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 花卉行業將有哪些變化?


疫情過後 花卉行業將有哪些變化?

今年被寄予厚望的 “情人節”“三八節”已落下帷幕,不論戰績如何,或是放棄多少,我們吸取教訓,向前看。那麼疫情過後,花卉行業會有哪些變化呢?


種植端
集中化、標準化、品牌花

  種植端的雲南花農們,在2020年經歷的是雙重打擊,損失慘重,甚至有面對倒塌的花棚無力挽救的,但好在有相關部門、拍市以及相關花卉企業的幫助,才得到了一些緩解,花易寶是其中之一,在春節期間幫助花農銷售出了360餘噸鮮花。

  年前,已經有更多省份開始建立花卉合作社發展花卉產業,並且列入多個地區促農增收致富項目。花卉產業朝著合作社的方向發展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花卉種植初期,大部分花卉主產區均為散戶種植,一直存在著“散、亂、差”等問題,這也是阻礙雲南花卉品質的原因之一。

  發展花卉合作社能夠促進花卉種植端朝著集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種植設施設備有所提升,集體力量優於個體力量,抵抗突發事件的能力會更強。

  相比個體種植戶,合作社的形式對打造品牌更有利,這樣一來會更加註重品質,品質把握好,口碑、競爭力就隨之而來,“品牌溢價”的優勢會更加明顯,發展道路更加長遠。

零售端
線上消費持續發展

  目前花店面臨兩種情況:買不到花材,送不出花禮。買不到花材是我們供應鏈端的發貨商、物流需要解決的問題,花店需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閃送”“跑腿”等業務也會隨之發展,那麼我們花店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拓客、維護客戶的問題。

  從剛剛過去的兩個節日的數據來看,還是比較樂觀的。

  疫情的影響下,消費者為減少外出,促進了線上消費的提升。消費者消費習慣具有一定的被培養性,因為消費者都是依賴線上下單,後期消費習慣更有利於線上生鮮的持續發展,鮮花作為生鮮類之一,也是值得期待的。

後期花市還有哪些期待?

  很多企業的重大突破也正是在各種突發時間下催生出來的,創造出新的銷售模式,顛覆式的服務,為下一個經濟時代鋪路。

  2003年同時期,京東生意全無,虧損巨大。但很快,京東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佈局網上營銷。在人們閉門不出的日子裡,購物仍舊是剛需,網購就開始發揮起作用,京東在網上的生意也就慢慢有了起色,2004年京東就開始全面發力網上商城,並於2005年成功轉型成為一家專業的電商公司。

  疫情過後,對於許久未見的情侶會買花相見,平安歸來的一線戰士們會收到來自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鮮花祝福。

  鮮花雖不是什麼剛需商品,但是對於愛花人士來說會漸漸變成生活的調味劑,少了黯然無味,多了驚喜萬分。

  今年由於很多新人的婚禮延期,後市婚慶花卉將大幅度提升,中國人講究“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說法,相信在這個過後必定有很多人會再決定走向婚姻的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