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購物跟直播帶貨有什麼區別?

深圳程序員大河


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利用流量(平臺)去賣貨。區別在於:受眾群體 不一樣電視購物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中老年為主,直播帶貨以年輕人為主。模式不同 1、電視購物是先有成型的話術、劇本等套路通過電視播出獲取電話號碼後,再由導購客服回撥過去進行銷售,比直播帶貨多了一個環節。直播帶貨的效率更高! 2、電視媒體的侷限性導致電視購物沒有和消費者的活動環節。3、成本導致貨品不同 電視購物的媒體成本、拍攝成本較高,客單價必須得高才能運營下去。直播帶貨拍攝成本低,媒體成本低,各種貨品都可以。總之,本質相同,是更高效率、互動性更強的商業模式替代另一個模式的過程。再過10年也許就沒有電視購物這個詞兒了![呲牙]



善敗者不亂


1,互動性,直播可以彈幕互動,有什麼問題當場就解答了。

2,便捷性和安全性,購買方式更便捷,直播基本點一下進去就可以自助購買,電視購物還要打電話,說地址,付款方式基本是貨到付款,缺少中間擔保,退換貨也比較麻煩。不像網購多年已經植入信任感,電視購物難以給年輕人這種信任。

3,真實感代入感更強,這點其實對於年輕人蠻重要的,年輕人要的是真實性的代入感。電視購物的話術及場景基本給不了這種代入感。

4,即時性,碎片化觀看,現在年輕人已經很少去看電視了,很多年輕人在家都不開電視,即使開著電視也是在玩手機。手機屏幕的時間佔比比電視屏幕多得多,習慣於用手機看各種東西。也就是說電視購物即使解決了上述的問題,人家不看電視呀。

以上,充分說明了電視購物的產品只能是以老年人為主,這部分人不怎麼會上網,做不了年輕人的生意。但直播帶貨,產品可以做老年人的產品,主要是禮品屬性,基本購買者是年輕人買來送給家裡老人的。



靚播


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對商家而言都是銷售途徑,從性質上完全相同;目標相同,都是銷售;語境相同,都是推銷;結果相同,達成售賣。從功能上有很大不同:

—,電視購物如何吸引消費者買單呢?那就從產品誇大宣傳入手,所以電視購物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什麼性價比。

1,電視購物信息單向傳播不可互動;

2,電視購物成本太高,沒有價格優勢

3,電視購物傳播渠道窄小,單一頻道受眾受限;

4,電視購物銷售模式化,銷售結果無法實時掌握

5,電視購物的傳播渠道整體塌陷,受眾群體萎縮,剩餘受眾老齡化傾向,隨機收看購買意願低。

二,手機直播帶的優的便利性在於?傳統商品,通過層層代理,再加上門店和售貨員工資,附加了太多成本。直播無層層加價,無門店無售貨員,即使算主播是售貨員,這個售貨員也是一對多

1,直播帶貨可以互動實時交流。

2,直播帶貨可跨平臺多渠道傳播,傳播無界限。

3,直播帶貨銷售數據實時掌握,可隨時調整產品與話述。

4,直播帶貨是網絡傳播的“長尾理論”,“人找貨”,目的性強,容易達成售賣

5,商家、主播、消費者幾方受益。手機,網絡,在線支付,快遞高速發展下,新的銷售方式必然出現。

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對商家而言都是銷售途徑,從性質上完全相同;目標相同,都是銷售;語境相同,都是推銷;結果相同,達成售賣。從功能上有很大不同:

—,電視購物如何吸引消費者買單呢?那就從產品誇大宣傳入手,所以電視購物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什麼性價比。

1,電視購物信息單向傳播不可互動;

2,電視購物成本太高,沒有價格優勢

3,電視購物傳播渠道窄小,單一頻道受眾受限;

