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鍾離之戰:北魏錯估形勢,南梁部將密切配合,結果一目瞭然

鍾離之戰,又稱之為邵陽之役,爆發於公元506年,始於南梁皇帝蕭衍的北伐戰爭。

在作戰初期,雙方互有輸贏,但是北魏軍隊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兵馬比較多,號稱有百萬之眾,並且在作戰的途中還通過徵發北方六州約十萬人投入戰場,也就是說,北魏軍隊的勢力正在日益壯大。

但是兵力強大的北魏最終在這場戰役中還是沒有取得勝利,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任何歷史事件的原因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們不能將這場戰役的勝利或者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哪一方或者哪個人,但是真正追究起來也還是會發現,在戰場上,密切的配合真的是取得勝利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一、鍾離之戰爆發之前,梁軍洛口潰敗,北魏“前景一片光明”

1、梁武帝的北伐

魏宣武帝元恪是一個好戰的皇帝,在位期間多次征伐別的國家,其中就有南齊,當時南梁還沒有建立。

雖說在他在位期間,北魏的疆土擴大不少,但是也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北魏上到中央政治腐敗,下到百姓面臨沉重的賦稅以及徭役。

公元502年,梁武帝蕭衍建立南梁政權之後,就想趁著北魏朝廷當下的亂況,進行北伐,渾水摸魚。於是就讓他的弟弟臨川王蕭宏統領大軍,擔任北伐軍的總指揮,率領大軍進駐洛口(安徽淮南東北)。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2、南梁主力軍領導者蕭宏呂僧珍膽小怕事,知難而退,致使南梁洛口潰敗

蕭宏雖然說是梁武帝的弟弟,但是他並沒有梁武帝殺伐果斷的能力。梁武帝對蕭宏幾斤幾兩是真的心裡沒有一點數,讓蕭宏擔任北伐軍總指揮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蕭宏在攻陷梁城之後便因為怯懦怕事而不敢繼續前進,又因為一場暴風雨嚇得臨陣脫逃,主將一逃,使得梁軍軍心不穩,最終造成了梁軍將近五萬人的損失,也使得在與北魏作戰中取得一定成果的韋睿等人進攻洛陽的計劃擱淺,最終南梁軍隊洛口潰敗。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記載:

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軍次洛口,前軍克梁城,諸將欲乘勝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詔邢巒引兵渡淮,與中山王英合攻梁城。宏聞之,懼,召諸將議旋師。呂僧珍曰:“知難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亦以為然。”……宏不敢遽違群議,停軍不前。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3、北魏軍隊的日漸壯大,對比南梁,算得上是“前景一片光明”

北魏在知道南梁竟然要討伐自己的時候,想著自己也不是吃素的,非得派出一員大將震懾對方,於是就派出了在征戰南齊時屢立戰功的中山王元英督軍迎戰,當時更是號稱有百萬之中,這個數據的真實性我們先不討論。

在這場戰役中,南梁有名將韋睿,但是北魏也有楊大眼和邢巒,所以北魏和南梁其實雙方互有勝負。但是北魏又怎麼願意看到這樣雙方僵持的情形呢,於是他們又徵發了北方六州約十萬兵力投入戰場,軍隊日漸壯大。

對比南梁另一路遇難則退的將領蕭宏呂僧珍等人,北魏不僅在人力上獲取了極大的優勢,將領也都是身經百戰的,所以也算得上是“前景一片光明”,最終也真的在洛口大敗南梁的軍士。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二、鍾離之戰中,北魏的領導者元英等人是如何錯估形勢的

都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沒有哪個將領能夠一輩子戰無不勝的,但是有人偏偏不信這個邪,當然,這和本人好勝不服輸的性格可能也有很大關係。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北魏在鍾離之戰的領軍者中山王元英。

上面說到,南梁北伐軍總指揮蕭宏因為膽小怕事選擇臨陣脫逃,南梁的軍隊也因此自亂陣腳,北魏乘勢而追擊。但是在追到鍾離城的時候,以10萬多兵力佔據主動地位的北魏竟然對這座僅僅只有3000人的小小城池久攻不下。

鍾離城是一個周圍有淮水為屏障的小城,易守難攻,所以不管北魏是修橋填溝還是採取車輪戰法撞擊城壁,最終都被城內的軍士抵死反抗而化解,魏軍死傷無數,卻還是沒有攻下這座小城。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記載:

詔曰:“師行已久,士馬疲瘠,賊城險固,卒難攻屠。冬春之交,稍非勝便,十萬之眾,日費無貲。方圖後舉,不待今事。......若兇渠黠黨,有須翦除者,便可撲掃,以清疆界。如其強狡憑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煩肆兵。凱旋遲近,不復委曲。”

公元507年,北魏的宣武帝認為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北魏已經不適宜再繼續作戰,宣武帝的意思是不要再繼續啃那一塊硬骨頭了,打算讓元英趕緊回朝。但是元英當時拒絕了。

英表曰:“但自此月一日以來,霖雨連並,可謂天違人願。然王者行師,舉動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異議。臣亦諦思:若入三月已後,天睛地燥,憑陵是常。如其連雨仍接,不得進攻者,臣已更高邵陽之橋,防其泛突。意外洪長,慮其破橋,臣亦部分造船,復於鍾離城隨水狹處,營造浮橋,至三月中旬,橋必克成。晴則攻騰,雨則圍守,水陸二圖,以得為限。實願朝廷特開遠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元英認為自己此次失利是因為天氣原因,所以他做好兩手準備,為防下雨,先修建橋樑,以達到“

