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報喜鳥“喜鵲”,為何成了農村的公敵?

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一些喜鵲,喜鵲是農村裡常見的一種野生雜食性鳥類,通常是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穀物、植物種子等。正是因為喜鵲的雜食性和對環境極強適應能力,才讓它從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成長為現在的泛濫成災,所以我認為喜鵲更是野生動物裡逆襲最為成功的一個物種。

我們的報喜鳥“喜鵲”,為何成了農村的公敵?


首先我們肯定的是喜鵲是一種益鳥,因為喜鵲的食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對農作物有危害的昆蟲,那麼喜鵲既然是益鳥為什麼還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危害呢?或者這正是應了“物極必反”這句話,現在隨著農村人口不斷流失,大面積的土地撂荒無人耕種。土地無人管理後雜草叢生、害蟲成群,這正好給喜鵲提供了優質的生存環境,所以現在喜鵲的種群規模一直不斷增加,當喜鵲的數量急劇增加後食物來源不足時,它們就開始對農民的農作物下手了,不但吃種子,吃種苗,吃瓜果還經常損毀大鵬等農業設施。

我們的報喜鳥“喜鵲”,為何成了農村的公敵?


曾經有個農戶家種了兩畝左右西瓜,辛苦一年就指望西瓜成熟後賣掉還錢,但是就在西瓜即將成熟的時候確被喜鵲提前“採收”了,兩畝左右的西瓜幾乎一半都無法上市出售,對於農民來說這損失也算不小了。還有一家農民,種了幾畝地的葡萄,天天精心管理就怕有什麼閃失,因為他知道喜鵲喜歡在葡萄成熟後在果園啄葡萄吃,所以早早的給果園頂上覆蓋遮陽網,一樣一來保護葡萄不被太陽灼傷,二來防治喜鵲危害。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低估了喜鵲的智商,在一次天氣非常炎熱的中午,因農戶偷懶回家避暑了,結果也不知道喜鵲是何如把遮陽網弄壞後跑進去把葡萄大肆揮霍了半天。

我們的報喜鳥“喜鵲”,為何成了農村的公敵?


其實喜鵲氾濫的同時也印證了我們國家環保事業的進步,也反應出人們對動物保護的重視。喜鵲雖然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去傷害或者撲殺它們,它的行為無非也是自然法則的生存之道。總得來說喜鵲還是功大於過的,因為有相關部門調查研究過,喜鵲一生食譜中80%都是害蟲或者其他對人們正常生活生產無關的東西,而且喜鵲還是我們農民朋友眼中的報喜鳥,所以我們只要在生產生活中加強防護意識,科學合理的避免喜鵲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這些才能實在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