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詩的海子都會自殺?

韓本熙


這個問題,很多人有此疑問。

其實,要想明白海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就能理解他為什麼在寫完這首詩的兩個月零十三天便在山海關臥軌,結束了自己年僅25歲的生命。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寫於1989年1月13日,作者海子去世的時間是3月26日。海子去往天國的路上是孤獨了的,除了他身邊的四本書《新舊約全書》《瓦爾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說選》之外,這位年輕的詩人沒有帶走任何東西,一個人赤條、條地來,又孤零零地走。

海子走了,留下的他那些發人深思的詩作外,還為世人留下了一句話:“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算是這位孤獨的詩人的遺言吧。

海子既然說他的死跟別人無關,那就是跟他自己有關了。海子沉默寡言,心思單純,固執偏激,還很敏感。他平實雖然話不多,卻一個浪漫的心,屬於浪漫完美型人格。

海子的世界是純潔的沒有任何雜質的,而又是那麼的敏感,這是他的這些性格打造了他與眾不同的詩人氣質。海子心中的世界,跟現實顯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海子所在的時代是上世界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改革開放方興未艾,各行各業以隨心所以地野蠻生長,人們開始追求物質生活,甚至不少人為了滿足自己慾望而不擇手段。

這些在海子看來,是不能理解,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一切是那麼理想,那麼美好,沒得超凡脫俗。但是,這種理想中的生活,必然被現實的柴米油鹽擊得粉碎,為了生活,不得不委曲求全。

海子幾次想放棄自己的理想世界,但是終究難以割捨。在理想與世俗之間,海子苦苦掙扎,思想極度苦悶,而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是無法說給別人的,即使說了別人也理解不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海子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結晶。他想放棄理想,“劈柴,餵馬,周遊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而這正是海子眼中的現實世界。他要跟大家一樣,加入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關注糧食和蔬菜”,努力工作,實現“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人人羨慕的物質生活,並希望大家都有一個這樣的美好前程。

詩寫完後,海子仍然不能從他的理想世界裡走出來。海子在這首詩中描述的美好生活,其實別人的,或者是在以此來安慰自己那顆痛苦的靈魂。而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才是海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貌似是海子要開始新的生活,跟大家一樣做個現實中幸福的人,其實他的內心世界根本無處安放,他只能把這樣的生活訴諸筆端。

於是,這位內心極端苦悶又無處排解的詩人在寫下這首詩後,又苦苦掙扎了兩個月零十三天,終究還是選擇放棄了這個世界,放棄了這個令他不知所措的世界。


原度拾趣


你以為他在寫詩,其實他想用詩治癒自己的抑鬱

海子是憂傷的,不是世界拋棄了他,而是他拋棄了世界。對他來說,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留戀的。

孤獨是孤獨者的通行證,抑鬱是抑鬱者的墓誌銘

其實,海子大概是在孤獨中得了抑鬱症,詩歌是他反抗孤獨的武器,詩歌是他試圖治癒抑鬱的“藥”,但是詩人並未意識到他真的需要一個醫生。

極致的抑鬱便有了極致的痛苦,極致的痛苦便有了極致的幻想,極致的幻想便有了天堂般的想象。

對於海子來說,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連串的悲傷造就一連串的故事。

對我來說,我寧願不想欣賞到這樣的詩,我希望一個健康活著的海子。


文三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天才詩人海子,

在上世紀80年代寫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流傳至今,仍廣受歡迎。

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

中國的詩歌圈、大學校園

都會有很多海子的紀念活動,

尤其是他的母校北大。

1989年3月26日,

是海子的忌日,

他離世時只有25歲。

而今時間過去了快30年,

海子的詩歌和故事仍在流傳,

但一直有個未解之謎:

海子為何自殺?

30年來,眾說紛紜……

4月10日,海子的胞弟查曙明,

來到武漢參加皖鄂文學交流活動。

這位曾經與海子睡一個床鋪的親兄弟,

回憶海子生前的一幕幕,

彷彿就在昨天。

“海子生前,我一直與他通信。但我們通信的內容,離不開封閉的農村生活,離不開塵世的喧囂。作為家人,作為親人,我們無法走進他所追求的那種精神境界,也很少與他談詩。”

查曙明後來遍訪哥哥

生前友人、同學、同事,

才漸漸還原了海子的內心走向,

推測出造成這一永遠遺憾的原因。

海子無疑是個天才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青年。

父母都是農民,改革開放後,家裡經營著一家豆腐作坊。

1979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三年,還是個娃娃、年僅15歲的海子,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北京大學畢業證

