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歲月那麼長,故事當乾糧;相識頭條號,關注情難忘!

“疫情後離婚預約爆滿”,“疫情後離婚率上升”,“疫情剛過多地離婚打擁堂”。近幾日,媒體紛紛報道,各地民政部門復工以來,前去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便絡繹不絕,人來人往。

四川達州市通川區婚姻登記處魯主任稱,該處從2月24日恢復上班後,通過網絡或電話預約登記離婚,排隊已排到了4月上旬,3月11日最高峰那天,辦理了16對離婚登記。

在上海市閔行區,離婚預約登記已排到4月15日;在西安市17個婚姻登記處,預約也是天天爆滿。

不少網友由此得出結論:是疫情期間夫妻宅在家裡久了,雙方缺點暴露無遺,導致婚姻過不下去。

小哥認為,疫情後離婚打擁堂,形成原因較多。很多人覺得反常,其實是拿著放大鏡在看疫情對婚姻的影響。

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離婚數據不該被放大

統計顯示,僅2019年前3季度,國內大陸離婚夫妻便達310萬對。2003年至2019年,全國離婚率連續16年呈上升趨勢。

按2019年數據算,平均每季度至少有103萬對夫妻離婚。也就是說,在2020年第一季度,如果各地共有上百萬對夫妻登記離婚,都屬正常情況。

今年2月和3月,由於受疫情影響,各地婚姻登記部門均未提供登記服務。本應在這期間完成的工作量,被積壓延遲。疫情後離婚打擁堂,實則是消化前期存量,與夫妻同時宅家關係並不大。

再者,因為春節之際,很多打算離婚的夫妻為維護家庭祥和氣氛,讓老人、孩子歡歡喜喜過好年,一般不會選擇在春節前辦理手續,通常會把時間安排在春節後。原本打算在春節後辦離婚手續,卻因疫情而推後。疫情結束之際,這些夫妻才有機會前去辦證,於是也從客觀上造成了疫情後離婚打擁堂的表象。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疫情後離婚人數暴漲,其實順理成章。認為數據增多、事出反常,不過是我們舉著放大鏡看待了這一現象。

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夫妻矛盾不該被放大

疫情期間,夫妻同時宅在家裡近兩月。有沒有雙方因近距離、長時間相處引發矛盾、造成離婚的?肯定有,但不是主流。

夫妻不上班,同時過家居生活,家務活較往常更多,孩子更粘人,夫妻生活可能因有所顧忌次數減少,雙方因不需出門而顯得邋遢,丈夫抽菸、飲酒等一些不良習慣天天面對,這些都是夫妻產生衝突的實際因素。

疫情後決定離婚的夫妻,有的說:“宅在家裡這段時間,我終於看清他(她)是什麼人了!”有的說:“本來以為每天相對,我們會多一些交流,可是到後來我們幾乎沒話可說了。”有的說:“他(她)身上那些臭毛病,我簡直忍無可忍!”

其實,很多夫妻沒去想過,真正讓其感到不想跟他(她)再過下去的原因,並不是那些對方身上一直存在的缺點。根本原因在於,是疫情中的恐慌、焦慮、煩躁、抱怨等情緒,放大了對方身上的“毛病”。

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如果心情高興,對方的一些小缺點,也會覺出幾分可愛;如果心情鬱悶,即便是對方的優點,也會看著不順眼。夫妻間的小摩擦,就這樣被疫情中的壞情緒放大了。

有道是距離產生美。正常上班期間,夫妻小矛盾,可能因為工作時的小別而淡化,也可能因為工作中的一件喜事而使自己變得寬容。疫情期間,往常等一等、忍一忍就能過去的小事,宅家裡長時間面對面,卻可能上檔升級,造成夫妻矛盾激化,導致雙方覺得非離婚而不能善了。

夫妻還是那對夫妻,為什麼躲過了疫情之殤,卻沒有躲過感情之恙呢?一個重要緣由就是,宅家時光裡,有的夫妻拿著放大鏡審視對方的缺點,同時把對疫情的憎恨遷怒到配偶身上。擊潰婚姻的,往往不是生活的冷槍暗箭,而是隨風揚起的一地雞毛。

