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瑜伽,究竟要不要學解剖?

學瑜伽,究竟要不要學解剖?

有人問,學瑜伽,究竟要不要學解剖?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課程,為了製造噱頭都會加入解剖相關的東西,就感覺瑜伽只要沾上了點解剖就顯得高端許多,課程也會更暢銷一些,也會更貴一些。

一方面有人對瑜伽解剖全力追崇,瑜伽的學習交流過程中總要沾點解剖的影子,大師即視感油然而生;而另一邊又會有人對解剖嗤之以鼻,瑜伽解剖無用論呼之欲出,認為解剖學只會誤導伽人,毫無用處可言。

誰是誰非,孰能判斷?


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走向了某種極端,任何一種新鮮事物的誕生總會引發某種爭議,而觀點持有方為了極力證明自己的觀點容易走向某種極端,人們容易牴觸與自己看法相違背的東西,還未細究,潛意識裡就已開始持批判態度。

就像辯論,一般總想辨贏,人的本性本如此吧,趨於爭強鬥勝。

學瑜伽,究竟要不要學解剖?

而我向來比較中庸,主張的觀點都是採用接納性為主,批判性為輔,任何一種事物誕生總歸是有它的道理,但接納並不代表全盤接收,我們是有思想能思考的個體,帶著辯證的眼光去接納,精華的部分我們去接納,糟粕的地方要學會摒棄。

我個人覺得瑜伽練習者學習解剖學不能單純的用好或壞來界定,你不能說它完全無用,更不能說它就代表瑜伽的權威。

瑜伽和解剖是兩個不同圈子的事物,只是因為人,而使他們產生了某種聯繫,但它們之間是互相代替不了的。

如果你是瑜伽練習者,那麼解剖學只是你的一種輔修工具,它能讓你更好的理解瑜伽,就跟資深瑜伽老師還會學習一些養生學、醫學之類的知識一樣,你始終要記住你學瑜伽,那瑜伽就是主要目的,其他任何的相關學習都是輔助性的作用,換言之,瑜伽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配角的定位決定了它無法搶走主角的光環。

學瑜伽,究竟要不要學解剖?

同時,你不能因為解剖難學,詞語晦澀難懂,你就斷言它無用,瑜伽的主體是人,而解剖學能讓你對人的各方面構造有一定深入的瞭解,而這種瞭解會讓你在瑜伽練習過程中更容易找到覺知,而不是漫無目的瞎練。

當你做下犬的時候,你知道啟動哪裡的肌肉防止肩胛骨下壓,你也知道如何保持後背的長直而有力,你更知道身體各處順位的位置。

如果你想要知道每個體式的原理必然是要先從構造學起,有點解剖基礎會讓你覺得每個體式都是那麼的簡單,覺知是那麼的容易獲得。

當然學習解剖不是讓你拿本書從頭到尾把每塊骨胳,每處肌肉的名稱背下來,那不叫學習,先拋開記憶這些生澀的名詞有多難,即使你都記住了也未必知道如何運用,會學習不意味著死讀書。

我還真看過網上有老師照著每個肌肉骨胳的名字進行教學,全程只有陌生的名詞,而無任何延伸講解,就這樣的課程還有那麼多人追捧也是納悶了。

你這樣的課保準你學完還是蒙的。

在這裡分享點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我沒有系統的去學習解剖,也不是科班出身,只是源於對瑜伽的愛好,喜歡鑽研瑜伽,每次瑜伽練習的過程中,我都會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的體式下,身體是哪些肌肉骨頭在做功,不懂的我就會去翻書或者網上查閱,就針對我疑問的點去找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