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 無論大小


壓力測試 無論大小


2011年,前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衛哲,當時還是中國百安居財務總監。剛剛來到中國不到三年的時間,百安居規模不大,只有兩家門店和幾百個人,現金流還是負值。但是集團總部卻要求進行全方位災備預案。


這份災備預案,要求模擬在百安居的英國總部不能正常運營的情況下,中國區域怎麼操作?如果門店被迫關閉了,客戶、員工、供應商怎麼分流?


2002年就這樣平靜的度過了。

2003年,非典爆發。危機來臨時,百安居不慌不忙的拿出預案拿,一步一步的照著實施。供應商進行了分流,產品沒有因為物流完全中斷,而沒法運輸到北邊;客流下降,營收損失了50%,但是預案裡做過現金流的壓力測試,財務額知道該怎麼辦。


那個時候大家才知道百安居全球先進的零售管理經營理念的厲害。這種居安思危的企業壓力測試,備受推薦。


這次疫情,華創證券針對全行業企業的壓力測試顯示,小微企業經營困境較大,上市公司整體情況可控。分佈到行業而言:住宿業和旅行社今年全年大概率是行業虧損的;餐飲業全年基本不虧已是萬幸;工業情況相對樂觀,但內源利潤的減少也會影響其投資增量。


這次疫情,對於中國而言是一次大檢閱,既是對治國管理能力的檢閱,又是對經濟發展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單位和每一個組織的一次壓力測試。他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無論企業主體大小、無論壓力大小,壓力測試這項工作今後將是你必須要做的一件日常工作。


一、現金流盤點、變動成本增大、資產配比健康


1、現金流,是企業的命。救命,就是在短期之內,獲得更多現金流,度過危機。你要查看自己的現金流量表,做一次現金流盤點。盤點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現金存量,二是現金流量。


現金存量,就是你的家底。比如賬上有多少現金,多少活期存款,多少能夠馬上拿回來的短期投資等等。


現金流量,就是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該收到、或者需要支付的款項。比如有多少應收的賬款,多少應收的理財收入,多少應付的工資,多少應付的採購款,多少應還的貸款等等。


然後再根據這些數據,做一次現金流測算。算一算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之下,你的現金流到底能夠撐幾個月。餐飲、旅遊業等利潤率很低,但固定成本很高的行業,你的緊要目標是把只能撐1-2個月的現金流,提升到能夠撐3-6個月。


2、命救回來之後,再爭取時間治病,將固定成本變為變動成本,就是業務外包。


從財務上來看,如果一家公司的固定成本佔比太高,那麼他的風險就會很大。

就像在這次的疫情中,突然沒有了收入,如果你的固定成本特別高,你就很難支撐太久。所以,為了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你可以變固定成本為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與你業務量成正比的成本,業務量越大,變動成本就會越高。比如交易成本、銷售佣金等等。選擇外包,變固定成本為變動成本,你的成本就會更低,抗風險能力也會更強。


3、病治好了,再考慮如何能讓企業經營長久。這就需要分析一下你的資產負債表,看看你有多少股本積累,有多少負債。儘量增加股本積累,減少負債。

任何時候都要維持健康的資產配比,給自己留有餘量來應對日後的危機。


曾經有人批評稻盛和夫說,你們公司股東資本佔比太大了,為什麼不用財務槓桿給股東產生更大收益呢?稻盛和夫回答說,正因為這樣,我們公司才度過了一次又一次財務危機。


二、供應商分流、供應鏈備份、供應鏈韌帶拉伸


回到剛才說到的百安居,國內最重要的建材產地在廣東。當時百安居絕大部分的產品供應商都在廣東,災備預案要求在華東找到備份,還不僅僅是備份,還要把訂單分出20~30%給華東供應商。採購量越大價格越優惠,這樣就完成了供應商的分流,調節了供應商的分佈風險。


供應鏈1.0,就是最基本的供應鏈,生產的東西能夠運得到下游就好,幾百年工業形態都是這樣。


供應鏈2.0,就是全球化的浪潮下面,能夠做到全球資源整合,通過集中生產來最大限度壓低成本,比如說,如果中國組裝iPhone手機在達到成本最低,而在臺灣生產芯片成本最低,那所有的芯片都在臺灣生產,然後遇到全球芯片市場,所有的iPhone都在中國組裝,然後通過中國運到全球各地市場,這是2.0的供應鏈思維。


供應鏈3.0就是要向百安居這樣要建立區域備份,要考慮在另一個區域做一個組裝線備份。未來全球供應鏈,肯定是要建立區域劃分的,比如亞洲區、歐洲區、美洲區,當發生重大疫情或者戰爭的時候,亞洲區和歐洲區、美洲區會發生隔離,但是區域內部依然是完備的供應鏈系統,這樣才能應對挑戰。


與此同時還要完成供應鏈韌帶的拉伸,就是不斷的測試公司是否能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完成供應鏈上下游的溝通、交付。


三、員工分流、組織文化跟進、管理韌帶拉伸


百安居的災備預案要求管理層如果營收減少30%、減少50%,明確自己怎麼管理?還要求人力資源部把總部的200人壓縮到20人來工作,完成人員的壓力測試。


當一個公司被迫必須要通過線上協作來完成工作時,組織和文化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CEO和人力資源部門會發現,他們沒有辦法完全信任員工的自律性。因此反而更加想要施加控制。這時候會發生很多人和組織之間的矛盾。這種壓力同樣需要測試。


管理韌帶拉伸就是需要遠程辦公協同和管理溝通,各種遠程辦公和虛擬辦公系統將成為剛需,而不能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要將這些工具的使用日常化,習慣將這些工具運用到任何的場景。


四、凸顯核心競爭力、建立信用和品牌、拉伸交易韌帶


如果核心競爭力沒有足夠凸顯,你會發現出現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即使你想幫忙,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捐錢。而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公司,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發揮作用的公司。比如微信的疫情通報和闢謠可以抵達最大範圍的人群;京東的物流配送能力;阿里巴巴的供應鏈協調能力。


所以這次也是你認真考慮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時候,這項工作何時開展都不晚,而且要長期打磨。


信用不用再多說了,想要知道你的公司信用怎麼樣,在遇到危機時,你去問別人借錢試試就知道了。健康的資產配比,和日復一日的信用累積,會讓你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巨人。


交易韌帶就是需要考慮公司如何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完成整個交易,其核心是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這需要嘗試各種的新技術和新的模式,需要公司領導人以開放的心態,認真的嘗試,不斷的推進實現。


如果能按照以上的步驟,定期的清單式的完成你的公司的壓力測試,那麼你的公司不僅能夠活著,而且會越來越健康,甚至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