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這回咱們不說潮汕的功夫茶,不說拜老爺,不說潮劇潮樂英歌鑼鼓,不說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更不說李嘉誠馬化騰,這回說潮汕只來看地圖。


平常我們看的潮汕地圖,是這樣的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今天,文伯推薦看另一種地圖——山水地形圖

從衛星上看潮汕地區,是這樣的: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看地形圖若涉及到人文地理,先得普及一些小貼士。

1、在中國(或東亞地區,在世界範圍內不一定如此)地勢越平坦的地方,越有利於耕種,養育的人口越多;相反,山越高越多,就耕地越少道路越艱險,人口就越稀少。


2、有河流的地方,商業就發達,河流越大城市越大。但城市一般不在平原的中央,它一般在山脈下的平原邊上,一來有利軍事防衛,二來有利防洪排澇。


3、同一塊平原,由於來往密切,往往形成同樣的語言或口音,形成共同的生活習慣和人文記憶,往大里講是民族,咱這裡往小裡講,是族群、民系。


把潮汕地區的平原圈出來,會看到山嶺丘陵佔大半,平原地帶佔小半。這樣的平原比例,在東南沿海,算不錯的啦。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再簡單一點,就這樣: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當然,拉到全國地圖的尺寸,潮汕平原就看不見了,潮汕人雖然自大,潮汕平原在全國範圍裡,微不足道。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所以潮汕地理氣候條件雖然奇佳,奈何空間過於狹小,潮汕物產雖然豐富,生產力卻總趕不上人們生孩子的速度,鄰近四周幾乎沒有擴展的空間,隨著番薯的傳入清朝人口大爆炸,潮汕人大規模向更遠的域外海外移民打拼,成為必然。


潮汕地理範圍如何形成的?


潮汕地域的形成,有自然地理的因素,也有行政人為的。潮汕的西北邊,是粵東巨大的蓮花山脈,蓮花山脈從西南到東北斜斜地一個半躺,就把潮汕人的活動範圍給限制在大山大海間不到30度的狹窄夾角里面。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東邊,饒平與福建詔安縣之間,並沒有太難翻越的高山。從詔安到饒平,要比其到雲霄縣甚至更好走些,按理把詔安等地劃給潮汕也未嘗不可。實際上,唐朝以前,詔安雲霄東山等地(綏安縣),就歸潮州管轄的(義安郡)。


後來開漳聖王陳元光開得漳州之後,為了支持漳州的經濟社會開發,武則天把政經熟地綏安縣劃給新設置的漳州郡。自此,詔安東山等好鄰居,成為“外省”了。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西


凡事有失必有得(只討論地盤,不討論經濟得失和心理狀態),比如汕尾地區,本來叫做海陸豐,雖然講的是閩南話,歷史上一千多年來都歸惠州。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海陸豐第一次被汕頭地區管轄,不過當時汕頭專區不但包括潮汕,還有興寧梅縣等地。1983年,海陸豐又重新劃給惠州,才5年後,1988年,中央又一紙令下,憑空又冒出個汕尾市來。


海陸豐人到底算不算潮汕人,這個問題真是個討論得無比熱烈的一個大難題,文伯也無法給答案。不過想想汕頭從一個小鎮開埠也就一百來年,“潮汕”這個概念現在已是根深蒂固,同樣道理,如今“汕”字有個頭,也有個尾,不管現在雙方是什麼心情,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我們和這位彪悍的小兄弟,將來必定是越來越親。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南面就是浩瀚南海啊,你猜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的?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在蓮花山脈南半段,潮汕地區與惠州地區,嚴格的以高山為界,你不過來我也不過去。但在蓮花山脈中北段,從豐順起,梅州的地盤向下跨過高大山脈,據有蓮花主脈到潮汕平原間的大部分山區,連豐順這一個潮州府古八邑之一也划過去了。


