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部女性的自傳小說,一經上市就登上《紐約時報》等多家權威媒體榜單第一名,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塔拉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該書在豆瓣評分高居9.0分,也入圍了豆瓣2019年度讀書榜單,非常值得鑑賞。

比爾·蓋茨把本書列為他年度薦書的第一名,他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塔拉·韋斯特弗,是一位在美國山區里長大的女孩,後來通過自學考取大學最終成為了劍橋的博士。本書也真實地回顧了她個人的成長和教育經歷,家庭的宗教信仰以及家人的觀念行為對她產生的影響,後來通過學習,對於自己過去的環境、信仰和心理進行反思和改變,最終獲得了一個重新的自我。

這本書的英文名是 《Educated》,中文翻譯成《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句話句出自《聖經·詩篇》,意指作者逃離家庭這座大山,像飛鳥一樣去尋求發展,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森林,也是本書想要傳達的思想。

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今天,我從家庭和教育兩個角度來談談本書對人產生的影響:

1、作為摩門教徒,他們的宗教信仰帶來的影響

塔拉家裡有7個孩子,父親經營著一個垃圾廢料場,母親是助產護士和藥師,他們家並不貧窮,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成問題,全家是虔誠的摩門聖徒,全美第四大宗教,信徒相信耶穌基督和天父一起向小斯密約瑟顯現,並呼召他成為一位先知,信徒相信耶穌基督才是教會的真正元首,繼續透過啟示領導著教會。摩門教的教義認為,上帝不是唯一的神祗,我們所有人都有著成為神靈的可能性。在摩門教教徒看來,上帝不單單是個靈,他也像人一樣,有著可以觸摸到的肉身。

受摩門教的影響,父親的思想很禁錮和獨裁,唯我獨尊,堅持真理,他們拒絕接受現代科技的成果,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習俗,生病受傷從來不去醫院而是用草藥治療,即使沒有什麼效果,孩子們不被允許去上學,大半生都在努力囤物資,以防末日的到來。但是即使在摩門教徒裡,這樣的情況還是非常罕見。

2、原生家庭的陰影,“魚眼睛”代表著女性的地位

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塔拉的哥哥肖恩對她來如同魔鬼一樣,具有雙重人格,他遺傳了父親的暴力傾向,心理扭曲,經常家暴妹妹。但是他會教妹妹防身術,他會在父親逼塔拉操作危險機械時跟父親對峙,會在父母拒絕給塔拉學費時偷偷給她錢,會在生命垂危時想見塔拉,他也會因為小事毆打塔拉,用黑鬼、魚眼睛等字眼來羞辱她,甚至把她的頭塞進馬桶裡,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面對肖恩的精神折磨,她學會了釋然和抵抗,肖恩多次威脅要殺了她,塔拉最終還是與肖恩決裂。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提過“魚眼睛”這個詞,這是他對女性的看法:“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子;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魚眼睛”在紅樓夢裡大多數形容那些女管家、侍女等人,被權利和利益矇蔽了雙眼,他們為了生活苦苦掙扎,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變得汙濁。我們常把老年婦女與男人都視為《紅樓夢》女性悲劇的始作俑者,而忽略了一個事實:那些老年婦女們一樣也是女性悲劇的主角。人終究是會變老,年輕女子最終也會變為“魚眼睛”,他們的悲劇一方面是由於各方面的壓力以及整個男權社會的殘酷制度下造成的。這些悲劇,充分寫出了女性人格遭受踐踏的複雜過程,深化了以往對女性悲劇的認識,系統地反映了封建時代各種的女性悲劇。

在本文中像魚眼睛一樣的女性也是悲劇般的存在,她們卑微、低下、被嘲笑,而本文中肖恩不止一次說過“魚眼睛”這一詞,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追求她的女生,之後就是用在妹妹的身上,每次都帶著侮辱、挑釁的口吻,為自己的暴力行為做鋪墊,展示了他醜陋於陰暗的一面,也側面反映了女性在這個家的地位,在這個男權主義的家庭背景下,他們只能默不作聲,否則就是暴力來臨的前兆。

