重。象FAL有一種重槍管型號,作為班用機槍使用,也重達6公斤,這種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步槍,又要使用重槍管、兩腳架,重量下不來。

和西方自動步槍更相似的是美國的M1918bar,也是重7.25公斤,槍長1100毫米。


這兩種輕機槍都是作為班用輕機槍使用,所以對於重量的限制也不是要求太高,在研製這幾種輕機槍的時候,對於輕機槍到底是怎麼使用,並不清楚,所以象ZB-26還是比較追求一個火力的持續性,所以一個是用了一根比較重的槍管,並且還要在上邊開槽來增加散熱面積,還有就是槍上還有兩腳架,這些都是重量。
FAL的分解圖。

而到了Fal研製的時候,首先一個就是Fal是自動步槍,是給每一個步兵使用的,而且是單人使用的武器,這樣子就是不可能再有副射手來揹著備用槍管什麼,而且單人武器也不可能再用什麼兩腳架了。當然,象對於精度射擊有極高追求的日軍還是和自己的89式突擊步槍配備了兩腳架。

另一方面,經過二戰的洗禮,各個國家對於步兵班武器的使用已經是有了一定的共識,就是普通步兵手裡的步槍應該儘量使用3-5發的短點射,不用沒事在那裡突突,所以也用不著使用特別厚的槍管,這樣非常大的一塊重量就省下來了。

所以,戰後的自動步槍設計的時候,就開始注意減輕重量,同時這種自動步槍的設計壽命和輕機槍是不同的,也就是很多地方用不著那麼厚實,這樣也能夠減輕很多的重量。


紅色手電筒


當時對於可移動的自動火力的應用還在探索階段。一戰證明機槍塹壕鐵絲網構成的固定火力點完全封殺大規模散兵線進攻,而後期德國的暴風突擊隊模式對抗塹壕戰取得了一定成功。這樣就產生了在進攻中使用機槍火力支援的需要。比如法國就比較早地探討了輕型機槍伴隨步兵進攻的戰術。

但是思想上的慣性,第一代輕機槍更多考慮了“機槍”的穿透力和壓制力,而沒有在“輕”上下太大功夫。第一批輕機槍基本保留了全威力的彈藥和保持連續發射能力的重型槍管,結構減重方面也比較原始,因此就是勉強達到人力攜帶,重量當然不能和戰後的自動步槍比了。

當然,輕機槍的火力持續性還是比自動步槍強多了,捷克式可以連續射擊200—250發,十幾秒換個槍管繼續連射,而現代自動步槍戰鬥射速才30發每分鐘,連射一百多發就要走火炸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