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些富豪的“帽子厂长们”,请先建立思考再说话


职场那些富豪的“帽子厂长们”,请先建立思考再说话

图/网络

美国知名作家戴夫·格雷曾提出阈限思维,说的就是一种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熟悉和陌生之间,新思维和旧思维之间,过去和未来之间的阈限状态的思维,它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你身边有“开帽子工厂”的人吗?

我私下会把那些动辄给人贴标签、“戴帽子”的人戏称为“帽子厂长”,这也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感觉最为恰当的词。

1、表达,不得言论自由?

“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王朔《致女儿》

有一次,在公司在公司小组成员调频会议上,同事小曲认真地反映了她所总结的问题,言辞间涉及到对销售总监的不甚满意,但是条条公正。例如:

  • 不该滥用职权,正常下班时间到了,完成工作的同事还得申请下班;更加不合理的是,有的同事已经回去了,又被叫回来走一遍申请流程才放行。
  • 请正大光明地对业绩不达标的同事进行劝退,不要再额外添油加醋,甚至编造谣言对其攻击。
  • 领导要有包容大度的秉性,不要诬陷有长相优势的女同事,借工作之便吹毛求疵影响正常的工作。

当场,一个同事义正言辞提出了批评:“背后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

小曲当即愣住了,苦笑地摆摆手:“大哥,这是调频会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是充当烂好人的时候。”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类问题呢?是否也深感不得言论自由?我们一起看一下林青霞的事例,或许能有所借鉴:

林青霞有一次和友人议论电影时说道:

“××导演与×××导演有相似之处,都是大器晚成,性格中有压抑成分,对电影狂热。但是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心无旁骛,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做电影梦;另外一个过分追求名利,迷失精神方向,现在更是官方宠物。”

这段话看出,林青霞心里是有是非的,但是她不是在“说是非”,相反,她的言论显示出自己的见地和价值判断

某种东西重复出现,我们的大脑就很容易重新提取它,但它并不一定是真的。看事情要看的本质,而不是凭借表象就一律论之。

职场那些富豪的“帽子厂长们”,请先建立思考再说话


2、吐槽,就一定不对吗?

现成偏误,它指的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把单一、独立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个案当作证据。

在职场,吐槽前公司是十分忌讳的事情,一不小心就被戴上帽子了:“这人人品不行。能说上一家,哪天就能说现在这一家……”

曾经经常听到公司的好几个同事吐槽他们共同的上一家公司,也许是“人多势众”,也许是感受太强烈,所以他们会调侃间提及一两件旧事笑料。

我在旁边听着一点都没有觉得不舒服,相反觉得他们的话挺在理的,所以就找了一个机会亲自去体验了一下传说中的“垃圾”公司:

面试前大概了解了一下公司信息:大平台、10多年上市公司、办公地点在市区黄金地段,虽然所在办公楼有些老旧,但是也不孬。

接待的前台是个胶原蛋白十足的小姑娘,透着不是很成熟的中规中矩;办公环境也算ok,灰色的地毯,商务风的办公桌椅,办公区点缀着绿植,茶水间也具备;自带一份简历,HR递来统一版又填写了一份。到此,都觉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直到见了一位总监级别的面试官,画风就变了。

职场那些富豪的“帽子厂长们”,请先建立思考再说话

胖胖的中年男子,不修边幅的络腮胡,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不羁”、“有风格”,也许因为胖,很不端正地倚在椅子上:“好吧,你来面试的?说说吧”

等到我说到学历时候,这位面试官便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正在读MBA,而且快要结业了……我停下来听着,点头微笑着。

终于轮到我说话了,我继续说自己是来面试地产前期策划,之前都服务过哪些项目、有哪些作品。结果这位面试官又打断了我的话,说道:“嗯!你不适合做案场策划。”

我点头,又做了一下补充“我个人比较倾向前期工作,所以我这次面试的岗位是前期策划呢。”完了呢,不知怎么触怒了他,嗓门瞬间提起来:“我说过你是面试案场策划吗?你都听不懂我的意思还怎么对接工作?”

一时间竟也不知道该拂袖而去呢,还是和前台小姑娘一样中规中矩地完整面试完。奇葩的面试结束后,已是疲惫不堪,我也见识到了“垃圾”公司的某种独特存在,印证了同事所说的不少槽点

有的公司问题未必都是面试阶段就能发现的,可能需要入职一段时间才发现问题。当你发现公司和自己的期望不相符的时候时间也浪费了,你再重新找工作还会给自己带来难堪,又是一顶“这个人不稳定、没有企业忠诚度”吧啦吧啦。

现实中有不少迷茫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当无人指点他们的时候,也许只能通过从网上搜索一些有限的信息,要么就只能以身试水。如果他们能早些多一点对公司的了解就能很好地避掉一些弯路不是吗。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 贝特朗·罗素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所以,我们不该拘泥于表面,有些问题就该拿出来讨论的,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要过多担心别人的论断,更不要随意定罪他人。

职场那些富豪的“帽子厂长们”,请先建立思考再说话

3、结语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从来如此,便对吗?”

你越来越难看到独树一帜的见解,很多人并不具备自己的评价体系,而是将二手逻辑通用之。殊不知任何理论都有边界,是在特定情况下方可成立的

那么如何重塑完善思维模式呢?

  • 保持空杯的心态,爱因斯坦说:“当我们的知识之圆扩大之时,我们面临的未知圆周也一样。” 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与不同的人交流、借着他们去打开思维,才能看到视野局限之外的东西。
  • 不同的精神食粮滋养不同的认知和思维,保持开放心态,借着好的书籍开启理性思维和理解新理论事物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