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一幅圖畫在未成為一匹戰馬,一個裸女,或是某一軼事之前,根本是一片平面,披上有紀律性配合的色彩。”


——莫里斯·德尼


莫里斯·德尼 Maurice Denis (1870- 1943)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和作家,納比派成員和奠基理論家,其繪畫理論也為立體派、野獸派和抽象藝術奠定了基礎。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1892 | 莫里斯·德尼 | 茶

這是一段關於將繪畫從語言的概念中完全解放出來的一段宣言。它強調了繪畫本身,而不仰賴其中的任何非繪畫性質的指涉,只是單純的視覺行為,而非頭腦的爭辯。這也正是納比派繪畫的宗旨。他們依據純美學和裝飾趣味的設想以及一些著色與構圖原則進行客觀變形,並使畫家本人的感受進入繪畫表現中的主觀變形。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納比派畫家保羅·塞律西埃 | 布面油畫


納比派是法國的藝術社團,1891年出現於巴黎,其主要成員是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這是一個為期很短的藝術運動,主要參加者是法國的畫家和雕塑家。


可以說,納比派誕生原因正是印象主義的勝利以及文學上的象徵主義和高更的直接影響,這些對藝術充滿苛求又極富激情的年輕人“嚮往一種擺脫了大自然一切字面意義的偉大繪畫“,既“客觀變形”又“主觀變形”。


定位在主體這一方去關照客體,那是物質正在被一雙淡定的眼睛經由著挑剔才實現的細嚼慢嚥;反之,以客體為立足點去反觀,就可以明鑑出主體的留意或不屑的經緯之別。因此,納比派的藝術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一種享受。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伊甸園 | 1920年


他們不再恭敬地描摹客體,而是在經營畫面中追問自己的感受有何寄望。他們把畫中的色塊兒設計為如布料被撕裂後的碎片,以此為語言去閒聊些隨處可見的日常瑣事。一旦生活的當下隨處都是採集生成畫面的原料,納比畫派的彩筆也就不再刻意遊走他鄉。就這樣輕鬆愉快地製造出極度的華麗,讓個體的感官可以徑直地陶醉在純粹的形式中:圖形和色彩自身的魅力。


納比畫派的兩位代表人物


皮埃爾·博納爾是納比派的代表畫家,在納比派中有“日本納比派”之稱,一方面暗指他喜歡日本浮世繪,另一方面也指他常常欣賞浮世繪裝飾性繪畫的平塗技法及對日常生活主題的表現。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納比派藝術家博納爾


博納爾最拿手的是對色彩的駕馭,他的色彩有客觀的印記,更多的是主觀的表達、個人的偏好,而且隨心所欲,真正做到“似與不似之間”,他設色零碎、反覆塗抹,效果卻斑斕絢爛,把色彩的和諧性、對比性、音樂性、神秘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 | 逆光下的裸女 | 布面油畫 | 1908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 | 布面油畫 | 1908


博納爾是一個將藝術家的生活詩意化的畫家。他的作品空間並未隨著作品的平面化而扁平,他隱居偏僻的一隅,反讓原本單調的生活絢爛多彩。 他的許多作品都與他的妻子有關。妻子瑪特是一個神經異常敏感的女人,性格孤僻多疑,不善與人交際。這其實也從另一方面幫助博納爾實現了他想要遠離事實,獨守藝術一片淨土的生活理想。瑪特是博納爾唯一的長期模特,也是他藝術創作的靈感繆斯。


我很早就喜歡繪畫和素描

但還不是不可抗拒的激情

我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的

是和她(妻子瑪特)

一起逃避生活的單調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 | 鏡子前的裸女 | 布面油畫 | 1931


他把瞬間的模糊的感受和零星的感受當作他創作的主題,並無目的地進行一系列的創作嘗試,採用多幅畫面表現一個場景的方法,來描繪出不同的感覺範疇。同時,博納爾與印象派畫家相比走得更遠,他不僅有意識地關注自然,而且關注記憶中的世界。在他的意識中,回憶本身就是使願望得到一種滿足,這種願望也必定是誕生新思維的主旨。這種新思維成為博納爾為上世紀的藝術所作出的貢獻。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 | 布面油畫 | 1932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博納爾的作品


愛德華·維亞爾是與博納爾同時期的納比派畫家,維亞爾15歲父親過世,靠母親扶育。他的母親出身織繡設計家庭,在燈光下織繡彩色絹布的女工們工作的光景,讓維亞爾感受深刻,因此他畫下許多以織繡女人為主題的油畫。1886年維亞爾進入朱利安學院學習,並在巴黎美術學院的傑羅姆畫室作畫。維亞爾寫過很多談畫的文章。


他說:“藝術應該是精神的創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種機遇,藝術家應該從主觀上重新安排它們。這種重新安排自然界,要從美的觀念和裝飾的觀念出發,自然界的任何物象只不過是按照一定規律被安排過的色彩所覆蓋的一個平面而已。”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維亞爾反對學院派藝術,發表造型單純化與裝飾性色面結合的作品,畫面中對光線的遊移描繪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取材喜好身邊婦女的家庭生活,描繪平靜、平凡的愛情生活光景,被稱為親和主義的代表畫家。日內瓦聯合國大廈陳列有維亞爾的巨幅裝飾畫,巴黎夏樂宮、香榭麗臺劇院也收藏有維亞爾的代表性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視覺的奢求——納比畫派

維亞爾的作品


從印象派蛻變而來的“納比”,實實在在地把繪畫的終端——視知覺的感受需求推舉到了首位。從此,繪畫就不僅逃離了古典的說教,砸碎了圖解故事情節的枷鎖,辭退了附庸文學做跟班侍從的尊位,也摒棄了“印象派”所兜售的走馬觀花之輕浮。可見,繪畫無須依賴客體去為畫面的色彩來源註明依據,繪畫所追求的目標本來就只能來自高級族群的敏銳感官的有品味的奢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