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七台河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城市,也是全国闻名的冠军之城,从这座东北小城先后走出了杨扬、王濛、张杰、范可新等10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共获得了世界级金牌171枚。七台河虽然人口不足百万,建市的时间也很短。但是这座城市却有着抗联精神、矿工精神、冠军精神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七台河人,我为自己家乡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也萌生了要挖掘家乡历史和文化的创作愿望,从今天起,我就把家乡七台河的一些故事陆续分享给大家。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抗日战争时期,七台河地区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著名抗日将领周保中、赵尚志、李延禄等都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东北抗日联军三军、四军、五军、七军、八军、十军及十一军等七个军在这里开展过抗日斗争。抗联将士们在七台河这片土地上爬冰卧雪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与日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七台河军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东北抗日联军军级领导何忠国、刘曙华、于光世,师级领导杨太和、郝贵林、李文彬等,以及成百上千的无名烈士都血洒七台河,这些抗日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赞歌。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少数参加东北十四年抗战全过程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先后组建了东北抗联第五军和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并在七台河岚棒山区建立了东北抗联二路军根据地。作为二路军的总指挥,他带领抗联战士们在兰棒山区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战斗,救七台河乃至全东北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今天我就为您讲述周保中将军指挥的抗联二路军在七台河战斗的故事。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1933年2月28日,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七台河勃利地区,在七台河陷落日寇之手的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擎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抗联三军、四军率先进入七台河,开展了反抗日寇的斗争。为了适应抗日新形势的需要,1937年10月,中共吉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以抗联四军、五军、七军为骨干,联合八军、十军以及姚振山东北义勇军、王荫武救世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二路军成立后,周保中派部队来到七台河岚棒山区建立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各军密营,此后,七台河岚棒山区成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抗联四军、五军、六军、七军都曾在岚棒山区活动过。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1938年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困难的时期,周保中将军坚持在七台河岚棒山的抗联二路军根据地指挥战斗了三年,这期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斗,也多次遇险。1938年2月,到苏联联系抗战物资的周保中得到情报说,日寇想剿灭二路军总指挥部。他深感事态严重,决定立即返回总部。当小队走到南花砬子时,遭到了日军伏击。周保中率众拼死突围,战马掉进河里,只差几步远就要被敌人俘虏,小队战士拼死援救,他才得以逃脱。二十天后,周保中在历尽千辛万苦后,才回到七台河兰棒山二路军总指挥部。据一位93岁的抗联老战士回忆,当年,日寇经常对周保中率领的东北抗联二路军进行围剿和封锁,抗联将士们在七台河地区的战斗和生活非常艰苦。他们被困在深山密林里,没有住的地方,就只能在雪地里挖洞藏身。他们把雪挖成一个洞钻进里头,上面是雪,地下是土,就在那里面睡觉。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抗联将士们当年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抗联将士们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没有粮食,他们就吃野菜和树皮充饥。据抗联老战士回忆,那时没有吃的,特别是冬天,雪大都是冻的,为了添饱肚子,他们把椓树皮扒下来,然后就搁锅里炖,炖成木头汤来喝。

周保中率领的抗联部队作战勇敢,足迹遍及山村野寨。日寇一听到周保中的名字,无不为之心惊胆颤。为了除掉这颗眼中钉,日军司令部曾悬赏5万到10万伪币,想活捉周保中。然而,由于他的机智勇敢,虽然曾几度陷入危境,但最终还是化险为夷,直至日本投降。1949年10月1日,周保中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唯一一位代表,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可以说,七台河岚棒山区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重要的根据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东北抗联的足迹,都有烈士们的鲜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所有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抗日英雄。清节明即将到来,让我们为英烈们献上一束鲜花,寄托无限的哀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七台河历史文化故事(抗联篇 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