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仁心菩薩"—李蘭娟院士的“硬核”人生

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山齊聚克難關;

國內捐,海外捐,李蘭娟,眾捐款紛來達通途。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她是第一時間提出武漢封城的民族脊樑;

她是73歲仍然奮鬥在抗疫一線的仁心菩薩;

她是國內唯一一個傳染病學科院士;

她當過浙江衛生廳10年的掌舵人;

在她執掌浙江省衛生廳期間,雷厲風行,創造了"二次感染率為零"的奇蹟;

從貧寒農家女,到浙江省衛生廳廳長;

從赤腳醫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

李蘭娟的人生,足夠傳奇,也足夠"硬核"。

今天這篇文章,就帶大家看看這位疫情期間扛起救國大任的"菩薩"院士的成長經歷。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1

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不得不選擇輟學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說起自己的成長曆程,李蘭娟最想說的一個詞就是感謝。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夏履鎮夏履橋村,那時候的新中國還沒有成立,像絕大多數中國農村的老百姓一樣,李蘭娟的家境並不好,而且,李蘭娟的父親因為眼部疾病,無法工作,全家的所有的生活來都得靠她的母親賣山貨來維持。

雖然家境貧寒,但李蘭娟院士卻特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1955年,李蘭娟在紹興興夏履中心小學讀書,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獨佔鰲頭。

1960年,小學畢業以後,因為成績優異,報送進了紹興第一初級中學(現在的紹興第三中學)。

1962年,困難時期來了,許多同學,因為吃不飽,都紛紛輟學回家了。

也是這個時候,母親突然把小蘭娟叫到跟前,告訴她家裡已經沒錢供她讀書了,讓她收拾行囊回家。面對母親的無奈, 李蘭娟淚如雨下,儘管她讀書的願望那麼強烈,但想到母親為全家人揹負的巨大生存壓力,想到母親每天挑著山貨步行30多公里做買賣的辛苦,蘭娟選擇了放棄。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本來絕望的李蘭娟,卻意外的受到了上天的"眷顧"。

她說,決定輟學的那幾天,心情非常沉重,就在她準備離開學校向班主任告別的時候,留下了無奈淚水。

她說:班主任問我:'你自己是不是很想讀書?'我說:'是的。'於是班主任讓我不要退學,而是讓:我請假一個月,把行李鋪蓋等放在學校。

聽了班主任的建議,我回家後一邊在家自學一邊勞動,一個月後重返學校已近期末考試。這一年,我的考試成績非但沒有落後反而考得很好,說明自學很有成效。

學校看到了她優異的成績,破天荒的給她開啟了助學金讀書的綠燈。

能繼續讀書讓李蘭娟對學習倍加珍惜和努力,中考時,她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了省重點高中——杭州第一中學(現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50年前的一幕讓她至今難以忘懷:"開學前,媽媽拿出了家裡僅有的5元錢讓我帶到省城去讀書。我先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拿了行李,再到杭州,5元錢已剩下不多了。當同學們都為去新學校高興得不得了時,我卻為學費發愁——剩下的錢根本不夠付學費,報到、註冊都成了問題。

老師知道我的困難後立即給予解決,讓我先領課本,後來不僅減免了學費,還發助學金讓我維持日常生活,我就這樣堅持讀完了高中。"

李蘭娟院士經常說,是國家的政策培養了我,是中國這麼多的好人,好老師成就了我,如果我將來有能力,一定要付出所有來回報我的祖國,回報養育我的好心的中國人民。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2

一時善念竟跟醫學結緣

高中畢業的李蘭娟,還沒來得及進入大學的校門,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

她也只好回到了老家老家夏履橋,在老家當起了代課老師。

那段時間,山區的鄉親們由於勞累過度,很多人患上了腰間背痛的毛病,好心的李蘭娟聽說針灸可以幫助大家治療病痛,她開始自學針灸。

短短几個月時間,她將整本經絡書背得滾瓜爛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醫學,在這之前,我對醫療知識完全是個門外漢。"李蘭娟說。要不是因為心中有著幫大家解決病痛的執念,估計都堅持不下來。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當起了鄉村的"赤腳醫生"。