4,電視購物銷售模式化,銷售結果無法實時掌握

5,電視購物的傳播渠道整體塌陷,受眾群體萎縮,剩餘受眾老齡化傾向,隨機收看購買意願低。

二,手機直播帶的優的便利性在於?傳統商品,通過層層代理,再加上門店和售貨員工資,附加了太多成本。直播無層層加價,無門店無售貨員,即使算主播是售貨員,這個售貨員也是一對多

1,直播帶貨可以互動實時交流。

2,直播帶貨可跨平臺多渠道傳播,傳播無界限。

3,直播帶貨銷售數據實時掌握,可隨時調整產品與話述。

4,直播帶貨是網絡傳播的“長尾理論”,“人找貨”,目的性強,容易達成售賣

5,商家、主播、消費者幾方受益。手機,網絡,在線支付,快遞高速發展下,新的銷售方式必然出現。






益華電器


現在直播帶貨火了,但直播帶貨其實並不能算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物。在互聯網大面積普及之前,很多人應該有電視直播的印象,那時候打開電視機,簡直被各種電視直播頻道所綁架。當年的電視直播沒有產生類似現在的薇婭、李佳琦等直播一姐一哥,但從其所佔有頻道之多,就可知其也是風生水起。可是,現在的電視直播呢?勉強留下幾家,也是風光不再。

從本質上講,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又有什麼區別?有人一再講薇婭、李佳琦等主播的個人影響力,但一個問題是,在他們沒有成名之前,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當年的電視購物,主要靠的是主持人的聲嘶力竭,營造出了一種誇張氛圍,從而讓群體心理學從線下延伸到了線上。而現在的網絡直播,何嘗不是如此。大量的主播,依然走著過去電視購物的老路,如果拋開網絡,剝離主播這個標籤,簡直讓人懷疑回到了過去。

直播帶貨的成功離不開兩點:一是通過誇張刺激的宣傳形成眼球效應;二是激發跟風消費的懶人效應。而這兩種效應的產生和激發,都有著一種掙快錢的味道,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直播帶貨在風生水起的同時也是風聲鶴唳。比如媒體報道的,薇婭因直播言語不慎引發“粉圈互掐”,李佳琦的“不粘鍋”變成了“不!粘鍋”,張雨晗號稱粉絲量近400萬實際帶貨量為零……可以看出直播帶貨的水有多深。

現在直播帶貨正處在風口浪尖,作為一種新業態,對其抱有越大的期望,越要把問題想在前面,防止可能的翻船。在這方面,電視直播可謂提供了前車之鑑。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都要靠內涵支撐。而內涵,是包括商品質量、誠實守信的一套完整體系。不要看直播帶貨現在勢頭很猛,其實根基發虛,一旦問題發生始終不能得到解決,當消費者感受到自己被愚弄和欺騙時,就很有可能甩袖而去,正應了那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現在,直播帶貨對於主播的依賴性較大,有很多人把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方案都推給主播。確實,主播當自律,要認識到維持個人誠信品牌的重要性。可關鍵在於,並不是所有主播都有在鬧市坐得住的耐心,而一兩位主播的堅守也未必能夠抵抗得了大潮的退去。在這樣的背景下,既需要監管部門暢通投訴渠道,更需要平臺承擔起把關責任,遏制買粉絲、買評論、虛構成交量、為劣質商品代言等現象,確保直播帶貨在陽光下運行,能夠可持續發展。

有人調侃,現在直播有點蔫了,直播帶貨卻火了。互聯網創造了太多的奇蹟,希望直播帶貨看看前路,想想後路,不要走上電視購物老路。要從一開始就走上內涵發展的道路,真正把誠信作為命根子。


逸興遄飛


“直播帶貨”火了,天貓“雙11”淘寶直播的爆發成為品牌最大增長點,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新增長。開場僅1小時03分,直播引導的成交就超過去年“雙11”全天;8小時55分,淘寶直播引導成交已破100億。

看到這樣的數據,很多人表示“驚呆了”。此前早就聽說過直播帶貨很熱,也有數據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速近400%,但不少人還是將信將疑。而這個“雙11”,讓直播帶貨完全走到了前臺。