從大三,海子開始寫詩,因為詩歌結識了一幫詩友,例如他的北大校友、著名詩人西川等。

1983年,19歲的海子從北大畢業,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常常被邀請參加學校學生詩社的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青春年少的海子結識了他的初戀女友。

“網上說海子的初戀女友是他的學生,其實不是的。海子在中國政法大學教兩門課——哲學和美學,而他的初戀女友是經濟學專業的,海子沒有教過她,他們是因為愛好詩歌而相識相戀。”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

海子對初戀是刻骨銘心的,激情澎拜的,他們互相之間寫了幾萬首詩,常常通宵不睡,給對方寫詩。

但山盟海誓的愛情,最終也擋不住滾滾現實的洪流。

1986年,女孩畢業,去深圳工作,與海子分手,後來又去了國外,嫁作他人婦。

海子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中……

1986年和1988年暑假,海子兩次進藏,尋找詩歌靈感,以詩會友,但在會友過程中感覺遭到了別人的冷遇,而悶悶不樂。

“海子早慧,性格敏感,這大概也是造成他選擇不歸路的內部原因。”查曙明說。

1989年春節,海子回家跟父母說,他已經跟學校請假半年,準備來湖北武漢治病。

因長期通宵熬夜寫詩,空腹飲酒,海子落下了胃病。身體不健康大概也是摧毀一個人意志的重要原因。

而導火索,是海子在老家接到了一封神秘的來信,在信中海子聽聞中國政法大學校慶時,他的初戀女友也將回到校園。

他便匆匆趕回位於北京昌平的校園,一個星期後,1989年3月26日,傳來了海子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的消息。

學校、家人這個時候發現

海子已經寫了很多封遺書,

遺書內容有些奇怪

臥軌之前,海子曾經留下5封遺書: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裡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

海 子89.3.24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

海子

89.3.24 夜5點

爸爸、媽媽、弟弟:

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

海 子89.3.25

一禾兄(即:詩人駱一禾,《十月》雜誌編輯):

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 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海 子89.3.25

校領導:

從上個星期4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

海子89.3.25

除了自殺前的5封“奇怪”遺書之外,

人們還在海子的遺物裡發現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後來,通過學校的調查、醫生根據他生前的狀況推測,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遺書中所述內容,可能是他出現了幻聽。遺書中提到的兩個人常遠、孫舸,後來也對此事做出了回應,表示他們的交往是正常的,沒有什麼異樣。”

查曙明說,

不過海子和常遠、孫舸一起學過氣功。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後寫,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也許是指他在國外生活的初戀女友;說‘塵世’二字,也許就意味著他已經決定了要去另一個世界。”

查曙明充滿自責地說,

海子離世前最後一個春節回到老家,

家裡人正忙著在豆腐作坊裡勞作,

沒有覺察到他的孤獨和痛苦,

“我們那個時候沒能理解他的詩歌。”

海子去世10年後,

查曙明遍讀海子的詩歌,

自己也成了一名詩人,

現在是海子紀念館副館長。

他念起海子的

《在昌平的孤獨》

孤獨是一隻魚筐

是魚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

夢見的獵鹿人

就是那用魚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獨

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

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桑麻沅湘木葉

在愛情中失敗

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還是一隻魚筐

孤獨不可言說

人需要與自己獨處,

但太深的孤獨會吞噬我們的身心,

願我們遠離孤獨,

多給自己一些陽光吧!

身處逆境時,

多想想身邊的家人、朋友,

請求他們伸出援手,

也許心結就能打開。


沈德春


個人在想,也許是他在現實中的境地,與他思想當中境界差別太大吧!並不是詩歌燦爛人就活得燦爛。

在精神的幻想與現實邊界行走著,人的精神脆弱,很容易追夢去了。

同時可以看看寫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要是照某些人說法,魯迅先生寫出這等詩是不會自殺?事實恰恰相反,魯迅先生精神很強健,敢於正視淋漓鮮血,直面慘淡人生。敢於橫眉冷對千夫指。所以不會自殺。

所以自殺與詩作根本就是兩會事兒?

