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羅馬軍團的短劍大盾以及相應的戰術被證明是很靈活高效的優秀戰術體系,為什麼後期又換回長矛和盾牌呢?

賈彩歌a1-jia


羅馬人的這種戰術,本質上是針對周邊蠻族量身定製的,方陣並非單獨使用的,通常是正面幾個方陣,後面是弓箭手以及投石車等遠程武器,脆弱的兩翼由騎兵保護。。。優點是正面防護能力強,雙方對陣時,先用遠程兵器打亂對方隊形,隊伍靠近,即將交戰時,後排連續投擲幾波標槍,標槍是熟鐵製作,一旦插在對方木盾牌上,會變形。。所以對方沒辦法投擲回來。。。。肉搏的時候,羅馬人依靠大盾牌以及密集隊形,頂住對方,用短劍交戰。。。這時候問題來了,蠻族通常缺乏嚴格隊列訓練,雖然單兵實力也許很強(羅馬人作為古地中海人種比蠻族要矮小)。。正面衝開羅馬方陣很難,只能依靠消耗戰尋找突破口。。或者通過包抄戰術打破平衡。。。羅馬大軍團作戰,著名的失敗有三次。。被漢尼拔口袋陣型全殲7萬人。。。在日耳曼森林中無法有效組隊被消滅數萬人。。。在東方被帕提亞弓騎兵虐死數萬人。。。也是就是說,這種陣型缺陷也很明顯,大盾牌機動性不夠,容易被包圍。難以對抗騎兵,遠程打擊不足,難以對抗弓箭民族,所以說羅馬軍團遇到秦兵或者漢軍的話,就是個豆腐渣。。。。。羅馬之後,歐洲基本是騎兵稱霸,中間英格蘭長弓火了一把(長弓訓練太難,僅僅流行了兩三百年)。。。普通步兵想對抗騎兵,只有密集的長槍陣可以做到,但是那樣只是個鐵烏龜,必須有弓弩壓陣,後來著名的西班牙方陣號稱重騎兵終結者,是加入了可以擊穿板甲的火槍。


瘋語者007


人人都說,“一寸長,一寸強”,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是大殺器,難道羅馬人不知道“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當然知道,只是因為羅馬軍團“不短不行”。

羅馬帝國當時因為製造工藝的限制,羅馬帝國最長只能把劍製造成60-80釐米,再長的話劍非常容易斷,而同時期的大秦帝國,製造工藝已經非常高超,已經突破了這個限制,所以秦國將士使用的武器要比羅馬帝國將士使用的武器長。

而羅馬軍團之所以可以橫掃天下,因為羅馬軍團的“馬其頓方陣”,這個方陣充分體現了羅馬軍團的機動性,依靠快速移動衝擊敵軍。不過羅馬戰士並不是只用短劍和盾牌,還用長矛,不過長矛不是用來刺殺的,而是用來投擲的。

後期的羅馬軍團戰術是長矛投擲+短劍和盾牌的戰術陣型,也就是遠了仍長矛,近了用短劍和盾牌衝殺,所以後期的羅馬軍團並沒有放棄短劍,而是加入了長矛。



歷史歷來有趣


這是有一個很大的背景原因的。

事實上,羅馬人的短劍大盾戰術確實是古典時代最成功的步兵戰術,憑藉著這個強大的軍事戰術以及相應的軍事體系,羅馬人一舉建立了古典時代最大的帝國(確實人口和麵積都比漢帝國大一點多一點)。


但是以古典時代的生產力,要維繫這樣一群高配置的步兵軍團,實在是一項鉅額的開支。此外,能夠組成羅馬步兵軍團的人主要是羅馬公民,雖然後來的羅馬公民已經從羅馬城擴大到整個意大利,但是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大,再加上戰爭的人口損耗,意大利的羅馬公民顯然已經不能適時補充短缺的兵員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羅馬人曾經嘗試過掠奪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孩子帶到羅馬把他們培養成羅馬公民,但卻引來了這些蠻族部落日益加深的仇恨和叛亂。加之北方的蠻族多隱藏在叢林中打羅馬人一個措手不及,東方的波斯人又憑藉著優秀的騎兵不斷撼動著帝國的權威,這就使得羅馬人繼續維繫這種標準過高的短劍大盾移動型龜甲軍團只是出力不討好。



那麼面對新的挑戰,羅馬人要麼選擇在傳統中滅亡,要麼就只能改變。在同波斯人的不斷戰鬥中,羅馬人認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更令他們驚喜的是,新式的羅馬重騎兵在對付叢林裡的蠻族時也有意想不到的優勢。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羅馬人的鎖子甲和板條甲質量越來越高,即使不用盾牌,也能有效的抵禦大量的傷害。

因此羅馬人的盾牌逐漸的變成了成本更低的橢圓形木盾,再加上軍費的減少,步兵使用的短劍也開始被更加便宜的長矛取代了。


火器工坊


羅馬人的短劍大盾牌的戰術的確是高效而且優秀的戰術體系,但是靈活性就算了。早期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代,由於戰爭多圍繞著地中海來打,所以可以憑藉船隻運輸來彌補軍隊本身機動性上的不足。

但是後來,隨著羅馬不斷的向歐洲內部擴張,同時敵人的改變,導致了短劍大盾牌的戰術越來越不實用。

首先羅馬人遇到的挑戰就是東面安息,龜茲,匈奴人的騎兵,面對輕騎兵的騷擾,沉重的羅馬步兵是一籌莫展,面對人馬具甲重騎兵的衝鋒,羅馬人的盾牌又形同虛設。

所以羅馬人也只好改變自己的戰術,首先就是增加自己的騎兵,同時增加軍隊中長矛手的配置。在之前羅馬軍隊中也配備長矛,標槍之類的武器,但是數量並不多,而且標槍多用來作為一次性的火力壓制裝備(槍頭還專門進行的脆化處理,防止扔過去敵人再撿起來扔回來)

但是標槍面對騎兵並不好用,長矛或者長刀才是剋制騎兵的好東西。再加上大盾牌極大的限制了部隊在陸地上的機動能力,所以後面就慢慢換成了圓盾加長矛作為主力裝備。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我是鑑鏡,我來回答您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羅馬的對手變了,在羅馬前期和中期羅馬的敵人主要是希臘城邦和高盧人等,這些國家的軍隊以步兵為主,羅馬的短劍大盾組合再結合陣型剋制步兵非常有效。

但到了羅馬後期遇到的騎兵越來越多,像帕提亞和匈人都是騎兵非常厲害的國家,劍盾對抗騎兵沒有什麼優勢,當然軍團的重標槍可以當短矛用,但主要還是徵召附庸和同盟的長矛手弓箭手組成輔助軍團來對付敵人的騎兵。

4世紀以後羅馬的敵人騎兵越來越多,匈人,條頓人等,為了剋制騎兵就換長矛了。劍盾組合雖然機動靈活,但是機動靈活需要士兵有經驗和主動性,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成軍,還需要經驗豐富的百夫長指揮。後期羅馬在兵源上已經做不到這點了,只能用不那麼靈活的長矛。

 

 





鑑鏡


很簡單啊,早期短劍大盾流行的時候騎兵很落後,沒有啥衝擊能力,國家之間都是步兵對步兵戰鬥,羅馬後期世界上騎兵力量都在崛起,戰爭主力已經是騎兵了,短劍沒發對付騎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