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臨夏盆地,雖說現在是屬於高海拔地區,可是有幾個人知道臨夏盆地遙遠時光裡的過往?

臨夏地區所有的化石出土區域,在古生物範疇內統稱為“和政地區”,而和政地區出土的化石享譽世界,被專家譽為:全球化石保存,以及品質方面世界一流。在這裡向大家展示2018年臨夏盆地的地質考察,為大家部分的揭秘臨夏盆地滄海桑田的自然遺珠---化石。

2018年的夏天來的晚一點,卻在五月份,遭遇了多年以來這個時節罕見的酷暑,這個夏天熱烈的讓人猝不及防。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可是初夏透過枝頭的酷熱,擋不住科學家們的腳步,臨夏盆地,迎來中國科學院北古所的學者專家,我們將進行橫跨三縣一市200多公里的考察。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2018年夏季,中科院北京古脊柱古人類研究所臨夏盆地科考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除了梳理化石出土點已知的點以外,又增加了一些測對化石原生層位的考察內容。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第一個點,位於臨夏縣和東鄉縣河灘鄉的交界處喇嘛川,大夏河從公路左側河水沖刷出的峽谷裡奔騰喧囂而來,在不遠處的臨夏縣蓮花鄉匯入黃河劉家峽庫區,一路河聲在水庫碧綠的水波里靜謐安詳下來,任由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風也在這裡拂過水麵,

我們早上七點多晨曦初露時從和政出發,到達目的地時陽光已經從喇嘛川右側黃土高原的溝壑上斜斜的照了下來。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需要測對的地層接近山頂,我們從山下能看到那個露頭的剖面,這裡曾經是一個砂場,漸新世的砂岩乾淨而均勻,雖然這裡已經因為各種原因關閉幾年了,但是一些當時的設施在數年的風雨後鏽跡斑斑橫陳在高山半坡上。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達到層位需要一直不停在植被不甚茂密的陡峭山坡上攀爬,不知名的鳥兒在草叢裡被我們驚起,像流矢般飛過山溝,消失不見。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我們沿著特別陡峭的山坡攀爬而上,山頂沒有牧人的羊好奇的看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在剖面前的這一片綠色,應該是大夏河沖積形成的一個微型平原,肥沃而平坦,山下熙攘的人群根本不會知道,他們天天看到的這片塬的半山上有著數千萬年前的巨型犀牛,這類稱之為巨犀的史上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動物.這個物種肩高近5米,體長接近8米,體重達20噸,是堪比恐龍的陸地巨無霸,而它們曾經幾千萬年前在這片土地上游蕩,那時還青藏高原還沒有隆起,大地上森林繁茂,河流遍佈,氣候溫暖溼潤,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而化石出土的剖面,因為不同時期的氣候以及古環境,和水流的不同,呈現細微的顏色差異,學者們細緻的觀察測對剖面,對於不同沉積部位的顏色進行觀察、比對、記錄。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王老師細緻嚴謹的在做記錄,爬山後席地而坐的工作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常態,科考的艱辛對他們而言已經習以為常。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王老師,江博士他們橫向觀察分析下層剖面。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王老師寫野外筆記的同時,江博士、進行採樣。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對上層剖面觀察分析。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結束了喇嘛川剖面的測對後,我們又驅車前往下一個點。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我們來到綠樹掩映的和政三十里鋪灑麻浪村,進行中新世晚期的地層測對,盛夏的撒麻浪,不同於數十公里外乾燥的喇嘛川,雖然沒有大河橫流,卻植被茂盛,滿眼綠色的風景。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穿過被綠草遮隱住的林間小徑,蜿蜒的山路引導著我們走到露頭點,,就怕孩童們好奇而進入發生危險,已經廢棄的洞口被填埋封堵,王老師他們在洞口觀察圍巖,對於圍巖中含有的化石材料進行了分析,校對了相關數據。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王老師一貫的風格,席地而坐,嚴謹記錄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林間的鳥聲此起彼伏,山裡溫暖的清風吹過,對千萬年前的探索在持續,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江博士進行取樣分析觀察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撒麻浪出土點的化石標本證明這裡是一千多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這裡生活著三趾馬動物群的各種動物,種類繁多,充滿生機,大陸草原的那種景象在我們眼前閃現,這個時期和政的情形,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和對照現今非洲草原,每到動物遷徙時節,數十萬浩浩蕩蕩的遠古無角犀類,以及奔跑覓食的三趾馬,和在鬱鬱蔥蔥灌木中伺機而獵的食肉類動物,看著在整個大陸上游蕩的食物,劍齒虎有著側彎扁平鋒利的犬齒在夕陽下閃著寒光。稱之為生態清道夫的大中小型鬣狗,顛簸著貪婪的腳步,尋找鮮美的下一餐……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最後一個點在康樂縣境內,我們自西向東穿越過東鄉縣,臨夏縣,臨夏市,和政縣,到達康樂縣,盛夏裡200多公里的公路沿線風景不斷變幻,地貌也隨著路程的不斷向前而發生變化,沒有深入瞭解過臨夏盆地前生今世的人,一定想不到這片土地下蘊藏著從數千萬年前到數十萬年前演化的各種動物,和經歷的從溫暖溼潤的大陸草原到雪山皚皚的冰河時代。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我們行進在山野間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而我特別留意的康樂縣白王鄉上新世的地層,填補了和政地區從中新世到早更新世的地質年代斷層,讓和政地區各個時代的化石出土材料,各個時期的年代與動物群都有了沒有斷代的銜接。

這裡的一切都埋藏在碧綠草木之下的紅土之中,我們走過林間小道時,腳下的土地裡就有很多時間滄海里留下的痕跡,和凝固了時光的化石,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山下酷暑,山頂皚皚雪峰見證著這片土地滄海桑田後的地球生命史的自然遺存,而這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游蕩過的美麗生靈,已經化為時間滄海里的遺珠,向我們傾訴著時間在這裡的流過痕跡,和每一個時空裡主宰這方土地的主人,已經成為過客,在黃土裡靜靜的等待著被我們或者更久遠以後人們的喚醒,直到重見天日,

滄海遺珠——臨夏盆地夏季地層科考

2018臨夏盆地從漸新世到上新世化石出土點地層的測對,我暫時就跟進到這裡,而科學家們的考察還在繼續,我們期待臨夏盆地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