山村的"赤腳醫生"並不好當,資金有限,設備簡陋。為了節省開支,李蘭娟與幾位懂草藥的鄉親一起跑到山上採草藥。

半年多時間裡,她認識了幾十種藥材,哪些能治療傷寒,哪些能用來消腫,哪些能用來敷跌傷,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零成本的草藥不僅節省了合作醫療的開支,而且效果不錯,很多村民在喝了李蘭娟煎服的草藥後康復了。全村400多戶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颳風下雨,不管深更半夜,李蘭娟都會上門診治。

有一次,村裡年輕媳婦分娩,李蘭娟也硬著頭皮當起了臨時"產科醫生"。

村民都親切地稱她為:李菩薩,活菩薩。

只要有病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李蘭娟菩薩"

李蘭娟說,正是那段"赤腳醫生"的時光,讓她跟醫學僅僅的聯繫在了一起,最終成為了一生的摯愛。

上天總是眷顧那些"好心"的"菩薩"

"與同齡人比,我是幸運的。1970年,我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大學期間,李蘭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醫學的學習當中,常常學習到午夜以後,畢業以後,因為成績優異,李蘭娟大學畢業後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3

首次接觸傳染病

上世紀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達80%。

李蘭娟一心想要救人,苦於治療方法有限,只能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逝去。"有個20多歲的年輕人進院不到10天,黃膽迅速上升,消化道出血,昏迷,沒小便,人很快沒了。"

李蘭娟說,"當初,我們工作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樣,進去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

不久,又一位重症肝炎病人因為消化道大出血,離世時渾身血淋淋的,連家屬都不敢接近。李蘭娟為病人擦洗身體,穿好壽衣,在胸前別好記錄紙。在幫忙搬運遺體時,她的手指不小心被別針戳破了。

李蘭娟迅速將血擠掉,將遺體送入太平間後,再給自己打預防針。"我沒有治好他,得讓他一路走好。"回憶往事,李蘭娟語氣仍很沉痛。

不甘心的李蘭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肝炎治療這一難題中。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蘭娟開啟了傳染病學的研究。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1996年,李蘭娟及其團隊終於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

Li-ALS研究獲1997年及2006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中國高校科技二等獎。

同年,這一成果開始造福人類,應用於臨床。亞急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

Li-ALS研究獲1997年及2006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中國高校科技二等獎。

從此,李蘭娟聲震全國,成為我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從2001年起,李蘭娟每年舉辦一次人工肝的推廣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療方法無償教授給更多醫生。

"全國有那麼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來就醫,在當地得到及時的治療,才是最好的結果。"如今,人工肝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她還多次舉辦全國暨國際人工肝會議,被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的領頭人"。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4

非典時期李廳長的"膽大妄為"

2003年春天,非典在全國橫行,人心惶惶,浙江省也出現了SARS病例。

彼時的李蘭娟,是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沒有瞞報,沒有一問三不知,她雷厲風行,決定把信息透明化,連續下發三道指令:

第二: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

第三: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SARS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

能夠做出如此決斷,不僅需要深厚的醫學知識和敏銳的判斷,更需要巨大的勇氣。

"有必要嗎,反應過度了吧?""和患者有過接觸的人,就一定會被感染了嗎?太武斷了吧!""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大規模的隔離,得造成多大的社會恐慌你這是在製造恐慌?"

外界的質疑紛至沓來,可李蘭娟卻沒有一絲猶豫。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17年前,這三道指令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

李蘭娟頂著壓力,連夜給衛生部長、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打電話說明情況,終於獲得支持。短短一夜,所有接觸者全部找到,1000多人全部隔離。

果斷的舉措為阻斷疫情贏得時間。

李蘭娟說,一時間隔離這麼多人,社會上有些不同看法,"但我堅持這麼做,因為根據傳染病法,SARS這樣達到甲類傳染病程度的病種是可以隔離的"。事後證明,這是必須做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我堅持這麼做,因為根據傳染病法,SARS這樣達到甲類傳染病程度的病種是可以隔離的。"