雖然打著互聯網的旗號,趕上了直播的時髦,但直播帶貨其實並不能算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物。在互聯網大面積普及之前,很多人應該有電視直播的印象,那時候打開電視機,簡直被各種電視直播頻道所綁架。當年的電視直播沒有產生類似現在的薇婭、李佳琦等直播一姐一哥,但從其所佔有頻道之多,就可知其也是風生水起。可是,現在的電視直播呢?勉強留下幾家,也是風光不再。

從本質上講,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又有什麼區別?有人一再講薇婭、李佳琦等主播的個人影響力,但一個問題是,在他們沒有成名之前,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當年的電視購物,主要靠的是主持人的聲嘶力竭,營造出了一種誇張氛圍,從而讓群體心理學從線下延伸到了線上。而現在的網絡直播,何嘗不是如此。大量的主播,依然走著過去電視購物的老路,如果拋開網絡,剝離主播這個標籤,簡直讓人懷疑回到了過去。

直播帶貨的成功離不開兩點:一是通過誇張刺激的宣傳形成眼球效應;二是激發跟風消費的懶人效應。而這兩種效應的產生和激發,都有著一種掙快錢的味道,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直播帶貨在風生水起的同時也是風聲鶴唳。比如媒體報道的,薇婭因直播言語不慎引發“粉圈互掐”,李佳琦的“不粘鍋”變成了“不!粘鍋”,張雨晗號稱粉絲量近400萬實際帶貨量為零……可以看出直播帶貨的水有多深。

現在直播帶貨正處在風口浪尖,作為一種新業態,對其抱有越大的期望,越要把問題想在前面,防止可能的翻船。在這方面,電視直播可謂提供了前車之鑑。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都要靠內涵支撐。而內涵,是包括商品質量、誠實守信的一套完整體系。不要看直播帶貨現在勢頭很猛,其實根基發虛,一旦問題發生始終不能得到解決,當消費者感受到自己被愚弄和欺騙時,就很有可能甩袖而去,正應了那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現在,直播帶貨對於主播的依賴性較大,有很多人把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方案都推給主播。確實,主播當自律,要認識到維持個人誠信品牌的重要性。可關鍵在於,並不是所有主播都有在鬧市坐得住的耐心,而一兩位主播的堅守也未必能夠抵抗得了大潮的退去。在這樣的背景下,既需要監管部門暢通投訴渠道,更需要平臺承擔起把關責任,遏制買粉絲、買評論、虛構成交量、為劣質商品代言等現象,確保直播帶貨在陽光下運行,能夠可持續發展。

有人調侃,現在直播有點蔫了,直播帶貨卻火了。互聯網創造了太多的奇蹟,希望直播帶貨看看前路,想想後路,不要走上電視購物老路。要從一開始就走上內涵發展的道路,真正把誠信作為命根子。



木頭人l


從性質上完全相同:

目標相同,都是銷售;

語境相同,都是推銷;

結果相同,達成售賣。

從功能上有很大不同:

電視購物信息單向傳播不可互動;

直播帶貨可以互動實時交流。

電視購物傳播渠道窄小,單一頻道受眾受限;

