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做豆腐生意能賺錢嗎?

錢來也


做豆腐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製作過程也比較複雜。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來說,這個生意都是中年人在做,而年輕人一般會選擇上手比較簡單的生意。

當然,這個生意好不好,與豆腐是否美味有關。

可以說,每個家庭每週都會買3-4次豆腐,畢竟豆腐營養價值挺高,同時,煎炒燉都可以食用,老少皆宜的一種食物,所以需求量很高。

我認識一個大爺,他做豆腐已經30年,手藝超凡,豆腐極為美味。他每天只做兩塊豆腐,不是一種營銷手段,而是做不動了,已經70多歲了,而他的豆腐放在菜場,不到半小時,一塊豆腐就被搶光,很多客戶都是5元、10元的買。

所以,很多時候客戶去晚了,只能等明天!

經過了解才知道,做豆腐生意還是有門道的,需要注意三點:

一、豆腐最好自己製作,相對成本比較低,盈利空間比較高。我們應該知道,無論蔬菜瓜果怎麼漲,豆腐價格基本漲幅不大。所以,如果你的豆腐是批發倒賣而來的,只有微薄的利潤,弄不好只是白賺吆喝。

二、保證豆腐的新鮮度。現在的人們對食材要求比較高,不要賣過夜的豆腐,小本生意的信譽還是比較重要,老店都是賺回頭客,只有吃的好,生意才會好。當然,賣不完的豆腐可以製作豆腐乳、豆乾、凍豆腐等等,方法很多,隨便加工一下,都可以做其他美食。

三、豆腐的味道。市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種豆腐,口感不一。如果豆腐美味的,基本上回頭客還是比較多的。

雖然傳統做豆腐的生意非常賺錢,但是年輕人都吃不來這個苦,或許幾十年以後,就吃不到這樣的豆腐了。

你們說呢?


行知牛


以前我們村只有我同學一家做豆腐,而且只是趕集那天才做,平時同學夫妻都有各自的工作,也就是說做豆腐掙錢還是不掙錢,我們心裡其實是有數的,真當成一份工作做的話,必須有可靠的銷路。


然而今年我們村一下子增加了兩戶專業做豆腐的人家,一個還是我同學,只不過天天做,成了專業做豆腐的,另一個是年輕時候做豆腐,現在又帶兒子開始做豆腐的老大嫂。

怎麼突然間會有兩家專業做豆腐的呢?這得歸功於今年疫情封村,那時候村民們買菜特別不方便,而村裡農民出不去打工,那個年輕時候做過豆腐的老大嫂覺得兒子一家四口加上他們老兩口,就這麼整天在家裡坐吃山空實在不是個事,於是就帶著兒子做豆腐。

做豆腐之前先成立了一個村民內部群,讓村民報名預訂豆腐,而在正月十五以後,農民們過年儲備的菜品基本上已經吃的差不多了,於是很多人預訂豆腐,老大嫂帶著她的兒子每天早晨兩點半起床,到早晨八點多鐘時就做出兩包豆腐,我們給他們算了算,一包豆腐七十斤,每斤賣兩塊五,也就是說一包豆腐毛收入是175元,去掉豆子錢,應該能剩100元吧?那麼他們娘倆辛苦一大早晨只有200多塊錢收入。

非常時期,200元也很不少,比在家一分不掙,還得花錢強多了,看到老大嫂開始賣豆腐,我同學夫妻也坐不住了,夫妻倆單位都停產,目前也是在家不掙錢,於是也開始做豆腐,同學比老大嫂手藝略高,還能做出豆腐皮,就這樣,我們村如今有兩家做豆腐的。



隨著農村解封,大家能夠買到蔬菜了,豆腐不再是飲食中的首選菜品,兩家豆腐都沒那麼好賣了,我們村一天最多消化一包豆腐,因此他們兩家如今在村裡賣出去的豆腐不多,只好到外村去賣。

如今農村做豆腐的人很多,但做豆腐、賣豆腐的要麼是六十歲以上老人,要麼是農村婦女,沒有年輕力壯的農民幹這個活,一天一包的話,一天最多掙一百多塊錢,還要早晨兩點多鐘起床,太不容易了,還掙錢不多。

