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有一部電影長期雄霸豆瓣Top250的榜首,距今已上映26年,任憑影壇變遷,無後來者匹敵它的經典影響力。

而它的故事內容本身就和觀影后的震撼程度一樣,著實稱得上“傳奇”。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也許你在年少的時候第一次觀看,因為主人公在大雨中撕開囚衣的一幕而熱淚盈眶。沒有什麼能阻擋一個人對自由的嚮往,少年的你也立志跨越一切阻礙,奔向生命的廣途。

當你覺得命運開了一個玩笑,慨嘆世道不公情緒失落時,再次被它鼓勵,既然蒙冤入獄的主人公能咬牙隱忍二十年而闢得新生,證明人生絕非死路一條。

甚至當你滿身滄桑看盡浮沉後,這個故事依然能與你的心靈對話。你聽懂了主人公說他要去往一片沒有記憶的海,這啟發你放下過往重負,追尋靈魂的重啟平和。

可以這麼說,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第一次和第N次觀看,這部影片總能觸發我們的感受開關。

那句樸實而至臻的臺詞,早就印刻在腦中,一次次伴你拼搏。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美好,也許是人間至善,永不消亡。

說到這裡,你早已呼出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楊德昌說,電影的發明讓人類生命延長三倍,要我說,單憑《肖申克的救贖》就能翻一倍。因為我們能從中讀取的不僅是一個激盪人心的勵志故事,更能借由其中曲折彷彿多體驗了一次堅韌不屈的人生。

擔得起救贖與不屈的人物就是隱忍二十年而重得自由的安迪,因此當我們解讀這個故事時,每每關注的是主人公安迪,這樣一個剋制、不屈、智慧的男人,無疑安迪是整個影片的核心人物。

影片中有這樣的話: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整部影片中,安迪是接近聖人的形象,不僅在於他成功抗爭命運不公,還在於他以三種方式達到“渡人”。

其一,在修葺屋頂時和獄卒談條件為工友換來了清涼的啤酒與一刻接近自由的時光,使眾人感受真正活著的滋味。

其二,堅持開辦圖書館,並幫助獄友考取同等高中學歷,以便他們出獄後能被社會接納,脫離一再犯罪的歧途。

其三,給朋友瑞德留下勇敢面對自由生活的線索。

所以關於安迪的故事遠不止於“越獄”二字,更多的是“超越”。他的所言所為,配得上傳奇,超越普通人。

換句話說,當我們在談論《肖申克的救贖》是在談論名為安迪的男人。

而在我又一次復看這部影片時,突然被摩根弗里曼所扮演的瑞德臉上閃過的懷疑、茫然、欣喜……一系列細微神情所吸引,過去我只把這個角色當做敘事者作用的配角,忽略了他身上值得深思的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作為被忽略的角色,瑞德究竟有何存在價值呢?

我們熟知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在原著中,和電影一樣都是以瑞德的視角展開,藉由瑞德第一人稱的側寫來刻畫傳奇人物安迪,不同的是小說中關於瑞德個人的心路歷程描寫更豐富。

影片中的瑞德承認“我是肖申克里唯一有罪的人”,但從頭至尾我們都沒聽到他說明究竟犯了什麼罪?

這個疑問在原著小說中的開篇得到了解答。年輕的瑞德長相英俊,但窮困潦倒,有幸與富家小姐結婚,但受制於人,地位低下,不過是富人家豢養的一隻寵物狗。怨恨日積月累,一念之差,製造了殺妻騙保的惡性案件……

瑞德的確有罪。從這裡看出,犯過罪的瑞德和聖人一般的安迪有很大區別。而這種有瑕疵的人物反而顯得更接近於現實。

他早已坦白自己的罪行,沒有盡頭的刑期是對他的懲罰,他如此自白:“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絕不會重蹈覆轍。”

貧窮容易壓彎理智,讓人在世事不公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用偏激的方法發洩不滿。年輕時的瑞德因為衝動導致大半生都在贖罪,他的例子恰恰告訴世人,人難免犯錯,而補償的價碼讓後半生不堪重負。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在獄中,他成了一個“生意人”。收取佣金為獄中其他人提供一些消磨時間的小玩意。瑞德很懂生存之道,只是圖財嗎?

他在做生意時為自己立了一條規矩,不賣毒品。曾經他殺妻騙保是想得到錢財,毒品可以讓他獲利頗豐,為什麼不做?不是他搞不到,是因他懂得改過自新,不再做損人性命的事。

這也是安迪選擇和瑞德交朋友的原因,因為比起欺辱安迪的那夥人,比起粗魯自大極端自私的人,瑞德是有自我救贖之心的,聖人能渡的絕非失心之人。

過去他傷害過別人,後來他自己劃出了做人的底線。刻畫這樣一個人物具備一番現實啟示。

一個成熟者的自救是始於悔悟,落於實際行為。世道複雜,也許不至於如瑞德這般大錯,卻一不留神損人利已,你問怎樣不被心魔吞噬變成怪物?

守住底線不能讓你發財,不侵害他人卻可以讓你睡得心安。

不想重蹈覆轍,守住底線,要重啟生活並不容易,活著走出去,不但是主人公安迪的勵志,其實更是瑞德帶出的反思價值。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就像影片所述,監獄這個地方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離不開它,最後被體制化,身體也許出獄,精神卻早被封死。

身在肖申克的人大都有一個特點——不去想未來。起初存幻想而憎恨那裡,日久知無望,最後索性放棄希望。

那個老到行步微顫才走出去的老布為什麼釋放後反而自縊?他喂活了一隻從樹上跌落的幼鳥,可他的意志已在斷翅,於高牆內消亡。

春風不渡的肖申克,很多人活著卻早已被掩埋。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所以當安迪提起未來的憧憬,去墨西哥的海邊開一間旅館,瑞德的第一反應是妄想,是可怕的希望。

寄予希望,轉而承受失望是痛苦的。他曾經面帶笑容去迎接假釋官,結果得到的是深深失望,雖不至於絕望,但在日復一日中服從於慣性。

原著中寫道,每到固定時間,瑞雷會向獄警打報告請求上廁所,這是身體慣性。所以我們可以理解電影中出獄後在超市工作的瑞德仍然習慣性請示經理。

幾十年帶著無形鐐銬活著不去想未來的人,突然來到外邊反而不安,顯然精神還處在囚禁中。差一點,他就認命了,布了老布後塵。

幸運的是,瑞德遇到了安迪,一個能用“希望”支撐自己,拒絕認命而不凡的人。安迪向他展示過希望的驚人力量。

如果說越獄是安迪創造的奇蹟,那麼相信“希望”便是瑞德成為強者的機會。

當瑞德找到安迪為他留下的線索信件時,他真切觸摸到了希望的實體,而邁出這一步就說明曾經“廢掉”的人也可以掙脫命運的枷鎖。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這是觀影時繼安迪成功逃出外,第二個令我不禁落淚的一幕。一個幾十年都在慣性無望中度日的人,有朝一日,自願實踐希望,何嘗不是新生!

肖申克的救贖,屬於清白而偉大的安迪,同樣屬於犯過錯後自救的瑞德。

從智商、能力、信念各方面條件看,瑞德都比不上安迪,他絕非聖人,就如現實裡多得是普普通通的人,但這不妨礙任何人成為自己生命的主角,做不到偉大就盡力成為強者,至少永遠心懷希望,才有機會行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不能成為傳奇,請盡力別讓自己“廢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