完成隔離工作後,李蘭娟馬上帶領團隊對病毒進行深入研究,48小時內,分離出了SARS病毒,並研製出SARS病毒的診斷試劑。

許多省份用激素治療病毒,致使患者留下了後遺症,她嚴格控制激素的使用,在浙江省治療的"非典"病人,沒有一人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

她的一系列明智決斷,讓浙江省創造了3個零的奇蹟:醫務人員感染為零,二代感染為零,SARS嚴重後遺症為零。

浙江人說,我們一輩子都感謝她。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5

禽流感時期的李蘭娟

2013年,H7N9禽流感在華東肆虐,66歲的李蘭娟臨危受命擔任國家應急指揮辦專家。

她深知責任重大,決不能掉以輕心,因為H7N9禽流感病毒是個新面孔,病毒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蘭娟心裡也沒有數。

但李蘭娟深信,只要依靠科學、依靠人民群眾、依靠同事,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李蘭娟通過研究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存在"細胞因子風暴",病毒在人肺組織中複製力強,是引起免疫病理損傷、導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關鍵原因,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然而國際上一直缺乏對"細胞因子風暴"治療的有效手段,李蘭娟創造性地將李氏人工肝用於人感染H7N9重症患者的救治,還創建了抗病毒、抗低氧血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抗休克、抗繼發感染("四抗"),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微生態平衡("二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顯著降低了病死率"在病原發現後兩天內,我們就成功研發了檢測試劑。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檢測試劑在3天內推廣至我國31個省市,5天內至周邊各國,7天內由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推廣。"李蘭娟說,"這標誌我國在該領域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

在團隊的聯合攻關下,我國首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種子株研製成功,打破了我國流感疫苗株必須依賴國際提供的歷史,填補了我國流感疫苗種子株自主研發空白。

這是中國科學家在新發傳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創建的"中國模式"技術體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國本土發生的重大新發傳染病疫情,為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世界衛生組織在此前評價,中國傳染病防控體系堪稱"國際典範"。

李蘭娟在採訪中表示,"我們面對新發傳染病的快速反應、應急機制、病原發現、流行病調查,以及預防控制的力度、救治的水平,都已經得到了國際的公認。"中國在國際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從'跟跑者'成為了'領跑者'。作為傳染病戰線上一名工作者,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為我們國家感到驕傲。" 李蘭娟最後說。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6

武漢封城——"李菩薩"的雷霆手段

1月初,李蘭娟聽說武漢出了傳染病,她很關心,也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相關調查,在聽說可能有醫務人員感染的時候,她立即意識到了武漢問題的嚴重性。

73歲的李蘭娟向國家衛健委申請去武漢看看。國家衛健委很快就決定派她和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組成高級別專家組前往武漢實地研判疫情,1月18號晚上她們到達了武漢。

"我與當地的醫院院長和有關專家進行交流,瞭解到有較多的醫務人員被感染,也到金銀潭醫院、武漢市CDC以及海鮮市場周邊察看。

"李蘭娟說,"我就意識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存在人傳人。這次病毒的傳染源已經不是海鮮市場,人,才是傳染源。"

1月19日下午,高級別專家組召開閉門會。

1月19日高級別專家組閉門會

1月19日下午,高級別專家組召開閉門會,讓李蘭娟第一個發言。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李蘭娟主要提了以下幾個觀點:

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已經存在人傳人。武漢已經有醫務人員感染了,這是一個重要標誌,說明存在著人傳人的,人是傳染源,應該按照甲類傳染病來管理,發現和隔離所有的感染者,來控制疫情。

二是武漢已經成為一個疫源地,又正值春節來臨,全國人口流動將達到高峰,如果不及時採取果斷的措施,控制武漢感染者的持續輸出,將會出現疫情向全國蔓延。要做到"不進不出",把疫情控制在武漢。

三是估計已經有不少人被感染,僅靠金銀潭醫院一家收治病人是不夠的,建議立即騰空幾家醫院來專門收治新冠病人,這樣,病人能夠做到"應收盡收",醫務人員也能做到有效防控。

