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拿到六所美國名校offer的男生,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國內,如果想要進到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應該靠什麼?我想答案大家都非常清楚,高考啊。只要你高考分數足夠高,那上名校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哪所名校你考到了它的分數線,但是卻不錄取你的話,那你是可以去告它的。沒錯,以高考分數論輸贏是我們都習慣了的人才選拔方式。

然而如果想要進到類似哈佛、耶魯、MIT這樣的美國名校又要靠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就不像上一個問題那麼簡單了。

那個拿到六所美國名校offer的男生,究竟做對了什麼?

如果要說靠考試成績的話,那麼每年那麼多滿分級別的亞洲申請者中,為什麼最終能夠拿到offer的幾率還是那麼低呢?可能也有人會說要靠家庭背景,我們也經常在新聞裡看到,某某地產大亨的兒子、某某好萊塢明星的女兒被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錄取……但是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算的話,那些平凡家庭出身的哈佛學霸又該怎麼解釋呢?比如近兩年因為綜藝節目比較火的“哈佛女神”詹青雲。

有人說,美國大學的申請實際上法無定法,甚至有點“玄學”的意味,能拿到藤校offer的都是“大神”級的存在。所以對於一口氣拿到了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六所名校offer的陳同學來說,“學神”這樣的稱號也不算浮誇了。

“其實也不是特別意外,在熟悉他的老師眼裡,他拿到這些名校offer實際上是實至名歸,只能說美國的大學還是很有眼光的”,陳同學的高中班主任劉老師在提到他是還是抑制不住的自豪。除此之外,劉老師也經常拿陳同學的故事去激勵她現在的學生們。

那個拿到六所美國名校offer的男生,究竟做對了什麼?

01 成績是第一塊敲門磚

用劉老師的原話說,“足夠有競爭力的成績,是陳同學的第一塊敲門磚,只有拿到好的成績你才有了和其他優秀學子競爭的資格”,在她看來,無論美國大學的考察方式有多麼的多元化,成績都是你能夠讓招生官有慾望進一步瞭解你的前提。

我們常說美國名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除了成績之外,還非常看重學生其他方面的實力,也經常告誡大家要重視成績以外的方面,比如課外活動等等,但這並不意味著成績不重要,換句話說,成績也是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而出色的學習能力當然也決定著這個學生將來是否會有好的發展,所以無論對於哪個國家的哪所學校來說,成績好都是一個加分項。

那個拿到六所美國名校offer的男生,究竟做對了什麼?

02 如果愛,請深愛

耶魯招生官曾經說過,“我們希望看到申請者身上不同於其他人的亮點,個性化是影響一個學生是否能通過的關鍵因素”,如果說陳同學身上有什麼亮點贏得了各大名校招生官青睞的話,那就不得不提到他對物理的熱愛,不必說從小到大拿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種物理競賽的獎牌,單是他自己鼓搗的小發明就申請過了好幾項專利證書了,其實要只說獎牌和證書的話,可能國內能拿到這樣成績的學生可能也並不是特別罕見,只是,通常來說很多學生參加種種比賽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拿獎,為了將來在升學時有加分項,而真正發自內心熱愛的恐怕並不多,而陳同學就恰恰屬於這樣的少數派,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更享受在那些別人看來很枯燥甚至無聊的實驗中一遍遍嘗試的感覺,成功的喜悅我當然喜歡,失敗感覺反而更能激發我重新再來的慾望……”

其實每個同學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有的學生只把這種喜歡停留在淺層表面上,而另外一些學生卻有更大的耐力和探索欲去深挖和經營。長期下來前者的興趣愛好會漸漸被磨滅遺忘,而後者卻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得到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