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終迎來一縷春風。


以往國常會提了降準,最晚當週末降準就會落地,一般是週五,這次也不例外。但從意義上講,這次降準顯然更特殊。


全球疫情擴散引發金融海嘯,國內市場也恰好進入震盪期,經濟下行數據也越來越近,這個時候降準能否扭轉經濟下行趨勢?能否給市場再添一把火?未來經濟樓市走向如何?騰訊大粵網聯合智訊財經、智房商學院特邀易居克而瑞深圳區域總經理陳洪海展開理性探討。


“後疫情時代” 經濟、樓市影響幾何


“黑天鵝”疫情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目前,工業和交通等活動大幅度放緩,會拉低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預計下半年將趨於好轉。


01


經濟穩中求進的趨勢不會改變


從短期來看,受推遲復工等因素影響,疫情對經濟衝擊明顯。


從長期看,考慮到生產資料依然存在,生產設備、技術並沒有損失,生產力的基礎未受影響,所以隨著疫情的好轉,居民、企業生產力都將恢復。


同時,我國目前經濟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約束,而非供給不足。從以上角度來看,疫情的長期影響不大,經濟穩中求進的趨勢不會改變。


關於央行上週五宣佈降準釋放5500億——


一般週三國常會提了週五必降,核心原因是2018年以來經濟加速下行,CPI雖然高,但其實有通縮壓力,所以政策一直在寬鬆,疫情加速了這種寬鬆。降準有助於保障銀行放貸。海外暴跌有一定的間接影響,一是加大了國內壓力,二是美聯儲等各央行加速降息,給我們也製造了降息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年內再次降準,這一政策加大對經濟大環境的扶持,會對房地產周邊有所利好,進而提振樓市信心。


不過,房價也得結合基本面來看,短期看整個房地產處於政策寬鬆週期,降準只是其中一個動作,市場算是階段性底部,疫情過後交易會明顯回暖,部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核心房產房價會反彈。


因此,其本質並不是為了放鬆樓市調控,對樓市的利好影響也會表現得比較溫和。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政策基調下,未來幾個月的房地產信貸政策仍將趨嚴。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02


疫情期間樓市供應成交幾乎腰斬


從全國市場數據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多數房企到2月中下旬才陸續復工,新房供求持續走低,半數以上城市0供應;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項目售樓處由線下紛紛轉投線上,但簽約備案無法線上對接,根據克而瑞監測的27城數據來看,總體成交面積同、環比繼續銳減8成左右。


➤供應層面:環比下跌92%,二三線降幅擴大,超半數城市零供應


2月,27個重點城市新增供應面積85萬平方米,環比大幅下降92%,同比亦降85%,整體供應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18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降了81%和86%。本該迎來“返鄉置業”高峰期的二三線城市,本月新增供應面積6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93%,同比下跌85%,降幅較1月顯著擴大,半數以上城市0供應,推盤量最多的福州也不超過15萬平方米,疫情對於樓市供應的負面影響不言自明。


目前來看,2月仍有供應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典型城市有福州、佛山、常州、東莞等,這些城市目前的疫情基本可控,加之2月中旬也迎來的房企復工的高峰期,因而還是能夠保證少量供應。


➤成交層面:同、環比皆銳減8成左右,多數城市月成交面積不足10萬方


因供應顯著縮量,加之疫情恐慌情緒蔓延,2月樓市成交依舊下行。

27個重點城市整體成交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仍跌77%,顯著不及2019年月均。


一線城市總成交僅為29萬平方米,環比下跌82%,同比下降73%,二三線城市總成交211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降了78%和84%,多數城市2月成交量不足10萬平方米,尤其是疫情“重災區”,寧波、重慶、武漢,人們的重心均在“抗疫”,購房意願寥寥,加之售樓處開放情況不佳,2月均為0成交。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從灣區數據來看: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九城供求均下滑明顯,為近年來歷史最低值,1、2月份供應同比分別下降54%和72%,而成交降幅則分別為18%和71%,均價受廣州、佛山、深圳等少量高價盤成交帶動,成交均價呈現上漲態勢。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為了更明顯對比此次疫情對灣區樓市影響,因此將灣區2019-2020年1-2月份數據進行對比(都有春節月),2020年1-2月灣區九城總計供應335.62萬方,同比下滑60%;共計成交量430.13萬方,同比下滑37%,供應成交幾乎腰斬。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從灣區各城市影響程度來看:供求量雙跌,其中深莞惠影響幅度較小,主力跌量在30%之內,廣佛肇供求縮量在60%左右,珠中江在45%左右。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疫情過後,一二線城市房價分化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疫情結束後樓市將逐步回暖,但“小陽春”難現。


一二線城市房價走勢預判:目前,2月份全國商品住宅價格統計局尚未公佈,但從1月份數據來看,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1月份一線城市同比上漲3.8%,漲幅與上月相同。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同比分別上漲6.9%,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4,漲幅已連續9個月回落。


因此,預計疫情後一線城市房價趨穩,二線城市房價會微降,一方面和供給端房企降價走量有關;另一方面和需求端購房者購買力退坡有關。


2020年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疫情後經濟樓市走向的N個猜想


後市走勢,深圳樓市又將如何自救


未來,一城一策的態勢未來不會改變。房住不炒、先抑後揚、以價換量、流動性危機 、合作收併購增多。


深圳樓市,作為一線城市:


行業層面 房住不炒總基調不變,仍遵循“一城一策”的原則,但地方政府將通過優化部分區域 調控政策 以穩定市場經濟,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置業者購房信心低落情緒將在短期內持續,或直接導致房企出貨意願弱,上半年新增供應收窄成趨勢,且成交低位,但新房市場“先抑後揚”可能性較大。


企業格局 營銷手段多樣,主要圍繞“以價換量“展開,釋放優惠信號,低折扣製造話題,吸引購房者,就償債壓力大的房企為緩解現金流壓力,其表現尤為突出;目前各地方政府多出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度過難關等相關支持政策,但中小企業、 現金流壓力明顯企業、拆債壓力較大且融資難度大的企業仍面臨諸多問題,後市或面臨流動性危機。


投資變化 在疫情影響下,房企或將重新審視今年投資計劃,重新摸爬意向城市投資價值,調整不合理投資邏輯;資金壓力明顯型房企或釋放部分項目,直接導致收併購情況增多;尋求合作伙伴,化解難出行難看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