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在國內,很多人最熟悉的野生動物恐怕是蝙蝠、蛇、狼了。或許曾經在動物園裡見過,但是園子裡的動物終究跟野生的有區別。同時,對很多小朋友甚至成年人來說,遊覽動物園是一種奢侈。首先門票不菲,然後,所在的地區未必有動物園。很多農村地區和縣城就沒有動物園。那麼,我們是通過什麼渠道熟悉的這些野生動物呢?

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在萬聖門節熟悉蝙蝠。這是一個很多1歲多的寶寶都喜歡的節日,很多萬聖節的道具可以逗得寶寶們咯咯地笑個不停。特別是在很多超市裡賣的萬聖節南瓜,小朋友們愛不釋手,還親切地稱呼上面的蝙蝠圖案“鬼鬼”。

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在小學語文課本里熟悉蛇。那篇《農夫與蛇》,我們有了對蛇的第一次文字性印象,不知道是否是這篇課文的作用,很多人日後見到蛇都害怕得厲害。這個故事借蛇來隱喻世間的不道德行為,真實的蛇未必就是如此,畢竟很多蛇是無毒的。在中華大地的上古時代,蛇是先民們崇拜的圖騰。龍的形象就是由蛇演變而來的。甚至民族的始祖女媧和伏羲都是蛇身。

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同樣在語文課本里,我們知道了“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知道並牢記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這句掛在很多人嘴邊用來批判某人忘恩負義的俗語。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又何嘗不是借狼來編排諷喻人世間的事情呢?人類現在忠實的朋友---狗狗,很多都市人親愛的狗兒子---狗狗,陪很多小朋友一起長大的玩伴---狗狗,不都是從狼馴化而來的嗎?為何因為一個沒有馴服狼的技術的東郭先生的遭遇,就汙名化所有的狼呢?

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這些野生動物除了名聲上被玷汙,還遭遇了人類的毒手,家園被毀,族群被驅趕,可以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同類的數量越來越少。

為什麼這麼做?有人說,我們是消滅邪惡。小學語文課本里都說了,童話故事裡都說了,歌裡都唱了。這是把童話故事當真理了,把文學當真理了。

過了這麼多年,是時候重新認識語文課本里的野生動物了


有人說,我們是在開疆擴土,流血犧牲在所難免。縱有廣廈千萬間,一張榻足以容身。

有人說,肚子餓了,你死我活。於是為了口腹之慾,操起了屠戮、庖廚之事。

人類的這些作為遠甚童話故事裡的野生動物百倍千倍。

為了寶寶們咯咯的笑聲,為了上古的圖騰,為了孩子們不至孤單,更為了人類的健康與明天,是時候拋棄偏見、控制慾望,與動物們好好相處了,野生的更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