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女生刷單被騙上千元

經過此次疫情,大家應該切實體會到了生活帶來的壓力。日常開銷、貸款、房租……在疫情漸緩、城市逐漸復工之時,有的需要找一個新工作,有的則需要換一個新工作。春節前結束實習後,小苗投出的簡歷無一不是石沉大海。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預計874萬人,面對疫情後一些企業有可能縮減工作崗位,她有些焦慮。


2月初,自稱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HR的“慧姐”給大學生小苗打來電話,“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政府要求我們多提供工作崗位,這裡有一份刷單的兼職,你做不做?”能夠準確說出她的學校、專業、身份證號碼,小苗覺得應該是自己投過簡歷的公司,沒多想,便添加了工作人員“小花豔豔”的微信。第一次操作,小苗在對方指導下拍下一雙價格為89元的雪地靴,一單返利4元。在網站付款後,很快對方發來93元紅包。第二次操作,對方發來相同鏈接,只不過要求她一次購買10雙,但是不能在網站上直接付款,而是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付款。對方稱,“一次性大批購買會被認定為刷單,數據不算數,所以要微信支付。”小苗有些猶豫,對方反覆強調“不接就把刷單任務給別人”。她又付了890元,對方發了40元紅包,表示因為網絡延遲,本金會在1小時之後打過來。小苗發現“不對勁”後,要求返還本金,對方表示:小苗“兼職工作不負責,說不幹就不幹了”,要將她列入“求職黑名單”,影響她畢業找工作。“威逼利誘”下,進行了第三次操作,小苗又支付了15雙鞋共1335元。不到2個小時,小苗就被騙走了2185元!
#網警提醒#
“刷單”是通過花錢僱人假扮顧客,以虛假的購物方式來提高商品的銷量及好評率,從而獲得更好的搜索排名、吸引顧客的行為。2018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不管是找工作還是兼職,求職者在應聘前應多瞭解招聘單位的具體信息,一定要警惕,三思而後行。不要隨意把簡歷交由中介機構或個人保管,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盜用個人身份信息。如果涉及繳費,一定要同時索取收據或發票,作為事後維權的重要證據。

大學女生刷單被騙上千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