但詩作看一個人的稟賦德量,也不是那麼看的。

個人看來,言彩華浮,氣露勝辭質者,應當材量不配,大抵都命薄。

古今實例不少,這不在於名聲大小。

如王勃,李賀,徐志摩,等。

海子的詩原諒我不大讀書。真的沒細琢磨過。

但相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兩句,我更喜歡昨夜春水滿江生,艋艟鬥艦一毛輕等詩句。

不虛言築氣,不就春潮兩字麼。


默玄吟雷


因為那些看起來說不完的,總是周旋於青春期天真鄉村風景之間的成長故事,總是窺探著死亡。

海子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只能說,海子心思細膩,能夠體會更多細微之處的美好,卻也能感知常人沒法體會的痛苦。

在百科上🔍,看到了這兩個關於海子的死亡的理解。

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著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

嚴傑夫(書評人):要麼向現實妥協,而成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麼永遠不低頭,仍成為肉體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好像,因為海子是詩人,所以連死亡氤氳著神秘的面紗,賦予了超出死亡本身的意義。

前幾日看了《陽光普照》,突發奇想,想去深挖一下影片中,少的可憐的阿豪的心裡💡。

我給出的理解是:

“像我這樣的人,死需要什麼理由呢?

理由可能是,我看慣了純色單一的牆壁,有一天,想拿丙烯顏料上點色。

從平靜、看起來順風順水的日子突然衝向另一個暴烈的極端,我的生活就從此崩斷。”

僅此。



栽進色彩裡


1989年3月26日,海子拿著四本書和兩個橘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書上寫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年輕的生命就此隕落。

多少人惋惜多少人唏噓,北大才子,中政大青年才俊,一個從查灣村飛進昌平村的金鳳凰怎會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選擇極端逃避現實?

其實海子並不幸福,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關心蔬菜和糧食”“從明天起,和每一個人親人通信”,從他詩句中可以看出,海子渴望在溫暖的環境中做一個幸福的人。海子為什麼感覺不幸福?

  • 出生的家庭環境

海子1964年3月出生在貧窮落後封閉的查灣,小時候過著飢餓和半飢餓的生活,飯裡沒油沒鹽,相繼出生的兩個弟弟更讓生活雪上加霜,他不得不到在上完學到地裡掙公分。1979年考上北大法律系,母親東羅西借湊了30元打發了海子,大學四年,在極端貧困、極端單調的生活裡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評論。四年大學畢業後,他到中國政法大學當老師,本來應該經濟得到改觀,但從其房間佈置來看,還處在貧苦中,房間裡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由於沒錢,他不能參加其他活動,只能一個人坐在屋子裡單調寫作。

  • 海子的四次戀愛

初戀是在政法大學當老師時的學生波婉,非常崇拜海子。海子和波婉彼此相愛,併為她寫下許多情詩,《歷史》《中午》等。但當波婉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兒和一個農民的兒子談戀愛,極其憤怒地說,“窮的只會寫詩的詩人能有什麼前途?”父母的施壓以及各種原因,最終這場初戀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次的愛情來自有夫之婦白佩佩,她成熟穩重,深懂海子,她在精神世界裡同海子相愛,但在現實世界中從不背叛自己的家庭,在海子的世界裡,她既是他的情人,也是她的姐姐,又是生命的導師,他深愛著白佩佩,海子為她寫下《日記》“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論對海子影響,第三第四次戀愛沒有波婉和白佩佩的影響深,不提也罷。

從家庭到戀愛兩方面來看,海子只能從寫作中尋找希望和幸福,現實太過於現實。

嚴傑夫(書評人):要麼向現實妥協,而成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麼永遠不低頭,仍成為肉體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就像嚴傑夫所說一樣,他最終選擇精神不死,臥軌自殺。


思樂林


因為如下

海子自殺前兩個月所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滿滿的希望,我讀的時候都感到春風拂面,但是他為什麼會自殺,是因為其中還發生了什麼事嗎?我其實不想探究自殺的原因,但是能寫出這樣充滿希望的詩的人居然會選擇自殺,真的好不合理。。

驕傲而憂鬱,野蠻而悲傷

因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本身就是一首絕望之詩。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患了懶癌的我們,總會找各種藉口,把不想做的事情推到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這首詩裡的“明天”,其實是永遠不會到來的日子。

為了方便理解,在這裡可以把“明天”替換成“來世”再讀一遍。

可以說從第一句起,海子就把自己和塵世劃清了界限。

海子這首詩的表象,是溫暖而又陽光的。但他寫這首詩的基調,卻把自己排除在這些東西之外。

特別是對陌生人的祝福,分別是前程、愛情和幸福,更是有種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意味。

在自己和前程、愛情、幸福絕緣的情況下,面朝大海又怎麼可能春暖花開呢?

