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最近沒有好看的新電影?朋友,你可能需要了解《大贏家》。

《大贏家》是於淼執導,大鵬,柳巖,孟鶴堂等共同出演的喜劇電影,也是繼徐崢《囧媽》之後又一部選擇免費網播的誠意之作。

它不僅是解壓放鬆之良品,細品之後,比豆瓣6.8的評分超值。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電影故事構建在一個荒誕的前提上,合理合法“搶銀行”,平平無奇的銀行職員,讓專業的警察成了輸家。

大鵬飾演的銀行職員嚴謹,無意中接到演習的任務 ,別人都想糊弄過去早點回家,嚴瑾卻認認真真當起了“劫匪”,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氛圍詼諧幽默,尤其看見一貫擅長搞笑的大鵬繃著臉一本正經的模樣,反而令人忍俊不禁。

不過影片提供的價值並不只是笑料,好的喜劇總是能讓人在笑聲背後感悟生活。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做了可笑而不自知的事情。

很多朋友都發現《大贏家》改編自日本小說電影《永不結束的遊戲》,原著是由都井邦彥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工作認真負責的模範警察,在銀行搶劫演習中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務。而改編功力不俗的導演於淼(此前他的成功之作《來電狂想》也是一部改編精品)進行了適當的本土化改編,從而讓影片更加容易被中國觀眾所認可。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正如於淼在專訪中提到的,“我們大家從小就被教育說你腦子要特別變通,要知道利用身邊的關係,懂得成功的捷徑,但其實這不是生活的常態。或者說,這個世界恰恰因為有一絲不苟的人,其他人才可以享受相對自由的生活,這些少數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來討論。”

《大贏家》基於這種對於實用主義的適度批判,從而引申出對於理性主義者的肯定和讚揚。雖然堅持理性的人是“少數派”,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讓更多人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這是影片所負載的一定社會功能。


實用主義的小試牛刀

實用主義是由美國人皮爾士創立的,但是哲學上講,它並不像人們理解的是那種市儈哲學意義上的實用。而是看一個命題、判斷、觀念是否有與之相符的對象,是否能夠引起實際的效果。

正如詹姆士在哲學著作《實用主義》中所認為的那樣:“真理必須具有實際的效果。”也可以說,實用主義它是以人的經驗和對人的有用性來確定真假的。

從這一點可以說實用主義是經驗主義的應用。極端的實用主義其實在社會上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讓人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追求快速的結果,而不願理性而持久的處理身邊的事情。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影片的開頭導演就已經引入了一處簡單的主題鋪墊,為整部影片對於實用主義的揭露定下了一個基調。

這個鋪墊是通過一個人物完成的,那就是田雨飾演的銀行吳行長。為了完成本季度的存貸款任務,吳行長強制命令男主嚴謹不經過審核流程,直接進行貸款發放,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極端實用主義在生活中的體現。

他發放貸款的理由非常簡單並且自信,款項不大,風險不大,完全可以不按照流程走,直奔結果而去,命令嚴謹儘快出款。他只是看到了眼前的獎金利益,而沒有去理性地掂量規則更顧不上風險。換句說,奉行實用主義的人就是輕信經驗快求業績。

而嚴謹的拒絕,換來吳行長破口大罵,作為理性主義的第一次交鋒,雖暫時沒有交代交鋒的結果,但是這種理念上的矛盾其實已經點燃。為接下來沒有傷亡卻撕開真衝突,埋下了伏筆。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實用主義籠罩下的各有所圖

其實久經社會磨礪的人都很明白,職場生活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磨合”,當初的激情澎湃很快就會在打擊中變得煙消雲散,就如同大海里的石頭一樣,“社畜們”早就被各種誘惑和制度,打磨得如同鵝卵石一樣平滑。這種平滑在外表上看就是一團和氣,心裡裝著小盤算。

嚴謹沒有一臉嚴肅地展開他的嚴密計劃之前,銀行職員們都是面帶微笑配合,打算快速結束“戰鬥”。而警察也是一樣,不管是外勤還是銀行內勤都是尋思著任務走走過場,很快就可以回家吃飯。張子賢飾演的警察老姚,甚至都沒有跟媳婦交代自己今天有演習任務,媳婦還是按照正常時間點做著晚餐,等著他下班後一家三口一起吃晚飯。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可見大家早把套路當經驗,都只按照自己認為最實用最便捷的方式,謀劃著自己的安排,有人著急去看牙,有人急著去見丈母孃,卻沒人考慮過合情合理的演習該是怎樣,可能會出現什麼狀況,在他們看來,假演習無真用,忙自己很實際。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典型的庸俗實用主義的應用。

