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老,情難絕。《千秋歲·數聲鶗鴂》


天不老,情難絕。《千秋歲·數聲鶗鴂》

惜春更把殘紅折


千秋歲·數聲鶗鴂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作品簡介】

《千秋歲·數聲鶗鴂》是宋代詞人張先的作品,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和堅決不移的信念。上闋寫暮春景色:雨輕風緊,催落繁花;杜鵑啼血,呼喚著春天完結,造成濃重的感傷氣氛。惜春的詞人,在花叢中尋找並採摘著殘花,傳神地刻畫出詞人傷春惜花的拳拳真情。接著以飄零的楊花,寫春之落寞及心之寒冷。下闋抒情:“不老”的“天”與“難絕”的“情”相對比,再以“千千結”的“雙絲網”比憂思百結的愁心,將愁情怨懷錶達得淋漓盡致。最後以夜將盡的孤燈景象作結,讓整個的抒情氛圍籠罩在漆黑的深淵中,很富抒情效果。全詞含蓄髮越,體現了張先的詞風。


【註釋】

①鶗鴂(tíjué):即子規。《離騷》:"恐鶗鴂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勞。

②永豐柳:永豐:坊名,當在洛陽。白居易《楊柳詞》:"永豐東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③花飛雪:指柳絮。

④么弦:發音細小的琴絃。

⑤孤燈滅:一說"凝殘月。

【翻譯】

數聲杜鵑悲切切,又一次報告春光去也,春花枯寂。愛惜春天,更應該把殘花折下收藏起。正是梅子青澀時,雨絲霏霏,風兒是那麼驟,那麼急。那永豐柳呀,趁無人處盡日裡撒花播雪。

切莫彈撥那琵琶的么弦,怨到極限,那弦兒能訴會說。天不會老,情難以絕。心兒就像那雙絲編制的網,中間織有千千個連心結。春宵過去,殘留的月色凝灑大地,東窗尚未露晨曦。


天不老,情難絕。《千秋歲·數聲鶗鴂》

圖一

【賞析】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從“又”字看,他們相愛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於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徵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於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便是災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換頭“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么弦,琵琶第四弦。弦么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這個情網裡,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繫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詞牌簡介】

  

《千秋歲》,詞牌名。唐教坊大麴有《千秋樂》調。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此曲題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宮上表請定此日為千秋節,可能由此產生《千秋樂》調。

  

宋人根據舊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節》、《千秋萬歲》。仄韻雙調,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韻。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餘句式全同。另有遊仲文詞名《千秋歲》,即《念奴嬌》。

  

《宋史·樂志》入“歇指調”。《張子野詞》入“仙呂調”。一般以《淮海長短句》為準。別有《千秋歲引》,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


天不老,情難絕。《千秋歲·數聲鶗鴂》

圖2

【格律】

  

  定格對照例詞:【北宋】黃庭堅《千秋歲·苑邊花外》

  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韻)。

  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

  平仄仄,平平仄(韻)。

  飛騎軋,鳴珂碎。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韻)。

  齊歌雲繞扇,趙舞風迴帶。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

  嚴鼓斷,杯盤狼籍猶相對。

  仄仄平平仄(韻),平仄平平仄(韻)。

  灑淚誰能會?醉臥藤陰蓋。

  平仄仄,平平仄(韻)。

  人已去,詞空在。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韻)。

  兔園高宴悄,虎觀英遊改。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韻)。

  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