我曾經聽到街上老人們討論:誰家豆腐好吃,誰家不好吃。喜歡買誰的,不喜歡買誰的。當賣豆腐的多了時,農民們會有選擇性的購買,因此做豆腐是有競爭力的,你必須得做出來的豆腐能被大家認可,這樣才有銷路。

再就是,假如有銷路,一天可以做三、四包豆腐,那就是四百多塊錢,可問題是一天做四包豆腐太辛苦了,兩包是凌晨兩點來鍾做到上午八點多,假如四包的話,太辛苦了。所以我覺得做豆腐只能算是找不到工作才可以從事的一項生意。


悠然見東山


題主你好!山妮認為,在農村選擇做豆腐賣,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很適合農村的項目。因為山妮一個叔叔在村子裡就是做豆腐賣的,山妮見了才這樣說,具體的分析如下。

在農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一般需要什麼東西都是碰到趕集的時候就去買一大堆,需要保鮮的就放在冰箱裡。但是豆腐不同,這個放在冰箱裡根本不合適,必須是每天購買新鮮的才行,但是到集鎮去又不方便,所以,豆腐在村裡做了賣就有了市場。


一來大家都方便,二來也新鮮。能不好賣嗎? 一是新鮮豆腐。在農村做豆腐,最主要有每天的新鮮豆腐,而每天的新鮮豆腐有兩種,一種是炒菜吃的,今天張三李四買,明天又是別的幾家買,還有鄰村的。購買的人也多。

另外就是水豆腐,這種吃法小孩和老人特別喜歡,有的當零食吃,有的當菜吃,放點白糖,或者醬油和辣椒,好吃的不得了。以前叔叔家做,都是村裡的人拿著大碗和口缸來買,好賣呢。

二是毛豆腐。這種豆腐主要是年底做鹹菜醃豆腐用的。每年接近冬季,不光是村裡的人,還有隔壁村的,早早地就來訂購了。生怕買不到錯過了最好的做鹹菜時間。大家都是拿著提籮,大桶和背籮來,一買就是好幾十斤,畢竟農村人到了冬季,如果家裡不醃豆腐那就等於沒有做鹹菜。也許是平時做農活,經常要帶著去地裡吃飯的緣故吧。山妮叔叔做的好,來買的人可多了,每年單單冬季這豆腐都有好大一點收入呢。


另外,山妮發現,最好賣的季節就是農忙季節,特別是栽秧,打穀子和收割莊稼的時候,每家喊工進行農忙,不弄點豆腐吃吃,真的是差點啥。對了,農村裡做豆腐吃,大多是炒吃,還有就是合著別的才紅燒,反正很好吃。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山妮家鄉農村做豆腐賣還是可行的,不知道題主家鄉具體情況如何,建議進行考察後再進行投資。山妮個人建議,歡迎關注交流。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彝家山妮


有人問:在農村開豆腐坊能賺錢嗎?豆製品是人們每天的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農村開個豆腐坊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的。

做豆腐也是個技術活,市場銷量好不好也要看你做出的豆腐質量,同樣的是賣豆腐的,有的人經常賣脫銷,但有的人卻賣不出去,就說我老家附近村的那個豆腐坊吧,他家的豆腐銷量非常大,他不但零售,還供應著我縣的大大小小的幾個超市,每天都要做不少豆腐,即便這樣,去他家買豆腐時還常常買不到。

豆腐在農村也是大家喜歡的家常菜之一,平時農村人也都有吃豆腐的習慣,豆腐也屬於大眾消費品,只要技術到家了,做出的豆腐質量好,口碑相傳,生意一定不會錯了。如果再能懂點銷售技巧,在村裡或者鎮上開一家豆腐門店,能夠吸引回頭客的光顧,前景是會很好的。

做生意也是一門學問,加工豆腐雖然是小本生意,同樣也是一門生意,做生意就要講究誠信,要做到老小無欺,保質保量,豆腐也是食品,還要講究衛生乾淨,讓人吃的放心,能做到這些,你就放心大膽的去幹吧。

