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大家好,我是一名腎內科醫師,工作這些年下來,發現來腎內科看病的患者中,有不少人有個這樣的特點,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像浮腫、血尿等症狀只要人沒有不舒服,還可以正常過日子,是堅決不去醫院。有的農村裡面其實衛生院每年都有免費的健康體檢,雖然不是很全面,但至少可以初步的篩查,很多人也是搖搖頭,有的人即使體檢了,發現肌酐有點升高、或者尿裡面有隱血、紅細胞回過頭就不知道把報告單塞哪裡去了。等病情嚴重了送到醫院來一看這報告單,幾年前就發現了問題了,體檢醫生把異常結果都圈起來了,就是不去看,因為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不舒服何必去醫院浪費這個錢呢,其實我告訴大家,腎內科很多疾病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症狀,而且很多都不會腰痛。注意了,如果無緣無故出現“血尿”,即使沒有症狀,但我還是建議要去醫院排除器質性的問題才是正解,為什麼我這麼說,下面我一一講給大家聽。

什麼才算是血尿呢?

●我們正常的尿液外觀它是淡黃透明的,我想有生活經驗的人這點應該都清楚。其實它顏色的變化主要是來自“尿色素”,當我們大量的飲水後就會稀釋,這時候 一般呈現無色透明;如果很長時間沒喝水或者在室外從事體力勞動出了很多汗,這時候尿的顏色往往會比較深。瞭解了正常的,那接下來就看異常的,有的人服用了特殊的藥物如利福平尿液即可呈現桔紅色;如果感染了銅綠假單胞菌有的人可呈現綠色;有的插導尿管的病人尿液可表現為紫色(紫色尿袋綜合徵)。關於顏色的我就不一一講下去了,我前面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是分析尿液顏色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現在來說說尿液外觀為紅色時該怎麼考慮呢,大家應該都想到了,即“血尿”。注意了,血尿指的是尿中紅細胞增多,尿沉渣顯微鏡檢查紅細胞>3個/高倍視野

。如果根據血尿能不能被肉眼發現又可以劃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這裡我有必要再深入的解釋一下,紅色的尿可不一定都是血尿,有的藥物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區分的要點就是肉眼血尿離心後,上清液不紅,但沉渣中有大量的紅細胞,而其他原因的紅色尿離心後上清液仍然為紅色,但沉渣中紅細胞極少或者沒有。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如果是血尿,它又來自哪裡呢?

●其實這裡就是找原因了,在我看來,出現血尿,無非以下兩種情況,要麼是各種腎小球疾病引起的腎小球源性血尿,要麼就是其它疾病引起的非腎小球源性血尿。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其實這就是現代醫學講究的精準治療,如果不找出根源,任何治療手段無異於隔靴搔癢,下面我們來區分一下。

●腎小球源性血尿它產生的機制就是腎小球基底膜斷裂,然後紅細胞在通過該裂縫時受到血管內壓力擠出,這些受損的紅細胞後面通過腎小管各段又受到不同的滲透壓以及PH的作用,呈現為“變形紅細胞性血尿”,血細胞比容變小,甚至破裂,究其原因一般是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所引起的,它主要的特點就是全程的無痛性血尿(通俗點理解就是從解小便開始到結束都是血尿),尿液中沒有或者極少有血凝塊,可見紅細胞管型,如果在

相差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紅細胞的形態不一,並以變形紅細胞為主。

●觀察這個紅細胞形態雖然常規的顯微鏡也可以看看,但是最為準確的還是相差顯微鏡,遺憾的是這個項目在基層開展的不多,設備也比較貴,所以至少要在地區級醫院才能做到。我們臨床上對這些變形紅細胞有一個學名,叫做“棘形紅細胞”,這對腎小球疾病的預測效力是最強的。注意了,當棘形紅細胞所佔比例超過了尿紅細胞的5%,那診斷腎小球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可達到52%和98%,所以如果你的尿化驗出現這個項目那就是我接下來進一步追查腎小球病因的重要依據。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從尿色方面來講,經驗上腎小球源性肉眼血尿一般呈現棕色或咖啡色,而非腎小球源性血尿一般為紅色或粉紅色,這是因為前者在腎單位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且被酸性尿液作用而形成了甲氧血紅蛋白。前面我也提到,腎小球源性血尿一般不會有血凝塊,那反向理解,尿液中出現血塊通常就提示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表明局部可能有大量出血。這裡面可能涉及到一些專業知識大家有點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們區別血尿到底是腎小球源性血尿還是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這就是核心,大家不妨試著這個邏輯多思考幾遍。

