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用戶4140139431929


一、《愛蓮說》全文。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中心思想如下:

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作者不愛權貴的玩物牡丹,也不愛菊,獨愛蓮花。因她“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操,當時他正在陷入官場的汙泥中,但絕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汙的態度,值得世人敬佩。

三、《愛蓮說》觀後感結尾怎麼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就會有不同的寫法。可我會這樣寫,告訴作者反“潮流”有以下幾種結果。

1、屈原式的悲劇。

眾所周知,屈原一生為國為民,其精神動天地,泣鬼神。可他最終無力與邪惡作鬥爭,為了明志,投河而死。其留下了:“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等千古名句,讓人扼腕。

2、杜甫式的潦倒。

杜甫生於亂世,終身憂國憂民,貧窮潦倒。但他忠心可比日月,善良感動天地。並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兵車行》、《蜀相》、《登樓》等詩篇,其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芳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等名句,讓人嘆息。

3、孟浩然式的隱逸生活。

孟浩然入仕無望,過著隱逸的生活,一生基本自給自足,有時也很快樂。有他自己的詩句為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童年若可駐,何惜醉流霞”等,讓人嚮往。

綜上,我會說:“朋友,天下的路由自己選擇,目行且珍惜,祝你好運”!願祖國又多一聖賢,供後人學習。





大才21


梅蘭竹菊在古代被文人墨客稱為“四君子”。晉朝有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對梅花情有獨鍾,曾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膾炙人口的詩篇,而北宋詩人周敦頤唯獨對蓮花大加讚賞,便有了“出淤泥而不染”,“花中君子也”。詩人以花寓人,警世醒人,從中便可窺探出他對世俗同流合汙和追逐名利的一種鄙視。

雖然歲月已轉換千年,但《愛蓮說》所宣揚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優秀品質乃有現實意義。

我們愛蓮之清雅,愛蓮之高潔,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對於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來講,這將是人生中多麼巨大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啊!

[愛慕]結尾不妨這樣寫;我們愛蓮之清雅,愛蓮之高潔,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對於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來講,這將是人生中多麼巨大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啊!




沉浮15831


一丶總結全文,再次突出主題。做人不攀附權勢,不冷淡眾生,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又不能忘記初心,失去了本色。“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二丶提出現實中自己的做人原則,要做像蓮一樣的君子。“蓮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潔身自愛,永葆赤子之心!

三丶提出現實中怎麼樣做像蓮一樣的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愛又不遠離群眾,遇事不退縮,敢擔當敢作敢為。





馬火蟻


一、《愛蓮說》,品味文章

內涵《愛蓮說》全文119字,文字精練,文詞優美,意蘊深刻,讀後令人心淨神爽,回味無窮。“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在浩浩無垠的大千世界裡,百花齊放,鬥豔爭奇,各引人愛。愛什麼花?這就要看各人的品性和志趣。周敦頤用襯托的手法,先寫“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眾人甚愛牡丹”,為正面寫蓮花作了展墊。接著,別開門路,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予獨愛蓮”這一獨特見解,然後引進正題。為什麼周敦頤獨愛蓮呢?由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裡明寫蓮,暗喻人。實寫蓮花的生態品性,暗喻君子不為世俗所染;實寫蓮花經淨水濯洗,潔淨如玉,毫無媚態,暗喻君子不邀寵、不媚世,卓然於天地間。這是一種什麼花呢?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畫出她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形象。下文緊扣題旨,承接上文,仍以菊和牡丹陪襯,作出比較。對三種花分別品評,提示其象徵意義。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菊象徵隱逸,在封建社會里,不少有骨氣的文人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以菊自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牡丹象徵富貴,詩人劉禹錫詩云“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就形象地反映了眾人喜愛牡丹已發展到如醉如狂的地步。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結尾作者以深沉筆調感嘆品德高尚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市儈多。特別是末後一句,字裡行間,婉而多諷,意味深長。

二、析《愛蓮說》,把握思想精華

精讀《愛蓮說》,重在分析其思想內涵,繼續其文化精華。《愛蓮說》的核心是蓮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褻玩”的特徵,這是守廉修身思想的真情流露。其精神內涵可概括為潔淨純樸、正直剛正和堅強自重。

1、《愛蓮說》倡導潔淨純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即使在物慾橫流、時弊滋生的社會環境裡,能保持真善美的高貴品質,不與假惡醜同流合汙。

2、《愛蓮說》倡導正直剛正。蓮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維護正義不趨炎附勢,嚴於律己不胡作非為,表裡一致不口是心非,像蓮花一樣正直剛正。

3、《愛蓮說》倡導堅強自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比喻君子能保持應有的尊嚴形象,權勢眼前不失節,逆境眼前不動搖,困難眼前不退縮,像蓮花一樣堅強自重。


明仔列夫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世俗的紛擾中可以獨善其身;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諂媚叢生的環境中純真自然;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勾心鬥角的世界裡通達正直;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不攀附權貴;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廣闊無垠的天地中美名遠揚;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風氣混濁的社會里高潔獨立;

像蓮花一樣活著吧,在這紙醉金迷的奢華下自尊自愛;

就這樣,在人世間,活成一朵真正的蓮花。


奶茶愛尚咖


偶然讀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的《愛蓮說》。雖然有個別地方不太懂,但我還是能體會到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大家都見過蓮花,可又有幾個能體會出蓮花的高潔,蓮花的君子氣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蓮花的讚美之情。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美麗的蓮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嗎?

  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著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舞蹈。總之,蓮花就是給人一種身心清爽舒暢的感覺。

  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說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裡的主人公冉阿讓,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他生活在那麼一個悲慘黑暗的社會里,到處充滿著陰謀與欺騙,可他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汙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蓮花那樣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會更美好![呲牙]


文話今史


我願心中有一朵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論何時,冰清玉潔,永做一位世間君子。





游來游去的魚9135


潔身自好,為人正直,是我們每個人應當保持的操行和品質,我們要向古代文人志士那樣保持高潔傲岸的品質,為人類文明向前推進,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老糊塗蟲3


崇拜知識,尊重文學,尊敬冰清玉潔的人品。《愛蓮說》既是流傳千古的好文,更是現代人一生的參照。作為一個文字的搬運工,《愛蓮說》隱喻的做人之道,不僅是我為人的航燈,更是以文載道的典範。


君在記


願做菩薩那朵蓮,蓮花自古以來就是佛教聖花,所以佛教終有很多蓮花化生的題材,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中都比較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