在農村,雖不起眼,但利潤蠻高!農村有些小生意卻實在不起眼,可是利潤蠻豐厚的。就拿村子裡打豆腐的買肉的,小本生意,生意雖小,卻非常賺錢。這說起來,有人不相信,來算算帳就知道了。

在農村,一般做豆腐的人家,每天做2~3個批次,如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中午一次。每次使用10斤黃豆,目前大豆在私人糧店,每斤2元,黃豆本錢20元,一天三次共計60元。農村打豆腐的人家,都是自己購買打漿機,每10斤加工的電費大約1元,共計每天三批次電費3元。每批次需要花費石膏大約1元,三次共計花費石膏3元。在農村做豆腐燒漿的木柴,都上自己到山上地砍的,大多數人家使用的木柴是不需要錢的。這樣一來,每天做三批次的豆腐,大約需要基本的成本是66元。

在農村,黃豆可以做豆腐、豆乾、豆皮。做豆腐在工藝上是最簡單的,豆乾難點,豆皮就複雜些。豆腐一般2.5元/斤,豆乾4元/斤,豆皮7元/斤。每斤幹黃豆,可以做豆腐3.3~3.5斤,可以做豆乾2.2~2.5斤,可以做豆皮2斤。

若是全做豆腐賣,10斤黃豆能做豆腐30~33斤,毛收75~82.5元,每天加工三批次,225~247.5元。除去基本成本159~181.5元(人工費在內)。

一般農村做豆腐生意,既有豆腐賣,又有豆乾賣,還有豆皮賣。可以每天做一批豆腐,一批豆乾,一批豆皮。做10斤幹黃豆的豆腐是30~33斤,毛收75~82.5元;做10斤幹黃豆的豆乾是22~25斤,毛收是88~100元;做10斤幹黃豆的豆皮是20斤,毛收是140元。每天加工30斤的豆製品毛收是303~322.5元,除去基本成本66元,每天包括人工費在內能掙237~256.5元。另外,每天的豆腐渣也可以出賣,也可以養豬,都是額外的收入。

總之,在農村,開一個專做豆腐的作坊小本生意,看起來不起眼,其實是非常賺錢的。每天加工30斤黃豆,做成豆腐、豆乾、豆皮,東家三五斤,西家三五斤,不需要多少人家就賣光了,每天能掙到237~256.5元,一個月下來能賺六七千元,在農村是一個了不起的生意。





探客


在農村如果只做豆腐生意我覺得很難賺到錢,現在農村的人少了,比如我們這裡,一般情況下,村民都出去打工了,有的人搬去縣城裡了,村裡只剩下老人孩子了。人少了,只買豆腐的話,生意自然就不好做了。

我們這裡有一家買豆腐的,我也專程去諮詢了一下。他說只買豆腐,賺錢很難,現在生意不好做。不過他的生意確實不錯,我今天透露一下他買豆腐的生意經,他每天都是開個老年三輪車買豆腐,順便捎帶很多菜和各種自己做的調料,比如豆醬等,還有饅頭。他每天開著車各個村子裡跑,全鎮的村子每天幾乎跑了個遍。時間長了,村民都知道他要來買豆腐等東西,都在家等著。

以上就是他的做生意方法,一年聽說也掙了不少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望你能採納 。再次感謝能回答你的問題。





笨笨的農村生活


我覺得可以,前幾天我還在頭條發了一篇文章《不想出去打工,開個豆腐坊賣豆腐利潤的如何?能否養家餬口》,如果願意可以翻著看看,我把大致的分析也重新整理在這裡。

以前製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幹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機也被研發出來,可以在家裡輕鬆製作豆腐。

白豆腐的價格,一般市場上大眾價格2.00元/斤,也有的地方白豆腐價格2.5元/斤。現在很多消費者都喜歡吃一些綠色生態食品了,尤其是這高蛋白的豆製品,廣受消費者的青睞。