理智的夫妻,應該找一找問題的癥結,配偶真就那麼不堪嗎?他(她)身上的“臭毛病”,會不會被自己的不良情緒放大?以離婚為代價來遠離他(她),到底值不值得?想好了這些問題,沒準就能撥開雲霧見月明,感情雖有驚濤駭浪,但最終不會衝破婚姻的河床。

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恐婚心理不該被放大

心理學家分析,當離婚率達到一定程度,適齡青年就會產生恐婚心理,導致社會出現更多晚婚或不婚人群。而疫情後出現離婚打擁堂現象,一些不明就裡的年輕人,難免由此對愛情婚姻產生懷疑。該談的戀愛不談了,該結的婚也暫緩了。

朋友圈裡常有人說:“疫情是面照妖鏡,照出了婚姻裡的妖蛾子。”“患難見真情,有多少婚姻能經受住考驗?”“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愛好自己吧!”

持這些論調者,不排除是被某些媒體的言論帶偏了。

疫情不僅會給人帶來身體上的戕害,也會帶來心靈的創傷。疫情期間,夫妻分床、配偶外地歸鄉難進家門、配偶隔離成為孤家寡人等現象屢見不鮮,使得部分年輕人看淡了愛情和婚姻。尤其是疫情後的離婚潮,更使他們誤解為婚姻不可靠,恐婚情緒由此而生。

部分年輕人本就因為事業無成、經濟狀況不佳、不敢直面婚後生活壓力等原因,潛意識裡或多或少存有恐婚心理。經此一“疫”,這種恐婚心理在疫情負面信息的轟炸中,更容易被髮酵和放大。表現在對待婚戀問題的態度上,主要體現為:認為感情涼薄愛人不值,認為被婚姻圍困不如及時行樂,認為結婚無非利己真愛世所難覓,凡此等等,皆成為他們減少交往自我孤立,遊離於婚姻之外的堂皇理由。

恐婚心理之所以被放大,主要緣於疫情負面信息氾濫,信息接受者不加甄別,把“魚目”當“珍珠”,讓消極觀念盤踞大腦,左右了自己的判斷。須知,在疫情中對親人的阻隔與防範,是為了對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負責,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親情。以退為進是應對病毒的必要策略,而不是考驗親情的可二之選。我們更應看到,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多少夫妻都在相互鼓勵、相互牽掛,同仇敵愾、同心協力,最終於奪取了抗疫勝利,贏得了萬家團圓、親情再續。

這次疫情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世事多艱,夫妻相扶到老不容易,眼前人、枕邊人更應好好珍惜。因此,千萬別讓恐婚心理成為自己追求幸福、享受人生的絆腳石。當愛則愛,當娶則娶,不枉少年,不負青春,才是正理。

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小哥大實話】

有道是,再恩愛的夫妻,一輩子也難免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兩個白頭到老的人,一生中也難免有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萬事萬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婚姻也不例外。兩個獨立的個體,自從以婚姻的形式締結在一起,便開始了求同存異的過程。很多人把求同存異理解為“求他(她)同,存我異”,想讓對方與自己保持一致,雙方的分歧反而日益增多,被“對立”主導了婚姻,導致感情裂痕越來越深。殊不知,沒有誰能真正改造對方,除非他願意改造自己。因此,正確的做法應是“求大同,存小異”,允許對方保留自己的個性,享有獨立的空間,讓“統一”主導婚姻,婚姻才會和和美美,順順暢暢。

現代人因為在婚姻中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弱化,使離婚變得更加隨意。但離婚的成本和代價,往往使多數當事人一蹶不起。離婚後重新找到良人的,也許十中有一。更多的人在咬緊牙關、打腫瘦臉,用後半生為自己的草率決定埋單。

我們不能把婚姻想象得太美好,也不必把婚姻想象得太糟糕。婚姻像彈性十足的塑膠跑道,當我們的雙腳用力適度,我們會感到地面柔軟舒坦;當我們用力過猛,則可能會被彈出跑道之外。

願天下夫妻都能持一份理性,多一份耐力,在婚姻的長跑中合拍合轍、相扶相攜、相依相伴,共同奔向人生的終點。

疫情後離婚打擁堂,正常啊!拿著放大鏡看疫情下的婚姻才反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