3、誰也不能拯救我,拯救我的只有我自己

塔拉就是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長大,在這裡她已經沒有尊嚴。她曾說過一句話:“他不能拯救我,能拯救我的只有我自己” ,這個他是指查爾斯,查爾斯想幫助她,但卻不知從何下手,塔拉已經習慣了家裡的環境,父親的偏執和獨斷、哥哥的羞辱與暴力、母親的隱忍和無奈。

一個人童年的陰影會在長大留下印記,如果把解開這個印記的希望寄託給別人,最後別人也會成為負擔,唯獨將自己置身於這個場景裡,聆聽自己的聲音,學會如何面對,學會堅強,這樣才能將傷疤釋懷,也才能真正做回自己。

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指出,我們所有人都是被家庭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來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他人。這個體系是一張交織著愛、嫉妒、自尊、焦慮、歡樂和內疚的複雜網絡——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人類情感。

這是塔拉要面對的現實與殘酷,很多時候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電影《岡仁波齊》中那個在磕頭朝聖途中孕婦所誕下的嬰兒,一生下來就要踏上一條朝聖路,有人或許為他感到聖潔和幸運,我只為他感到悲哀,因為無論他本意是否願意跟隨家人的信仰與生活方式,但在他將來的早期家庭教育中,他無法選擇。

作者寫道:我能在風中站穩,是因為我不是努力嘗試站在風中,風就是風。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陣陣狂風,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風。它們沒有區別。不同的是頭腦中怎麼想。

1、教育是幫助擺脫恐懼的武器之一

在哥哥泰勒的啟蒙下,她才開始接觸到教育,是音樂,也真是因為有著音樂方面的天賦,家裡對她的教育有所改變,十七歲,她才第一次走進真正的課堂。大學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她不知道論文為何物,不明白教科書是用來讀的,以為歐洲是一個國家,甚至不認識“大屠殺”這個詞,以為猶太人被殺害不過五六個人的規模。正因為這樣,才能讓她有勇氣在教育的海洋裡不斷探索。

不斷的學習和知識積累,塔拉明白了教育的意義。教育意味著自我創造,令她鼓起勇氣去打開生命的無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聲音。她曾活在父親和肖恩的陰影裡,是主動尋求教育讓她發現了真正的自己,她可以遠離黑暗,接受教育,世界不再非黑即白,美好的未來在迎接她。

印度著名的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教育是幫助人們擺脫恐懼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循規蹈矩,過著反覆無常的生活。想要改變卻不能付諸行動,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怕自己被別人說成異類,怕自己因為異於常人的生活方式而被指指點點。而教育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恐懼,擺脫家庭的陰影,你曾持有的觀念就會煥然一新,同時成就一個全新的自我。

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2、成長是一個重塑自我的過程,也面臨荊棘和掙扎

剛上大學,她無法融入新環境,也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她不明白一個宿舍需要承擔家務、如廁後要洗手這樣簡單的道理,儘管她走出大山,但是仍然有一些家裡的禁錮無法釋放出來,她無法完全適應社會。不過相對父母傳統和愚昧的思想,這些對她來說更值得改變和學習。

她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被視為家庭的背叛者,與父母和家庭決裂。分離之痛讓她一度在崩潰的邊緣,整夜夢魘尖叫,光著腳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夢遊狂奔。

儘管塔拉的經歷非同尋常,但她的故事所映射的問題卻是普遍的:教育究竟意味著什麼?一個女孩該如何追逐自我?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該如何選擇?

塔拉曾說過,她說自己不想成為勵志美國夢的化身。教育是改變了她的人生,教育是一場革命的道路,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間劃出難以修復的裂痕,還是一個無法修補的裂痕,為了理想和現實,有時候你根本無法避免做出選擇。但是作者沒有讓自己失望,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說:真正區分人的是靈魂,不管你出身何處,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80後勵志女孩自學成為劍橋博士,她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折服

總結:這就是作者不斷成長的信念。在任何時候,真正決定你是誰的永遠是你自己,如同文中說的一樣“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選項太多,以至於我們不斷搖擺。很多事情都是淺嘗輒止,還沒有走到盡頭就想放棄。如果能堅定一些,或許更能品嚐到苦澀後的甘甜。”

每個人都應該像鳥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可能飛的過程充滿了波折,可能這個世界不夠溫柔,但可以試著打開心扉,因為總有一個人,願意帶你去看全世界,願意成為你的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