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如何在保證批量生產的同時,滿足客戶日趨多樣化和定製化的需求?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業界卓越的智能製造技術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日立通過展示一系列的智能解決方案,為製造企業向智能製造的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在科幻電影中,我們曾看到這樣的未來場景:最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即將衝出去戰鬥的主人公們經常站在一個設備生產車間裡,口述各種數據和需求,一臺機器會飛速組裝出一套「戰鬥盔甲」來,完美匹配主人的要求,不管面臨多麼艱難的任務,一個戰神冉冉升起。


在今天看來,其實這就是智能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互聯網把生產工廠和消費者直接聯繫起來,以大數據為手段,滿足用戶的定製需求。就像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比以前人們滿足於手機的基本功能不同,如今公眾的消費需求正在向個性化、定製化轉變。


如何在保證批量生產的同時,滿足客戶日趨多樣化和定製化的需求?這已不僅僅是手機廠商需要解決的難題,而是工業 4.0 時代製造企業所共同面對的挑戰。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業界卓越的智能製造技術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日立通過展示一系列的智能解決方案,為製造企業向智能製造的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製造業需要智能製造



多樣化、定製化的需求,對傳統大規模生產方式造成了衝擊。製造企業只有具備實現“大規模定製化”的能力,即在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中實現與大批量生產相媲美的高生產率,才能在工業 4.0 的轉型變革浪潮中脫穎而出。


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智能製造是企業“大規模定製化”的技術支撐,也是全球製造突破現有生產力增長瓶頸的重要方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正成為締造未來製造業的關鍵技術,讓現代化的工廠能夠像人一樣思考,變得更加“聰明”。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這些前沿技術與生產製造進行深度融合。而這些融合驅動著“智能製造變革”,正在提高製造業的生產效率,重塑製造業價值鏈,增強制造業的競爭力,加快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然而,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製造”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著需要走出的認知誤區:單單在工廠裡擁有工業機器人、軟件平臺、自動化設備,並不意味擁有了智能製造的能力。


智能製造是軟件、硬件、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轉型升級,也是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智能製造不僅需要幫助製造企業提升生產水平、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理順生產流程背後的邏輯,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都是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中為之所用的技術手段,誰能夠以他們為基礎打造真正的智能製造產業鏈條,才能真正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助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革新。


在智能製造變革中締造未來工廠



在諸多關於未來工廠的想象中,信息化和自動化是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事實上,未來工廠遠遠不止於此,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那麼智能製造將真正改變產品的生產方式,把人和產品、生產設備和用戶消費更加直接和高效的聯繫在一起,它不僅僅影響生產領域,也會直接影響人們對消費品的使用和期待。


作為全球前沿的智能製造技術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日立在智能製造的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上,擁有深厚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具備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礎和優勢。


智能製造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日立的“智能製造”擁有以物聯網為代表的前沿科技,而植根於物聯網的智能製造系統,具有自我更新和學習的能力。


日立為製造企業打造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包括“智慧工廠”、“協同製造”、“人機協作的柔性生產系統”等。


在這些智能製造工廠現場革新的實踐中,日立通過簡易分析及診斷服務對項目切入點等進行分析;再導入日立的製造執行系統(MES)進行生產計劃和控制管理,以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並且通過數據採集解決方案進行數據儲存和加工,推進工廠的數字化進程。


日立還以物聯網平臺 Lumada 為中樞,以“業務現場的知識 x Lumada”為優勢,憑藉“產品 x OT x IT 技術”的方法,解決製造生產中所遇到的難題。Lumada 能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對流程化的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分析,並對維護和維修等方面進行優化。


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隨著“機器換人”的趨勢到來,日立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工廠中熟練技術人員的技能、經驗實現數字化,從而推進生產業務自動化。


日立將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智能製造技術,融入智能製造系統,擁有著締造未來工廠所需的智能製造能力,是目前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典範。


關注最新技術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CIMES2020)將於2020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舉辦,歡迎您蒞臨指導。

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可以有多「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