四是積極開展輕症及重症病患的救治,明確是否存在細胞因子風暴及其特徵,要積極應用在H7N9救治當中行之有效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治療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也可以考慮幹細胞治療,降低病亡率。

五是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包括病毒溯源、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病人的發病機制、臨床特徵總結及新的臨床救治方法研究等,用科技的手段有效抗擊疫情。

六是要及時通報疫情,並公之於眾,讓民眾瞭解疾病的態勢,依靠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增加老百姓對疾病防治的信心,大家都行動起來,才能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1月19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緊急會議。

1月20日這天開始,全國的警報一下拉響了

據李蘭娟介紹,閉門會議還沒結束,參會的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領導立即電話北京,將"人傳人"、"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等專家的關鍵意見向國家衛健委彙報。國家衛健委領導非常重視,又立即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彙報。會議一結束,專家組就連夜趕赴北京。當晚12點,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會見了鍾南山和李蘭娟,聽取彙報,並決定20日一早向孫春蘭副總理及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彙報。

會後,國務院當即做出決定,將新冠肺炎按照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20日下午,國務院和國家衛健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佈置了全國聯防聯控的要求。當天,國家衛健委專門召開新聞介紹會,請李蘭娟等6位專家把疫情的研判情況通過新聞界向全國公開。

"從這天以後,全國的警報一下就拉響了。"李蘭娟說。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1月20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就新冠肺炎疫情答記者問。

李蘭娟彙報:武漢必須馬上封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語氣之中透露著義無反顧的堅定。

武漢封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李蘭娟當時為什麼會提出封城的建議?封城有沒有擔心會引發新的社會恐慌,給武漢經濟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質疑,李蘭娟說的有理有據,她說,她一直密切關注全國疫情變化。

1月18日出發去武漢前,她曾跟浙江省衛健委主任張平通電話,請他"守牢"浙江,防止出現第二代病人。

1月22日晚上深夜,張平主任給李蘭娟打電話說,近期有大量的人從武漢返回浙江,不僅引起了第二代感染,還引發了聚集性疫情,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回來,會造成更大的疫情擴散。

"我感到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如果連浙江都守不住的話,那麼全國其他城市的防控工作將更加艱難。"結束電話後,李蘭娟立即向上彙報:基於疫情狀況,武漢必須馬上封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封城的時間絕不要拖到1月24日大年三十,否則疫情會更大規模向全國播散。

"23日上午10點,武漢封城,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英明決策。"李蘭娟說。

"武漢市內住著1000多萬人,封城,是萬不得已才採取的措施。"李蘭娟說,"其實我們之前已經提出建議,希望武漢'不進不出',要真能做到'不進不出',也就不需要封城了。

但是要過年了,大家做不到呀,所以只好採取封城這樣強硬的措施來控制疫情,因為如果不封城,更多城市都變成武漢那樣,那樣子對我們國家人民的生命安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07

一直在奮鬥的“仁心菩薩”

2月2日,李蘭娟來到武漢。

年過70的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在收治危重患者的定點醫院不分晝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對病毒的認識、與醫護人員共同商討診療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小時……

年輕人一日只睡3個小時,還有些吃不消,更何況年紀這麼大的老太太,而且還是連續3天!

當記者採訪李蘭娟院士時,其回答更是讓人心疼與敬佩!

記者問:您太逞強了,您比我們大幾十歲呢?

李蘭娟院士回答:沒問題!

記者又問:您就睡3小時太少了,多睡一點。

從輟學的貧寒女,到抗疫的


李蘭娟院回答:現在要儘快跟國家聯繫,怎樣提高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問題!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這樣說李蘭娟院士 :

"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 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有網友作詩讚美她:

贊《李蘭娟》

秀髮飄逸露笑臉,語言精準意綿綿。

中華院士女魁首,新冠襲來戰武漢。

一腔熱血戰疆場,精巧使醫撞神鞭。

晝夜深研尋良藥,新藥兩種見晴天。

疫情緊急我更急,身置潮頭挽狂瀾。

戰勝新冠忠堅定,誓保中華譜新篇。

古有木蘭從軍行,今有蘭娟斬敵頑。

醫德崇高人人敬,山河萬里美名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