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白城則村:

支部引領搭建致富 “三變”改革鋪就脫貧路

3月23日,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新整合的200畝土地上,機器在田間轟鳴,不日,這塊曾經零散的撂荒土地就可變成良田。隨著白城則村不斷探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新路,由黨支部牽頭對無定河兩岸3千畝土地進行了清產核資、量化折股,通過“三變”搭建股權平臺,把貧困群眾與集體經濟經營主體有機連接起來,改變了過去點對點的扶貧模式,放大了貧困群眾狹隘的生產空間、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以農地入股、集體經濟統一經營管理的發展模式,開啟了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徑。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發揮支部引領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大夏國都統萬城下的白城則村,位於靖邊縣城北44公里處,紅墩界鎮最北端,與內蒙古烏審旗接壤,無定河、苦巴路穿村而過。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255戶1286人,總土地面積25.3平方公里。過去土地按戶承包,大多是零散田,分散經營,投入不足,農業難增效,農民難增收,是縣級貧困村。

“白城則村人均耕地少,都是條塊化土地,因為地塄地界不明確,土地糾紛矛盾不斷,自2017年起,我們村黨支部利用三年時間,通過清財理財小組認定地界,確認土地股權、樹木賠償等問題,將土地整合後由村集體管理,2018年,整合後的2000畝玉米地,按畝每戶當年就拿到200元分紅。”白城則村村支書楊樹兵告訴記者。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一直以來,分散到戶的生產方式,制約了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發展。現代農業機耕、機播、機收、噴灌、滴灌等技術的推廣,促使土地要整合,要流轉,要規模經營。“2008年上任支書,是獅子型幹部,能吃苦,做什麼事情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整合這塊地楊支書下了不少功夫。”紅墩界鎮鎮長馬向東如此評價該鎮白城則村村支書楊樹兵。

政策落實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以前種地全是人工,一戶普通農戶種上10畝地,一年最少也得兩個多月的時間在地裡忙來忙去,費工又費時,土地整合以後,從種到收5天時間全部完成,農民種完地的閒餘時間還可以外出打工,解放了勞動力。”白城則村村民黨員這樣說。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在統萬城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快車道上,白城則村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但大多數農民群眾“靠天吃飯、以土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對改革謹小慎微,唯恐在改革中利益受損,加之土地徵收,在財富面前,一些人迷失了自我等種種原因,導致此項工作停滯不前。針對這種情況,為快速推進“三變”改革的實施,紅墩界鎮黨委高度重視,通過幫助白城則村村民統一思想認識、理清工作思路、找準發展路徑,合力破解思想障礙、政策瓶頸和發展方式困境。黨支部把旗幟舉起來,把支部和黨員“兩個作用”發揮出來,反覆召開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村民大會和民主議事會討論“三變”改革事宜,並通過逐人逐戶、耐心細緻地作群眾工作,凝聚起全村上下的共識。同時,以統萬城旅遊開發為契機,按照平等自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鼓勵和推動農民積極入股,成立了靖邊縣大夏統萬城旅遊服務公司,為下一步社會化分工、人口有序流動做好準備,邁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第一步,為實現個人與集體共同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沒有一個堅固的班子,什麼事情也幹不成。”紅墩界鎮黨委副書記李小寧對白城則村黨支部讚歎有加。去年,在白城則村黨員幹部的多方努力下,18公里通村組道路全面貫通,為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當地村民紛紛為村幹部點贊。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利用“三變”改革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

在白城則村採訪,天高雲淡,田成方,路成行;小橋流水,裊裊炊煙;遠處的大夏國都統萬城傲然矗立,儼然一幅“塞上小江南”般的如畫圖景。

這一切得益於該村在學習借鑑其他地區發展經驗,積極推行“三變”改革,採用“政府+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合作模式,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政府負責“三變”的監督、指導和基礎保障,為整體高效推進和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支部通過“集體經濟支撐,黨支部引領”的發展思路,把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與集體經濟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集體經濟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整合全村的土地、農田水利設施等資源,為“三變”提供堅實基礎;農戶作為股東,參與經營,按股分紅,他既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是實實在在的主角。通過引導農戶將承包地經營權入股到集體經濟經營主體,創新了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實現了“統”與“分”的有機結合。

“以前村幹部每年都要因為土地糾紛忙前忙後,每年處理不下60件,現在土地糾紛實現了0的突破,土地集約化經營解放了勞動力,貧困戶實現了徹底脫貧,喪失勞動力的人按照土地入股,在家中即可坐等分紅。”白城則村村主任石應蓮告訴記者。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激發景區活力 助推長效脫貧致富

藉助統萬城、無定河漂流景區的影響力,下城則村貧困戶高懷寶除了可以拿到土地分紅,每月為統萬城景區打掃衛生可以收入600元,貧困戶高海龍看護圍網每月可以收入600元。無定河漂流旺季,作為漂流服務人員,每人每天還可以有150元的收入。由於景區用人優先考慮貧困戶,今年底,白城則村20戶貧困戶有望徹底脫貧。

白城則村“三變”改革鼓舞群眾心,鋪就脫貧路……

白城則村堅持以貧困群眾為核心,以全體群眾為重心,以全面脫貧、整體致富奔小康為總目標,紮實推進“三變”改革,立足發展實際,奮力破解制約農村發展的現實瓶頸。大力推進“政府+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合作模式,有效整合現有各種資源,努力探索邁向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切實增加群眾收入,高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黨支部牽頭對無定河兩岸3千畝土地進行了清產核資、量化折股,通過“三變”搭建股權平臺,把貧困群眾與集體經濟經營主體有機連接起來,改變了過去點對點的扶貧模式,放大了貧困群眾狹隘的生產空間、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同時設置10%的扶貧股作為扶貧專項基金,增強扶貧開發的實效性、長久性。

白城則村以“脫貧攻堅”統攬社會經濟發展全局,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激發區域發展活力,為推進紅墩界鎮農村綜合改革帶好了頭,起好了步,也為全鎮樹立了樣板,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收入穩步增加,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走出了一條新型的農村改革發展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