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採用三種報站語言,有必要嗎?

用戶4260801936901


非常有必要。

在傳統普通話的基礎上覆蓋英語、粵語,能夠滿足大部分的用戶需求。也許有些人會說,沒必要,一個普通話就可以了。但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本地人,外來務工人員,外國人交織的城市,如何服務好所有人是值得城市管理者下功夫的,但就地鐵這一通勤工具來說,覆蓋多語言能夠儘量大的提示服務體驗。

打個不是很形象的比喻,假使一輛地鐵運載了1000人,其中960人是非常流利使用普通話的,有30個只懂粵語的,有10個外國人只聽得懂英文的,那麼作為一個地鐵運營人員,難道就只照顧這960人,而忽略了另外30個國人,10個外國人嗎?明顯不能。

也許增加一種語言報站,只是服務了這一小部分群體,但是又何嘗不是給那小一部分群體創造出行的溫馨環境?


期待的搓搓手哇


非常有必要:普通話,粵語,英語。

深圳是國際都市,三種語言已經滿足!

1,深圳屬於廣東,靠近香港,廣東人與香港人,多數都是講粵語。

2,深圳同時也是國內的外來人口眾多,國語普通話不能少。

3,深圳既然是國際都市,英文全世界通用語言,也不能少。

其他二線,三線城市,都有三種語言啦(地方方言,普通話,英文),你這問題問的不是很有水平哈。



陳阿暖設計師


有啊,深圳廣東本地人還是挺多的。粵語也是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能把自己的方言保護好是很棒的。普通話可以照顧到普羅大眾,英語也滿足國際友人 (修正 白話->粵語)

增加 中國向來強調有容乃大 包容萬物 方顯大國風範 堅持自己文化的同時,也包容其他文化





pinkah品家商城


深圳原住民是客家人和白粵人,但經過幾十年的變遷,原住民已佔不到深圳人口的5%了。現在深圳人口95%是新移民,在新移民中,占人口多數的是潮汕人和客家人,白粵人非常少。會潮汕話、客家人、白粵話的都會普通話,普通話和英語雙語報站就好,沒必要三語報站。如果一定要也可以,但要把白粵話拿掉,換成占人口多數的潮汕話或客家話。





我愛紅魚兒


我個人談一點看法,不知道對不對,我覺得這個三語報站真沒有必要。

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把所有的群體都照顧的面面俱到,三語報站中的英語和粵語,到底幫助了多少人?我認為應該很少吧。

能聽懂粵語的人,基本上都能聽的懂普通話。至於英語,大部分能乘深圳地鐵的外國人,基本都一定的中文基礎,你用英語報站當然好,你用中文報站他們也能懂啊。

有人說這樣體現了深圳是國際化都市,這一點我不認同。國際化都市並不是你用幾種語言就能體現的,敢問紐約、倫敦、巴黎這些世界公認的國際化都市中,地鐵有用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中文報站麼?

所以,我認為把自己做好做強大了,我們當然就是國際化都市,而不是靠寫點外語說兩句洋文來自己給自己貼標籤。


阿峰雜談


非常有必要,三種語言都有它的好處。

國語能讓全中國每個省份的人都能聽懂。

英語能讓外國人能聽懂。

粵語是包括廣東省在內的所有語言,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廣東白話。主要是白話音樂,電影,電視劇太多了,流傳性非常廣。在珠三角生活的客家人,潮汕人,外省人很多(不是全部)都能聽得懂白話,有很多人甚至都會說。而且深圳靠近香港,香港大多數(不是全部)都是說白話的,也是方便香港那邊的人。

但是如果換成其他的語言的話,比如說客家話。除了客家人之外,那我估計其他人很少能聽得懂了。主要是客家話沒有什麼學習的途徑,不像白話那樣。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用白話播放是由政府決定的,政府說用什麼話就用什麼話。你說了不算,政府說了才算。


一樂拉麵好好吃


很有必要,深圳是國內移民城市,與香港一河之隔,又有很多外國友人在此商務及生活,三語播報可更大程度滿足內地、香港及外國人士的需要,是友好城市、文明城市的重要體現!


有欲則剛A



公子白小白


應該只用粵語報站名,這是廣東,你們一個個不明白什麼叫入鄉隨俗嗎?粵語 ,普通話,英語都不是地球人都會聽,所以用當地語言再適合不過,只用粵語


用戶3321375999


沒有必不必要,廣東也算是粵語區,國際化水平又高,又不勞你報,你只是聽,不會粵語的趁機會學學,不會英語的人也可學,何樂而不為。深圳地鐵做的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