晴則攻騰,雨則圍守”的目的,不希望這次行動半途而廢。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梁武帝說,行,那就繼續再看看吧!可接下來的情況依然沒有什麼進展,於是梁武帝一紙詔書又來了:

“大軍野次,已成勞久,攻守之方,理可豫見。比頻得啟,制勝不過暮春,及省後表,復期孟夏之末。彼土蒸濘,無宜久淹。勢雖必取,乃將軍之深計;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憂。故遣主書曹道往觀軍勢,使還,一一具聞。”

但是元英仍然表示“可克”。

其實元英的心態我也能夠理解,就好像你精心準備了一場,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花費心力,擱誰也不願意接受,加上過去取得的成績更是讓元英在行軍的過程中做不到冷靜思考,最終兵敗南梁,逃回北魏。

《資治通鑑》記載,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是這樣評價元英的:

元英違眾議,志在必克鍾離,恃義陽之勝而驕也。兵法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又曰:“兵驕者敗。”其謂是歟!

其實元英本人的軍事才能還是有的,不然也不會在鍾離之戰前打過那麼多次的勝仗。但是胡三省的一句話其實也說到了點子上,“常勝之家,難與慮敵”,所以元英領軍的時候難免會受到過去取得勝利成果的影響,最終難以慮敵,兵敗南梁。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胡三省像

三、鍾離之戰中,南梁是如何表現部將密切配合,最終取得勝利的

1、韋睿、曹景宗、馮道根先是密切配合,大大振奮了南梁的士氣

鍾離城的3000南梁守城軍士在抵死抗爭北魏軍隊時,駐守在合肥的韋睿趕緊帶領大軍前去救濟鍾離城。

但是他沒有選擇弄得大張旗鼓北魏軍士人盡皆知,於是就先通過鍾離城西南方的陰陵大澤,與駐紮在道人洲的梁將曹景宗會和,讓曹景宗向鍾離城的人傳達一個信號:援軍來救你們了!

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趕至邵陽洲的另一端,為下一步行動做打算。而北魏軍隊雖然也多次對韋睿所處在的邵陽洲上的梁軍展開攻勢,但是都被韋睿機制化解。

南梁太守馮道根駐守鍾離城的時候也沒有閒著,他組織南梁將士僅僅花費一晚上的時間就讓一座座堡壘拔地而起,這“南梁速度”震懾了北魏的軍士,“是何神也!”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與此同時,鍾離城內的3000守城居民,在得知曹景宗派人傳達援軍以至的消息後,士氣大振。

另外一點就是關於營中將士吃飯的問題,當時梁軍的糧草有些來自於淮水北岸,因此經常要過去割運糧草,但是都被北魏的軍士半途攔截。

南梁的人氣的呀,就差沒把魏軍生吞活剝了,行,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於是梁將曹景宗派出好幾千人在淮水北岸修建堡壘,與魏軍對峙。

這樣的行為一來確保了梁軍的糧草運送無疑,二來也算是切斷了北魏的糧草來源之一。

韋睿、曹景宗、馮道根這三個人,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獨立運作,不僅大大振奮了南梁的士氣,也大大震懾了對岸的北魏將士。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2、韋、曹二人水火夾擊攻,擒殺魏軍二十五萬人

僅僅在士氣上震懾對方可不能達到梁武帝的目的,於是接下來這位皇帝只是韋睿和曹景宗二人對北魏發動火攻。

公元507年的三月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

三月份,隨著春天的到來,冰雪不再,與此同時河流也開始漲潮。當時淮水暴漲七尺,水漲上來了,就可以乘船了。於是韋睿派馮道根、裴邃、李文釗等人用水軍與北魏展開了又一輪攻勢。

春風吹呀吹,不僅吹綠了江南岸,也可以順勢將火種吹去北魏的軍營。

南梁在以水軍進攻北魏的同時,還順帶贈送了他們一個大禮:用載滿油料和草料的小船焚燒了北魏軍好不容易修建起來的橋樑。

要知道這座橋樑可是用來聯通淮水南北的,被燒之後,魏軍頓時潰散,有的被南梁將士殺死,有的乾脆直接投水而死,總之北魏經此一役,死傷數萬。

除此之外,北逃的北魏將士還大多被追擊出去的昌義之俘虜,足有五萬之多,“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戰場錯估形勢影響有多大?北魏就因如此,鍾離之戰遭遇滑鐵盧

昌義之

總結:

鍾離之戰,南梁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部將之間能夠密切配合,而北魏方面的領軍者中山王元英不能說他沒有才能,只能說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到百戰百勝,是人就會犯錯,只不過北魏犯的這個“錯估形勢”的錯使得北魏在鍾離之戰中最終兵敗南梁。

這也是北魏建國以來面臨的第一次慘敗,足足損失二十五萬人,而南梁在這場戰役之後,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來南朝對北朝作戰的一次大捷,除此之外也穩定了淮南形勢,意義深遠。


參考書籍:

《魏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