直播帶貨可跨平臺多渠道傳播,傳播無界限。

電視購物銷售模式化,銷售結果無法實時掌握

直播帶貨銷售數據實時掌握,可隨時調整產品與話述。

電視購物的傳播渠道整體塌陷,受眾群體萎縮,剩餘受眾老齡化傾向,隨機收看購買意願低。

直播帶貨是網絡傳播的“長尾理論”,“人找貨”,目的性強,容易達成售賣。


五花扒門兒


我覺得主要區別就在於網紅直播使消費者能夠直接參與互動並且有最直觀的消費體驗,這樣大大地提高了成單機率並且可以幫助商家衝破銷量,是一種非常暴力的推銷模式。現在的網紅直播推銷都設在直播間,而且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到直播間就直接與主播互動的,實時性很強,消費者參與的面更加廣,所以成單率就相對高了許多,而且直播間還發放購物券,打折優惠的力度大,很容易吸引消費者。現在由於網絡主播的行業慢慢興起,許多商家把商機轉移到了網紅直播上面,事實也證明利益確實是蠻巨大的,所以現在基本上網紅主播都會售賣一些商品,就連明星也開始通過網絡直播來賣東西,比如李湘和范冰冰。很多年輕粉絲也比較喜歡這種購物模式,所以成天成宿的泡在網絡上購物或者是看直播表演。現在很多傳媒公司斥巨資包裝網紅,所以一些網紅在消費者的心中,影響力還是挺大的,許多商家也正是藉助這些影響力來賣產品,雖然取得利益了,但是商品的質量卻屢屢被曝出不合格,因此在網紅直播間購物還請大家小心謹慎,並不是網紅賣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購物只接受打電話訂購,消費者不能提問,也不能與商家溝通,而且電話的通話也很不方便,總的來說網紅直播推銷確實是方便了許多,但是具體商品的質量還要大家去擦亮眼睛選購。傳統電商模式雖然改變了傳統的線下購物模式,讓購物更便捷,讓比價更方便,但是以圖片為主的形式過於抽象,消費者對商品看不見、看不全、感受不到,這無法滿足現在消費者對商品更詳盡的瞭解需求。畢竟單從展示效果來說,視頻>圖片>文字。而直播的信息維度更豐富,使得消費者能夠更為直觀且全面的瞭解產品內容及服務信息。直播最大的優勢,就是讓消費者融入到購物場景中。


大成說電影s


說實話,這波大貨和電子購物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在以圖像的形式在賣一個貨,然後之後說的很很有意思,把大家帶入裡面,然後覺得其實你不需要這樣的東西,但是你聽完之後覺得自己要這樣的東西,而且買到就是賺到,其實你就是在買便宜貨嗎?不管是什麼情況下?只要如果一個人可以把一個東西賣出去的話,首先要經過幾點?首先,第一,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後一點,就是一定要包裝一件東西的話,一定要包裝出很好的樣子,很好的宣傳口語之後才能賣出一個好的價錢,你就是實用性,實用性也是一個東西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懂運營的豬思辨


資料顯示,中國第一檔電視購物節目誕生於1992年。當年,廣東珠江電視臺推出了“美的精品TV特惠店”。而專門為電視購物成立一個頻道則要到2004年,當年4月1日,上海電視臺東方購物頻道開播,專門推出了一檔家庭購物節目。

對於電視購物,首先要明確一組概念:家庭電視購物與衛星頻道購物,即“家購”與“衛購”。

“家購是在固定頻道播出的電視購物節目,是專業的電視購物節目,比如湖南的快樂購;衛購是那些不在固定頻道播出,靠購買電視廣告時間,一次播出半小時左右,以電視購物為幌子,以欺騙為目的的電視購物。我們常聽到的‘八心八箭’‘勞斯丹頓’多出自這些節目,這不是電視購物的常態,但現在仍會不定時地出現在各個頻道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家庭電視購物曾創造了許多財富神話。據媒體報道,東方購物節目播出後業績快速增長,2008年全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穩居中國電視購物第一。2015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注資成立的快樂購登陸創業板。同年,廣電系電視購物第一股風尚購物也掛牌新三板。上述業內人士透露,快樂購曾經有過70億元的年銷售額業績。

在“家購”大火的同時,“衛購”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上述業內人士透露:“衛購商品的毛利普遍在10倍以上,價值10元的東西,賣1000元那種。而家購的毛利加成,一般是成本價的百分之幾十。”

公開報道顯示,在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一度發展到2000多個。但自2015年後,整個電視購物大市場便進入了負增長狀態。在節目數量上,截至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單位只剩下34家。營收方面,以快樂購為例,其媒體零售業務芒果超媒2019年上半年營收7.38億元,同比銳減35.87%。江西風尚購物2019年上半年營收1.89億元,同比減少18.04%。

中國電視購物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全年總銷售額313億,維持下行態勢,未來行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電視消費者老齡化日趨嚴重,購買力下降,總體數量減少,電視購物會越做越差。