這事不怪武則天,歸結於人類的自然遷徙,北宋以前,粵東北山區裡,不管是蓮花山脈之東還是之西,都是沒多少人民的。歷史上偌大的梅州地區,多次由潮州府管轄,由於大山裡地廣人稀,潮州府並不需要為他們付出多大行政成本,當然,稅賦收入也是極少的。


對於潮汕人來說,蓮花山脈是難以跨越的畏途,倒不是說潮汕人怕吃苦,主要是大山裡付出多收穫小,不符合潮汕人的精明性格嘛;對於客家人,那可就沒這方面的問題了,他們早就適應大山裡的生活,蓮花山脈在華南地區都不算高山,來來去去一點問題都沒有。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隨著中原客家人的不斷南來,蓮花山(東北段)兩側的廣袤山區,再不是人跡罕至野獸橫行的蠻荒地帶,到明清之間,雖然道路還是那麼崎嶇難行,但這裡的大小盆地和河谷,都已建起了一個個客家鄉鎮,人口飛速發展,並形成較大型的城市。


這種情況下,再由潮州府管轄這麼大片客家區域,顯然不再合適,清雍正期間設立嘉應府,蓮花山外的梅州脫離了潮州的管制;解放初,蓮花山之內的豐順、大埔這兩個以客家人為主的山區縣,也乾脆一併脫離潮汕大家庭。


潮汕話口音是如何分佈的?

接著來聊聊潮汕話的口音,別人聽潮汕話,那就是“學老話”,表示太難聽懂學到老都學不會,其實同是潮汕人,因為不同地域口音,也是經常相互聽不懂的。如果我們從各縣的縣界來劃分口音,會經常弄錯,但我們若照著山水地圖來看,那就八九不離十。有人總結出潮汕話有八種口音,有人說不止,文伯看來,潮汕話可分為兩大口音系列:大海系和大江系。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大海系


大海系口音,顧名思義,從饒平海邊到潮陽到惠來直到海陸豐,並沿小江河溯流而上,都是海派。也有例外,就是同樣沿海的澄海和汕頭。海派口音的特點:重、硬,形成理由是,要跟大海搏鬥,不扯開喉嚨大吼行麼?當然,也可以認為這些地方的人民,大多都是福建閩南居民順著海岸線遷移過來的。


大海系的代表是潮陽話,畢竟相對於惠來海陸豐,潮陽人口最多,離大江系地域最近,潮州汕頭揭陽的同胞們接觸的潮陽人最多,而且他們聽不出潮陽話惠來話甚至海陸豐話的語調差別來,所以通通都聽作潮陽話。


不是所有潮陽人都說潮陽話,說潮陽話的也不止潮陽人,從地圖上看,大南山小北山之間的練江流域就是,她延伸到普寧縣東部好幾個鎮。人們總說潮汕母親河:韓江榕江練江。其實饒平黃岡河、惠來龍江都是不服的,至少他們都比練江長。練江靠什麼擠上來呢,靠流域平原面積遠遠勝出後兩者,並哺育出近300萬人口,完全不亞於韓江榕江兩大流域平原。在這點上,黃岡河、龍江都完全不能比肩。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從潮陽跨過大南山即是惠來,這邊龍江下游惠城隆江(豬腳哦)有一片中型平原,並影響周圍山海之間的靖海、神泉、葵潭等小地塊,統起來成為惠來縣。另外,陸豐的三甲地區挨著惠來,說的也是惠來口音,三甲地區的人們,非常堅決的認定他們百分之百是潮汕人。葵潭人並不認為他們是惠來的衛星地,由於甲子港深入內陸,葵潭是海陸豐、惠來、潮汕核心區這三個地域的極為關鍵的交通樞紐地,兵家必爭,沒哪次粵東戰役不涉及到葵潭的。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海陸豐本地的潮汕話(假如算的話),聲調最硬最重,特別有氣勢,號稱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潮州人說,“寧可和潮州人吵架,不要和潮陽人說話”,假如碰到汕尾兄弟,大概會當場震破耳膜。從衛星地圖可知,海陸豐地區面積雖大,平原耕地卻不多,整個地級市的閩南語系人口,都沒有潮陽多。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大江系