豆腐的利潤

開一家小型豆腐坊,一般夫妻兩個人就可以操作
黃豆的價格2.0-2.3元/斤,取中間的2.2元/斤
1斤黃豆可以出滷水老豆腐2.5-3斤左右,按3斤計算應該是可以的;如果做嫩豆腐可以出4.5-5斤
1斤黃豆成本2.2元,3斤豆腐*2=6元,毛利潤6-2.3=3.8元
一天按50斤黃豆的銷量,那麼毛利潤為190元;若加工100斤黃豆,毛利潤為380元
當天消化不了的豆腐還可以做衍生品,比如千張(豆腐皮)、香乾(豆腐乾)、豆腐泡、素雞、腐竹等,當然這些產品也可以單獨做,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在產量上還可以增加。
做完豆腐的豆渣,一般會有養殖戶來收,就按0.5元/斤計算,這部分差不多可以包含水電費。房租、雜費另計。

做豆腐的創業,若把銷量做上來,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在農村,除了趕集零售、本村零售,還可以聯繫餐飲企業,關鍵是把質量做好,建立長期的關係。

當然還可以豐富豆腐的產品線,豆漿、豆腐腦、千張(豆腐皮)、香乾(豆腐乾)、豆腐泡、素雞、腐竹等。


漁人草舍


你好,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做豆腐生意肯定是賺錢的。前提是你的豆腐要做得好。現代人的嘴很刁,哪家豆腐好吃,一吃就吃出來。吃出主道了,做豆腐賺錢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我住的這裡是城邊村,離早市兒和街裡都不算遠。以前村裡有兩家做豆腐的,前街(gai)甲家和后街乙家。但現在只剩甲家,乙家被淘汰出局了。

乙家為什麼不做豆腐了呢?當然是乙家 豆腐不好吃不好賣了。這就跟做豆腐的手藝有關了。乙家的豆腐,雖然外表看起來跟甲家的豆腐沒有區別。但吃起來發渣,又有一股說不出來的生氣味兒。不知是不是豆漿沒開透還是什麼原因。鄉親們好心也曾委婉的提醒過。乙家做豆腐的男主人聽不進去,還很反感。識趣的鄉親們就閉口不提了,買豆腐繞道走。甚至路過他家的豆腐攤子都要把豆腐給藏起來。乙家兩口子也不和,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幹仗。有時候賭氣就停個三兩天做豆腐。也就漸漸的失去了主道。現在乙家男主人到化肥廠去打工去了。這也應了那句話,家和萬事興。

對比乙家,前街甲家豆腐生意一直紅火。在早市兒不僅賣豆腐,還有豆腐腦,豆漿,水豆腐。大家逛早市兒時,買兩根油條或者大餅子油炸糕,順便再來杯豆漿或者一碗豆腐腦,早餐就解決了。甲家的豆腐也好吃,光滑細膩又扛燉,街裡開飯店的都到他家來訂貨。一直主道到不斷。

甲家兩口子很能幹。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人家用來養豬。趕上豬肉最近行情好,豬也沒少賣錢,算是一舉兩得。所以最傳統的做豆腐生意,打理好了依然能賺錢。

|


冰天一枝雪


一般鎮上都有賣,像我們樓下菜市場就有倆家賣豆腐的,較遠的農村還有自己做的,最近我外婆點豆腐做紅豆腐就是自己打豆子點的,所以我感覺不賺錢,可以做豆腐乳一碗一碗那種到學校門口賣,中學生買的比較多遇到逢年過節生意也好,嫩豆腐也花不了多少錢,網吧也可以賣,我姐在網吧賣麻辣土豆一天也能賺倆三百,多的時候四五百,


農村鄉哥鄉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豆腐製作發展到現代已經不是單純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經過現代科技加工出來的豆腐擁有美觀、營養價值高、產品種類豐富等特點。

以前的工藝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幹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

傳統的豆腐是用石膏和滷水點成的,現代科學家已經發明瞭比石膏和滷水更好的產品——葡萄糖酸內酯。用它點出的豆腐更加細嫩,味道和營養價值也更高,而且對身體絕對沒有壞處,大家在超市見到的內脂豆腐就是用它點成的。

傳統工藝大約要投資兩三千元;現代工藝投資從兩三萬到兩三百萬不等(規模大小不同)。



啊哈影視


農村做豆腐是可以賺錢的。40市斤大豆最多80元,可做水豆腐100條——120條。每條賣3元,至少賣300元。除去水電費人工費,等,最低賺200元。半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