直播賣貨火爆背後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直播行業日漸興起,並快速地與電商市場進行融合,直播帶貨成了當下最時髦的新業態。

快手主播“辛巴”婚禮直播帶貨1.3億、李佳琦直播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帶貨女王”薇婭直播2小時銷售額超2.67億……一串串數字也在刷新著人們對於直播賣貨的認知。

《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直播平臺“帶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除此之外,范冰冰、李湘、王祖藍、林更新等明星也加入了直播賣貨的陣營,紛紛上線當起了“喊麥主播”。

從視聽信息流、銷售方式等技術角度看,電視購物和直播賣貨沒有本質區別。“它們的銷售特徵非常明顯:活靈活現,體驗感強,可以打限時促銷的牌,僅限直播時段,機會轉瞬即逝。”劉焱飛說,“但也有不同,比如消費者層次不同。”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即時互動性、產品的類型和渠道等等。

當前正值雙11預售期,電商平臺也死死瞄準了直播這一新戰場。京東直播將重金啟動“千百萬計劃”——千場直播,百大品牌,萬款好物。淘寶直播更不用說了,10月20日晚,“口紅一哥”李佳琦的淘寶直播間突破了最高時段3112.87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

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一名用戶在講到自己觀看直播賣貨的體驗時是這樣描述的:眼睛盯著跳動的商品鏈接,耳邊傳來一陣陣“買它!買它!”的呼喊,手不受控制地就點了下單。有的用戶還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我從來不相信電視購物裡天花亂墜的忽悠,但為什麼對直播賣貨就這麼痴迷呢?”

直播賣貨的火爆除了明星效應,好奇心和衝動消費心理的驅動同樣重要。劉焱飛總結,網絡直播購物是一種組合型的營銷方式:活靈活現+體驗感強+限時促銷+好奇心+衝動消費+明星效應+信任背書。

“李佳琦就只賣口紅,挺好”

直播賣貨的火爆很容易使人們與20年前同樣火爆的電視購物相聯繫,有不少人認為,現在的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是一脈相承的。業內人士表示,電視購物的衰落與其虛假宣傳、暴利運營、品質拙劣等問題相關。而直播賣貨火爆的同時,各類亂象也隨之而來。

最近李佳琦直播“翻車”被網友們津津樂道。李佳琦在直播中推薦了一口不粘鍋,在演示煎雞蛋的環節,雞蛋牢牢粘住了鍋底。目前,這款不粘鍋的直播介紹和產品鏈接均已失效。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還有用戶留言稱,在李佳琦推薦的阿膠糕裡吃出石頭。在另一件李佳琦直播推薦的棉被產品中,也有用戶稱產品存在質量問題。

李佳琦直播頁面截圖

目前網紅(直播)帶貨存在的亂象主要有以下幾點:虛假宣傳,產品質量不過關;直播數據、評論造假;售後服務差,退貨維權困難等。

目前直播賣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明星什麼都賣,什麼產品都敢接,什麼賺錢賣什麼,這是特別不靠譜的事。每個行業裡都應該有幾個懂行的達人,達人販賣自己的信任並銷售商品,這是可行的。網紅直播賣貨的特徵是信任背書,這個行業必須解決‘憑什麼信你啊’這個問題。比如李佳琦只賣口紅就挺好。”

針對網紅帶貨亂象,網紅產品的真假優劣,正在接受消費者和市場的檢驗;網紅帶貨的套路,也在被用戶和監管平臺逐漸摸清;網紅的品牌形象,在經歷流量變現的沖洗後越來越露出真實面目。


二次元密神sama


最大的區別是,李佳琦們搞的直播購物賣的起碼是官方旗艦店,正規合格的產品,而且大部分還是熟知的品牌。從直播間到淘寶店下單,產品及物流售後所有的環節仍然是商家在負責,比價也是便利直觀的。但是電視購物之所以不受信任,主要還是太多不知道是不是三無的產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