大江系的大江,指韓江、榕江(別跟我說長江黃河哦,比不得),以及她們的支流。韓江榕江中下游平原山水環衛和風細雨,人們性情平和,說話自然就比較輕綿。對於潮陽惠來人來說,他們也同樣是辨別不了潮州話揭陽話汕頭話的區別的,反正都是軟綿綿很舒服,特別是女孩子開口。大江系口音的人們經常聽不清楚大海系人們在說什麼,大海系的人們卻能聽懂大江系的話,並不是海派的人們耳朵比較好使,而是因為潮劇對白全是潮州口音,海派們從小就聽戲培訓起來了。


潮州、汕頭、澄海,其實都是在同一片韓江大平原上的。澄海、汕頭既在海邊也在韓江邊,長年的口音爭奪戰中韓江擊敗大海佔了上風,所以整塊平原都說潮州口音。


但汕頭又稍稍不同,開埠商貿後大量揭陽、潮陽人湧入,使得汕頭市區的聲調仍是潮州的,但很多字發音的聲母韻母卻改變了,汕頭人現在反過來說潮州人說話“huai”,呵呵。另外,汕頭港以南的礐石達濠河浦廣澳,韓江影響不到,本是潮陽故地,說的都是潮陽話,而且是潮陽話裡的極重口音。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榕江流域範圍可就廣了,整個揭陽(揭東縣+榕城區),還有東南小半個揭西(榕江北岸),普寧北部裡湖洪陽等地(榕江南岸),潮陽的關金灶飛地,豐順的最南端,通通都是榕江水系,通通操揭陽口音。榕江平原範圍雖廣,卻因受到四周各條山脈橫來插去,搞得平原形狀很不規整,因而總面積不是很大,居民人口甚至都沒有練江平原上多。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揭西是從揭陽分出來的一個潮客各半的縣,潮客間很好分,沿著榕江北岸,山下江岸平原是潮汕,山上山裡的是客家,山嶺到平原間的丘陵地帶則潮客混雜,有很多潮客雙語鄉。西部山裡有一塊較大的盆地,就是揭西縣城河婆。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普寧則相當的複雜,北部榕江南岸是揭陽話,東部練江上游是潮陽話,西南部大面積的山區裡都講客家話。普寧縣城流沙,處於練江最上游,與榕江語系裡湖梅塘地區幾乎無縫連接,流沙以及周邊幾個鎮也就混雜出一套不鹹不淡的流沙話來,相當獨特。總的來講,流沙人認為他們講的話還是屬於練江片。

普寧的複雜還有些道理可講,饒平則複雜得毫無道理。南重北輕,是潮汕口音的基本規律,饒平偏不,不知是否受到福建較大影響。


饒平南部沿海接近澄海的錢東黃岡一片,口音輕軟也就罷了,竟不像潮州澄海,而是跳過澄海直接和汕頭市區相同;


然而溯黃岡河北上,到了中游三饒一帶,口音也很重,有點像惠來;


東南海角之東里三鎮(所城大埕柘林),口音不鹹不淡竟有點像普寧流沙;


海里的海山島以及隔海而望的南澳縣,則是海派口音,像潮陽;


三饒再往北,新豐上饒等鎮,以及左右的山區裡,已是客家地域,這裡的客家口音與揭西普寧客家也大相徑庭,估計互相說話也挺費勁。


從衛星上看廣東潮汕地域的形成與口音的分佈


小小一個潮汕地區,

都已複雜成這樣,

若是沒有一個碾壓一切的中央強權,

還真很不好辦。

各位潮汕看官小夥伴,

你要是沒能在地圖上找到家鄉,

不用急,咱以後還可以一個一個縣詳細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