海子的這首詩可以和孟浩然的《春曉》配合來讀。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們小時候都耳熟能詳的名詩。當時以為只是小清新,後來才知道,這首詩被認為有死亡之美。

只是詩裡面的死亡,和我們隔了一層窗戶紙,反倒沒有讓我們直觀感受到。

情緒上的反向表達,可以參考歌曲中“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我不想念 不想念 他模樣”,你如果只看到他表面上的快樂或者字面意思,那就肯定理解反了。

在2個月後寫的《春天,十個海子》裡,詩人已經跨越了絕望,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甚至還以復活後的視角,來嘲笑當前的“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心中早已沒有希望,哪怕詩中提及“光明的景色”又有什麼意義呢?

寫下這首詩12天后,太陽隕落,麥子消亡


還咳咳咳天籟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來不是一曲樂觀的歌,自始至終都是一首絕望的詩。一起來看:(括號中是我加的)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但是,不是今天)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但是,不是今天)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但是不是今天)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你有你的明天,你的塵世幸福;

我只有我的今天,我的理想世界)

如果海子可以等到明天,那麼也許故事的結局會不一樣。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海子寫道: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在《眺望北方》中,海子寫道:明天 ,明天起來後我要重新做人。我要成為宇宙的孩子 , 世紀的孩子。

因為明天意味著太陽,而太陽是海子的理想。

在《以夢為馬》中,海子寫道:太陽是我的名字,太陽是我的一生。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

但是海子等不到自己太陽的升起,等不到那個黎明的到來。

因為黎明以前的深水殺死了海子。

在《黎明》中,海子寫道:黎明以前的深水殺死了我。

在《西藏》中,海子寫道: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那麼,黎明到來前的這一夜發生了什麼?

今夜的海子徹夜難眠。

今夜,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

使我徹夜難眠

《最後一夜和第一日的獻詩》海子

今夜的海子在日喀則,今夜難眠是因為一雙黑翅膀。

今夜在日喀則,借床休息,聽見嬰兒的哭聲

為了什麼這個小人兒感到委屈?是不是因為她感到了黑夜中的幸福

願你低聲啜泣但不要徹夜不眠

我今夜難以入睡是因為我這雙黑過黑夜的翅膀

我不哭泣也不歌唱我要用我的翅膀飛回北方

飛回北方北方的七星還在北方

只不過在路途上指示了方向,就像一種思念

她長滿了我的全身在燭光下酷似黑色的翅膀

《黑翅膀》海子

今夜的海子在德令哈,草原盡頭的他兩手空空。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籠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 最後的, 抒情。

這是唯一的, 最後的, 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於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 我只想你。

《日記》海子

今夜的海子遇見了一切,卻沒有遇見那棵火紅的山楂樹。

今夜我不會遇見你

今夜我遇見了世上的一切

但不會遇見你

一棵夏季最後

火紅的山楂樹

《山楂樹》海子

海子是黑夜的兒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

海子在夜色中受難。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難:流浪 愛情 生存

我有三種幸福:詩歌 王位 太陽

《夜色》海子

海子在夜色中埋葬。

漆黑的夜裡有一種笑聲笑斷我墳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

《死亡之歌》海子

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為什麼會自殺?

因為黑夜過後的黎明對海子來說不是明天,而是光天化日下的現實。

而現實,是幻想的天敵,是詩人的墳墓。

我請求雨,我請求,在夜裡死去。

《我請求:雨》海子

有些人看似擁有明天,但只屬於今夜。

有些人看似擁有黎明,卻見不到曙光。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海子


007klii


這篇答題內容略顯沉重……


今天,我們暫且拋開海子的詩,讀讀海子的三篇日記,或許,會找到答案。

日記▪1986年8月

海子說,

我是詩,我是肉,抒情就是血。詩是被動的,是消極的,也就是在行為的深層下悄悄流動的。

海子追求的是人性的洞察,或者說對真善美的執著追尋。正如他說的,

黎明並不是一種開始,她應當是最後來到的,收拾黑夜屍體的人。我想,這古典是一種黎明,當彼岸的鹿、水中的鹿和心上的路,合而為一時,這古典是一種黎明。

他在闡述古典和黎明,但他何嘗不是在闡述言行的合而為一?

日記▪1986年11月18日

他覺得今天非得寫點什麼。因為他差點毀了——

我差一點自殺了:我的屍體或許已經沉下海水、或許已經焚化;父母兄弟在痛苦……但那是另一個我——另一具屍體。

那不是他,他如是寫道,他說他死了,現在他要好好活。

接著他聯想到克里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好像也看到自己就躺在死者的地位,他不勝驚駭地想著:“寧可受盡世界上的苦難,受盡世界上的災難,可千萬不能到這個地步!”

我覺得他是要說明他自己現在正面臨著這些世界上的災難和痛苦,但是他要他可以對著自己的痛苦放聲大笑!

