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進入中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上一篇講到:

基督教進入中國後,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苦難和希望並存的故事。

但這場伴隨著血與淚,傷痛和屈辱的歷史,同樣也帶來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誕生的現代科學和人文思想。

這些思想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至今我們仍享受著科學為我們帶來的恩澤。

晚晴的戰爭都有宗教戰爭的影子,基督教只是這場“神的戰爭”中的一部分,伊斯蘭教與儒家的衝突,更是血雨腥風。

伊斯蘭

伊斯蘭、基督、儒家思想,都是人類創造出眾多文明的瑰寶。

伊斯蘭進入中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伊斯蘭教是公元610年,麥加的阿拉伯商人穆罕穆德,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宗教。

在伊斯蘭教剛創教之日起,就展現出一種急劇擴張的趨勢,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擴散整個阿拉伯半島,並建立了阿拉伯帝國,隨後開始向外擴張。

之後讓我們來到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此時的伊斯蘭文明已遠高於當時的基督文明,只稍遜色於我們的儒家文明。

伊斯蘭進入中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1453年5月,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這不僅代表著羅馬千年帝國的落幕,還代表著新興伊斯蘭強權的崛起。

穆罕默德二世帶領著奧斯曼帝國,登上了伊斯蘭文明在歷史中的最高峰。

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伊斯蘭信仰者巴布爾,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王國。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莫臥兒王國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伊斯蘭教的擴張達到了巔峰。

伊斯蘭進入中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這個時期,從北非到阿拉伯半島,歐洲部分區域,整個中亞,包括印度、中國新疆地區,全部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

無論是人口,還是地區,都遠遠超過了他的其他兩個競爭對手:基督文明和儒家文明。

伊斯蘭教自從唐代就傳入中國了,但一直沒有大範圍的傳播。

蒙古人在向西擴張的時候,遇到了很多中亞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俘獲他們並把他們編入蒙古大軍,參加了對南宋的戰爭,之後這些中亞人就留在中國了,伊斯蘭教也開始在中國漸漸生根發芽了。

這些留在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人,最初被稱為回回或回民,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和如今的回族並不完全相同。

從清朝開始有民族概念之後,一直到民國,都沒有把一種信奉宗教的人歸為一個專門的民族。

不過這個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沒什麼關係,就不展開了,你只需要知道,我們本篇講的回民,是當時那些留在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遊牧民族,和如今的回族沒有半點關係。

這些人之中,雖然有一部分放棄了伊斯蘭教,並開始了中華化,但還有一批非常堅定的信奉者,沒有拋棄自己的信仰。

之後的發生衝突也源於此。

衝突

伊斯蘭教義與其他宗教的教義最大的不同,就是會對你生活中每個細節,包括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甚至如何搞個人衛生,都有規範。

這反而導致了伊斯蘭教更容易和其他的文明發生衝突,因此很難被同化或吸收。

而且其他文明, 尤其是東亞文明圈,很難理解伊斯蘭教傳播的價值觀。

清初廣西巡撫朱椿,第一次看到《古蘭經》時,也覺得無法理解,於是發動了一場文字獄,就是海福潤事件。

乾隆聽聞後,考慮到西北地區蘇起義剛鎮壓不久,回民緊張情緒尚未穩定,擔心由此激起民變而“不勝其擾”。為了大局觀考慮,只是說“此等回民愚蠢無知,各奉其教,若必鰓鰓繩以國法,將不勝其擾。”所以沒有深究。

因為伊斯蘭教是中亞遊牧民族帶來的,遊牧民族不同於定居的農耕文明,無法形成高層次的社會組織形式,所以他們的習慣是如果缺什麼東西,首先想著能不能搶過來。

如果過搶不過來,我再試著去做生意,這跟信什麼教沒關係,這就是遊牧民族的生存方式。

你看看從匈奴到蒙古,不都是這麼做的嗎?

草原遊牧文明和中原定居文明的區別,就是他們更喜歡用武力去解決問題和爭端。

所以這些從中亞來的人,難免會保留一些草原上的生存習慣,所以中原農耕文明很難理解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取向。

這就導致了和其他民族很難融合,從而引發矛盾。

而且伊斯蘭教的獨特性,又無法輕易的從屬於儒家文化下,也就導致了中國儒家士大夫階層,對此有很大的偏見。

像是林則徐就在奏摺中說:“回民良善少而頑梗多,無非聚而為盜”。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

惟回回自守其國俗,終不肯變,結成黨夥,為暴閭閻。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訓其頑獷之習,所謂食桑椹而懷好音,固難言之矣。

伊斯蘭進入中國後,對中國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由此也可以看出,伊斯蘭教從未打動過中國儒家士大夫群體。

不過明代時期,士大夫們對儒家思想非常自信,而且儒家代表著整個東亞文化圈的價值觀,所以對伊斯蘭教相對比較寬容。

這就像美國強大時,出於對自身的文化自信,從而對其他異端都相對容忍一樣。

但是滿清入關之後,清廷非常焦慮周邊國家不承認自己的合法性,說自己是夷狄,而非正統。

所謂“為君者諱”,於是開始強化對思想上的禁錮,文字獄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允許半點異端。

而就在這時,馬來遲從麥加帶回來了蘇菲神秘主義,完善了伊斯蘭教義,使伊斯蘭教提高了一個檔次,立刻吸引了很多少數民族信仰者。

由此,中國穆斯林第一次開始大規模的增加,這一派被稱為“舊教”。

之後馬明心從阿拉伯帶回了更新的哲赫忍耶教派,這一派被稱為“新教”。

這一派不僅吸引大量非伊斯蘭信徒,更是更吸引了原本傳統教派的穆斯林。

由於新教吸收了大量的傳統舊教信徒,導致了兩個教派大打出手,之後舊教以“邪教”為由把新教告發到官府,鬧到了衙門後,新教認為官府偏袒舊教,居然殺了清朝官吏。

隨後爆發了一場宏大的起義,就是蘇四十三起義,乾隆聞訊後馬上派阿桂、和坤、馬彪、伍彌泰等人率兵萬餘進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鎮壓了叛亂。

之後宣佈新教為邪教,信者必殺,但令人意外的是,新教雖然死傷眾多,被鎮壓後被迫轉入地下,但信教人數不減反增。

那些被流放的新教徒,也在各地散播開來,最後擴散到全國,到了同治年間,清朝伊斯蘭極端勢力,突然發動了一場伊斯蘭國運動,即陝甘回民起義及雲南回亂,簡稱同治回亂,可見起義威力之猛。

雖然本次起義沒有擊敗清政府,但是拖垮了清廷,間接導致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