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


琉璃廠在中國文人心目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中國近代有頭有臉的書畫名家,得不到琉璃廠的認可,想要在江湖上混那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張大千、齊白石等大佬,都在琉璃廠留下了佳話。

實際上,琉璃廠不僅有為文人墨客臉上貼金的作用,還有古董文玩交易的作用。建國前,琉璃廠就是聲名顯赫,文物交易很是發達,建國後琉璃廠逐漸衰落。馬未都開始出沒在琉璃廠地攤上的時候,琉璃廠已經是經歷了近30多年的低迷期。


馬未都表示,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琉璃廠的古董究竟有多便宜呢?

看看馬未都怎麼說?

琉璃廠的興衰,可以看作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晴雨表。倘若恰逢盛世,也是文玩古董交易的春天,當然清末民初例外,這一時期的古董文玩興盛是一種病態扭曲的怪象。

收藏正式復甦的春天,還是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時期大部分人還沒有富起來,古玩市場供過於求,還絕大多數都是真傢伙,所以琉璃廠的文玩相對比較便宜。

加之,計劃經濟多年的影響,物價不怎麼高,整個八十年代就是收藏的黃金年代,一夜暴富的神話在琉璃廠不斷地上演著。

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


估計那個時代的人也不會知道,一個瘦高眼神裡透著機靈的年輕人,是不是得現身琉璃廠。那個青年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未都,正是十里八鄉的俊後生。


馬未都是個有心人,琉璃廠大大小小店鋪,每一家的老闆什麼性格手裡有什麼好東西,他都能做到心裡門清兒。再加上,馬未都在琉璃廠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他的日子過得還可以。

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


按照馬未都的說法,那可真是一個黃金時代,30多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清三代的官窯一拿一個準。


具體有多便宜呢?馬未都表示我來告訴你。

在公開節目中,馬未都不止一次地渲染琉璃廠文物古董的白菜價,事實上,按照現代的眼光來看,確實是便宜。馬未都指出,東琉璃廠有一家店鋪,賣的都是官窯,還基本上沒有假的。

馬未都強調,官窯中最貴的是雍正時期官窯,最貴也是才賣500元。500元你沒有看錯,這確實是最貴的。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500元不算什麼大錢,可在30多年前大部分人的工資也就是四五十元,都能養活一家老小了。


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


事實如馬未都所說,往往現在能賣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文物,在當年可能就是幾百元甚至幾塊錢,這簡直是撿了天漏。


馬未都幸運的地方就在於,他在琉璃廠打江山的時候,好多人還沒反應過來怎麼一回事。當人們緩過勁的時候,馬未都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開起新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這就是眼光啊!你也不能純粹的說馬未都運氣好,誰的運氣能好一個八十年代呢?

30年前的琉璃廠,遍地都是官窯,我告訴你有多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