日記▪1987年11月14日

他想去南方,去遙遠的南國之島,或者去海南,獻身於太陽——燃燒。

燃燒像我自己向著我自己瘋狂的微笑;燃燒,也就是黑暗——甚至是黑暗中心、地獄的中心

我要把糧食和水、大地和愛情這彙集一切的青春統統投入太陽和火,讓他們衝突、戰鬥、燃燒、混亂、混沌、盲目、殘忍甚至黑暗。

而下面這句,可能是他個人詩作理想的展現,或者,是他選擇自殺的原因:

我要首先成為群龍之首,然後我要殺死這群龍之首,讓它進入更高的生命形式。

從他這三篇日記,我們是可以理解他的自殺的,海子追求的本來就是黑暗,而永恆的黑暗就是死亡。因為這是他個人的理想,個人理想實現的方式,個人詩作的理想化境界,對他來說,是一種永恆的奉獻,是生命的自我燃燒,所以,他自殺了。


《春天▪十個海子》(1989.3.14凌晨)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在光明的景象中

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究竟是為了什麼?

……

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

是的,他自白,他傾心死亡,沒什麼比這更好的解釋了。接著在3月26日(即12天之後)他就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首詩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989.1.13

兩個多月後,他自殺了。

我覺得,此時的海子說是積極心態,倒不如說他是為自殺開始做準備。

對於他來說,死亡是幸福的,所以他從明天開始就做一個幸福的人。

自殺之前,他有給每個家人寫遺書,是不是就是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分享自己的幸福——死亡?

對陌生人的祝願,是對像跟之前的海子一樣的所有相似平常的人的祝願——為自殺做準備之前,祝願前程燦爛、情人成眷屬。曾經的海子曾經熾熱地愛過一個女孩啊……

最後他說,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的,他說“我只願”。這說明他對自己如今做自殺準備的堅定不移,他希望做到之前所說過的“成為群龍之首,殺死這群龍之首。”

最後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認為他是在表達自己將赴死。海子的其他詩中也有提交關於海和自殺兩者。


感想

關於海子,這是個人我的解讀。

海子的詩,是壓抑的。我想,這個世界很少人能夠理解他,他也有寫卡夫卡,梭羅,列夫▪托爾斯泰……的詩,海子的影子或多或少可以在他們的價值觀甚至整個人生看見。

最後

這個世界容不下他的靈魂,他給我們這些陌生人祝福,但願我們也能給他祝福。

多麼希望,這個張開手臂的海子能擁抱人生,這個笑著的海子能永遠笑著……

我希望我能夠懂他,但是絕對不成為他。

請記住他燦爛的笑容


落文


首先說一點,寫出好詩和自殺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詩歌有時候表現的,恰恰是詩人對和自己對立的生活的嚮往。

從表面來看,天才詩人海子,是一個胸襟寬闊,人格健全,鍾情於詩詞,遊弋在詩海,而且極有成就的詩人。那麼,他為什麼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在別人看來還算輝煌的人生之旅呢?

一,性格問題

海子是一個敏感,憂鬱,偏執,封閉,純粹的人,直白地說,他性格上有缺陷,尤其自殺情結很嚴重。這主要表現在兩點方面:一是曾經自殺過,甚至和朋友們探討過自殺的方式。很少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他也幾乎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並沒有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二是在很多的詩稿中,他都寫到了死亡,寫到了鮮血,屍體,頭蓋骨等等。這些血腥的場景和令人恐怖的字眼,對別人,可能僅僅是震撼,而對他,就是真實的寫照,他對這些或許真的嚮往,並最終付諸了行動。

二,對社會的認識問題

我們不得不承認,海子的詩很美,很有意境,他成為了許許多多年輕人的偶像,他的詩成了很多人的精神食糧。但這,並不是他所期待的全部。在朦朧和真實,現代和古典之間,其實一直都存在著不統一,不協調,爭論一直都在繼續。他的純粹,他的偏執,他對社會認識的不夠全面,或者說膚淺,他對問題的看法,立場,也是他自殺的原因之一。或許,他想用自殺來證明什麼,堅持什麼,不得而知。

三,情感問題

身邊的好友都陸續成家了,而他,卻遲遲沒有結婚,講求只戀愛不結婚!後來,當見到心愛的人已經成家立業時,感覺到一切努力都沒有了意義,沒有了認同感。或許是最後一根稻草也沒有了,世間再難覓知音,於是,就去選擇了臥軌。

我還想說,人活世間,萬物百態,你都要看清,想開!

可惜,海子英年早逝,詩壇少了龍捲風,陰間多了短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