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讓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的古方

觀察發現,鼻源性頭痛可佔門診以頭痛為主要症狀就診的青少年患者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鼻源性頭痛係指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副鼻竇炎所引起的慢性頭痛。其發病多以青少年為主,常以感冒為誘因,往往是感冒的其他症狀消失了頭痛卻長期不愈,時輕時重。不等此次頭痛消除,下一次感冒又來了。頭痛的部位因所感染竇腔的不同而異。以頭痛加劇或緩解的時間有一定規律,眉稜骨某特定部位有明顯壓痛為特點。

鼻源性頭痛包括傳統中醫所說的“鼻淵”。但其所囊括的範圍似乎比“鼻淵”的範圍更要廣闊,因許多鼻源性頭痛的患者並無鼻塞、鼻流濁涕等鼻淵症狀。其病變部位在鼻,鼻氣通天:病變反映部位在頭,頭為首,與天同。我們治療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疼痛,使鼻竅通利,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故將其名稱定為“乾清湯”。

乾清湯組成:黃芪15~30g(視氣虛具體情況而定),川芎15g,蜈蚣2條,蒼耳子10g,辛夷10g,桂枝10g,白芍10g,獨活10g,石菖蒲10g,皂角刺10g,甘草6g,冰片(衝)1g,生薑3片,大棗5枚。

方中黃芪、甘草補氣固表,預防感冒,提高機體免疫力;黃芪配皂角刺可透膿排毒,利於竇腔炎症的清除;川芎上行頭目,搜風活絡止痛,配蜈蚣祛風活絡,解痙止痛;辛夷、蒼耳子善治鼻淵,配石菖蒲通竅止痛;桂枝、白芍調和營衛,助正驅邪,配生薑、大棗為桂枝湯,有仿《傷寒雜病論》“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的意思;獨活祛風除溼止痛,有交通任、督二脈之功,鼻腔正當任督二脈交會之處,此處配入獨活,意在交通任督,使經脈通利,頭痛自除;生甘草還有解毒與調和諸藥之意。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解毒排膿、祛風通絡、開竅止痛之功,不言消炎而炎症自除。

曾治疙瘩頭村15歲的學生孫某,患頭痛三四年,整日頭昏腦漲,晚上失眠多夢,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家長十分著急,多方求治,有言神經衰弱者,有言神經性頭痛者,有言焦慮症者,有言癔症者,最後經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CT診斷為“上頜竇炎”,百治不效。

於2002年9月14日求治於餘。詢知患者食納不佳,大便不成形,心煩易怒,體質較差,易患感冒,每年患感冒不少於5次。而且頭痛時間在一天之中有一定的規律,上午較重,下午較輕,上午10點左右疼痛最重,晚飯後疼痛消失。頭痛部位以印堂穴和兩側太陽穴為甚,按之眉稜骨處有一壓痛點,望之面色萎黃,聞之語聲細膩似少女,時有太息,舌質淡,苔白略顯發膩,脈細弱。

此為鼻源性頭痛,乃素患鼻淵,心情抑鬱,肝鬱脾虛,氣虛不固,清竅失養,經隧不利之故。即以補氣健脾、疏肝解鬱、透膿排毒、通竅治痛法調治。

處方:黃芪30g,川芎15g,蜈蚣2條,蒼耳子10g,辛夷10g,獨活10g,桂枝10g,白芍10g,柴胡6g,白朮10g,蒼朮10g,石菖蒲10g,皂角刺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劑。

服藥10劑後,患者精神好轉,食慾增強,頭痛減輕。繼服“乾清湯”原方10劑,諸症豁然。

又治15歲男生李某,患頭痛兩年多,經常感冒,感冒後頭痛更甚,頭昏腦漲,睡眠不好,影響學習,成績從尖子生一直下降到普通生。眼看已升初三,家長非常著急,怕將來考不上重點高中。2013年2月15日領來我處。家長帶著一張河北省某三甲醫院的CT報告單,診斷為“上頜竇炎”。孩子眉頭緊皺,思想壓力頗大,眉稜骨中間有一壓痛點,自述頭痛部位以前額為甚,上午較重,下午減輕,晚上就基本不痛了,但頭昏腦漲,睡覺噩夢紛紜。舌淡苔白,脈弦。此典型的鼻源性頭痛。

處方:川芎12g,蜈蚣2條,辛夷10g,蒼耳子10g,獨活10g,黃芪15g,白芍10g,冰片(衝)1g,白芷10g,皂角刺10g,甘草6g,姜棗為引。

孩子很懂事,雖然年齡小,但為了治好病不怕吃苦,服藥5劑後,自覺效果不錯,又堅持服了15劑,頭痛消除,思維清晰,加之學習勤奮,學習成績直線上升,2014年中考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如今,鼻源性頭痛的檢出率越來越高,致使這一纏綿難愈的頑症,逐步成為當今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我根據患者的患病部位和發病機制自擬的“乾清湯”可迅速消除患者的臨床症狀,同時能益氣固表,提高機體免疫力,阻斷患者感冒一頭痛一感冒的惡性循環,不失為對付這一頑症的較為理想的處方。

方中以黃芪、甘草補氣固表,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治其本(事實上,黃芪、甘草在方中所起的是雙向調節作用,即患者若中氣不足,易患感冒,它們所起的是補氣固表的作用;若患者沒有氣虛易感徵象,則黃芪所起的是透膿排毒的作用,甘草所起的是解毒作用);川芎、蜈蚣祛風活絡解痙止痛,辛夷、蒼耳子通竅止痛治其標;皂角刺透膿排毒,石菖蒲化痰開竅,桂枝、白芍調和營衛為佐使。乾清湯可謂內外兼修、助正達邪、標本同治的較為理想的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