這其實並非個別現象,而是一群人的行為現象。眾人按照自己的經驗主義判斷,做出自己以為對的判斷,即使是偏離了理性應該應該有的範圍,而沒有人去指出這是錯的。

實用主義在社會應用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集體盲視。一片和氣的背後其實是各有所圖,略過了應該有的流程和標準。每一個私人的小目的,推動形成了一股風氣,然後以“大家”的名義,裹挾所有人。眾人共同選擇了一種看似讓所有人都快速受益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然而現實一遍遍告訴我們,今日盲視,他日血淚。

當實用主義捲起私利的旋風時,端著假搶的嚴謹認認真真瞄準了病灶。


理性主義的切入如鯁在喉

現代意義上的理性主義,主要指建立在承認人的推理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哲學方法,它高於並獨立於感官感知。一般認為隨著笛卡爾的理論而產生。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合法搶銀行”其實是導演將前面嚴謹和行長的交鋒轉移到了主戰場。本身相安無事的兩類人分別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前行,當被放在一個特定的場合時,矛盾得到了充分的爆發。

而這種爆發其實根源就是實用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碰撞。兩者在對於標準和既定事件上的處理原則,發生了非常強烈的衝突。實用主義要求按照經驗和實際需要進行採取措施。在影片中,銀行職員對於這種假定的搶劫案件並沒有興趣,畢竟是假定犯罪,並沒有現實的緊迫感和需求,所以展現出了無用認知下的敷衍。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感性認識只能認識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嚴謹代表了理性主義者的意志特點,其實從影片中也能得出一些信息,嚴謹之前是退伍軍人自學經濟學碩士入職銀行,有著非常高的思維能力和意志力。這些是他成為理性主義者非常重要的基礎。

作為唯一一位對於事情本質進行堅持和探索的存在,他如同一根魚刺卡在了眾人的咽喉,當代樂樂飾演的邢雲珠咆哮著,“該殺也殺了,該打也打了,演習呀,大哥,走走過場就得了!……”

其實那一刻吐露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實用主義被理性“捆綁”,更接近於不情不願,眾人看待嚴謹像看著“傻子”。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柳巖飾演的於海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她在影片中一種獨特的作用。她暗中幫助嚴謹,演習一開始故意延遲捲簾門的關閉,讓嚴謹順利逃回銀行,在後期更是配合嚴謹在銀行後門安裝香蕉炸彈,事實上已經成為第二個“劫匪”。

相對於嚴謹和銀行的其他人,她屬於另外一種人。她以嚴謹戀人的方式存在,其實更像是理性力量的崇拜者。

導演以一種彩蛋的方式安排這一角色驚喜展示,不僅僅是為了對理性主義者的獻媚。

她雖然不必備嚴謹一樣公開對壘堅持到底的勇氣,但是她已經從庸俗實用主義脫離,開始傾向於理性,對理性思潮有著深刻的同情和理解,這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人們對自己內心重新審視和洗滌的希望。


最煽情的臺詞只是一封情書

影片中有一句非常煽情的話,“努力沒有成果,那我們就更努力一點。”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導演讓嚴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暗示嚴謹以後的生活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如同扔了一塊石頭進入湖裡,湖面只是會稍微地起了一圈圈的漣漪而已。

但這句話亦可作為鼓勵,送給正在堅持的少數派人士。雖然現實生活中理性主義者一般都不會過得很自在,甚至可以說忍受著很多世俗不公平,因“異類”而孤獨,但正因為他們的堅持,才會讓整個社會朝著更加美好和理想化的方向前行。導演借人物內心獨白,給理性主義者送上了一封鼓舞的情書。

影片中後來眾人對於嚴謹態度的轉變,從不支持到理解,這種類似閤家歡的結局,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的暢想,也是導演的批判在一定程度的剋制。

《大贏家》:重新審視少數派的付出,對實用主義進行低強度的批判

而嚴謹依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去愛著自己喜歡的女人,防範著所有人容易去犯的錯誤,依舊渴望著所有人的理解,而這也正是社會各領域那些少數派所一直進行著的事情。

電影以溫情收尾,同時把思考留給觀眾。究竟你想當怎樣的贏家?

如果我們都只看是否對自己利好而做事,或許短暫讓自己受益,但如果像嚴謹這樣秉持理性去思考事物本質,去認真質詢每一處細節,更普遍意義上的你我他才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