●前面我也提到,腎小球源性的血尿一定是全程血尿,注意了,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可能表現為初始血尿(剛開始解小便時是血尿,很快就沒了,這提示病變可能在尿道);終末血尿(剛開始解小便時是正常的,等快解完的時候再出現血尿,這提示病變位置可能在膀胱三角區);全程血尿(我前面雖然說腎小球源性血尿一定是全程血尿,但是我並沒有否定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就不會出現全程血尿,,當非腎小球源性疾病出現全程的血尿時則提示病變可能位於輸尿管膀胱開口以上的部位)。話又說回來,

怎麼區別是初始血尿、終末血尿還是全程血尿的,做一個尿三杯試驗即可,在家中即可完成(尿三杯試驗:準備三個杯子或者試管,分別留取前、中、後三段尿,如果第1杯為血尿,其餘2杯正常,則為初始血尿;如果1、2杯無血尿,僅第3杯為血尿,則為終末血尿;如果3杯中均有血尿,則為全程血尿)

●記得我開篇就和大家說過,很多腎內科的疾病是不會出現疼痛的(尿路感染除外),那如何通過有無疼痛來區別是腎小球源性的血尿還是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呢。注意了,絕大多數腎小球源性血尿是不會有尿痛症狀的,理解了這一點再來看看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這種類型中有部分疾病就可表現為尿痛,或在劇烈腰痛後排出肉眼血尿(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引發)。如果從腎病的表現來看,腎小球源性血尿多伴有大量的蛋白尿、水腫等症狀,而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則沒有。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腎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分別有哪些常見的疾病呢?

腎小球源性血尿: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高血壓性腎損害、IgA腎病(肉眼血尿多見,偶有家族史,但不是常染色體遺傳);薄基底膜腎病(肉眼血尿比較少見,多數可能為偶然體檢發現,家族史多為陽性,因為這是一種遺傳性腎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大部分不會出現腎功能異常);Alport綜合徵(像這個疾病一般發病者年齡多數<50歲,會出現肉眼血尿、耳朵聾、角膜病變,多數具有慢性腎衰竭的家族史)。

非腎小球源性血尿:這就比較多了,像泌尿系統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多囊性腎病、腎結核、腎梗死、泌尿系統腫瘤等);全身性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尿路鄰近器官的相關疾病(急慢性盆腔炎、闌尾炎、腸道腫瘤等侵犯或者刺激尿路時,即可產生血尿);化學物品或藥物等均可引起(磺胺類藥物、吲哚美辛、甘露醇、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過量、環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等)。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這兩種特殊的血尿類型也不容忽視

運動性血尿:從字面上即可理解,指的就是運動後才會出現的血尿,不運動又不會,一般比較多見於競技性的劇烈運動以後。如馬拉松長跑、拳擊後。當然了,有的人運動後出現血尿是因為尿液在劇烈運動時反覆的衝擊膀胱壁引起的毛細血管損傷而出血,這種只需在運動前排空膀胱即可減少發生。

直立性血尿:也就是說身體直立也就是站著的時候有,平臥後又消失了,這就是平時網友們經常問我的“胡桃夾現象”。注意了,從經驗來看,這種類型多見偏瘦、高的青少年,超過30歲的基本很少,這種類型的血尿其實就是由於我們左腎靜脈受到了腹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的擠壓,使左側腎臟血液迴流受阻,腎盂內靜脈曲張滲血而導致血尿,多數是表現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張大夫告訴你,其實不用太過擔心,這種預後良好,成年後一般都會減少或消失,定期複查個B超即可。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綜合總結

●看到這大家可能覺得嗯,講的很詳細,其實不然,這只是血尿的一個很粗糙的框架,裡面還有很多專業的知識需要填充,由於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其實就決定了當你有任何不適或症狀並持續不緩解時,往往是身體在向你發出的異常信號,這時候你應該把它交給專業的醫生去解決,在這裡我提醒一點,血尿並非都要處理,都要干預。像有的無症狀的血尿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後完全可以不用吃藥不用治療,定期隨訪即可。而有的特殊的類型那可能還要腎穿刺活檢呢,所以我覺得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每個人對健康的管理其實也要與時俱進,千萬不可閉門造車,否則由於一些錯誤的認識、觀念、謠言延誤了病情可就因小失大了!!!

腰不痛、腿不酸,出現血尿不用慌?闢謠:腎內科醫師說出真相!

注:本文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由於臨床經驗有限,可能有遺漏、錯誤之處,還望大家及時指出,如仍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果有幫助,

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Cohen RA, Brown RS. Clinical practice. Microscopic hematuria. N Engl J Med, 2003,348: 2330-2338.

2.Feng CY, Xia YH, Wang WJ, et al. Persistent asymptomatic isolated hematuria in children: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9:163- 168.

3.Margulis V, Sagalowsky AL. Assessment of hematuria. Med Clin North Am,2011,95:153-159.

4.王海燕.腎臟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0-3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