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時做到哪幾點?

騎豬逛超市2


謝謝您的問題,因為我是小學語文老師。因此,我的回答只針對小學語文。

一,什麼是精讀

《課標》指出: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葉聖陶《前言》:"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點,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那麼,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所以說精讀:就是深入細緻地研讀。精讀不僅語文課是主體,也是準備,為中段和高段學習略讀和瀏覽打基礎。

二,精讀課文策略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為例

(一)抓主線

本文的主線就是:伯父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為別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兒童、車伕、女傭及勞苦大眾;“為自己想得少”,即為揭露社會黑暗,抨擊反動派的罪惡,同情救助勞動人民,不怕“碰壁”、“一點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為這樣伯父才會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所以,就有了“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輓聯、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這樣抓主線精讀,即有提綱式引領,又能層層遞進。有幾個好處:首先,避免了長篇課文,分小節教學的分散性,也節約了大家的教學時間。其次,給學生一個學習策略,這樣的文章可以用抓主線的方法閱讀,學會了一種技巧。

(二)抓細節

如果抓主線,會讓聽者有種“粗”的感覺。這時候,得抓細節了,也就是本文中的所表達的情感的層層遞加:自身——身邊——身外(他人),可以把: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作者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這兩部分淡化處理,畢竟是自己家裡人,寫家裡人,也就是寫自己人,違背了“這麼多人的愛戴”伯父。

因此,重點講解: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伕、關心女傭阿三,特別是伯父熱情地救助和幫助黃包車伕。為了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悟到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個人形象,體現出魯迅先生的偉大。這時候,就抓住救治受傷車伕的情景,連用九個動詞——“扶、蹲、半跪、拿、夾、拿、洗、敷、扎”,先讀,邊讀邊畫出,最後直接在課堂表演,而後寫感悟並在同學們面前讀來加深理解和體會。

這樣抓細節描寫,突出了語文的特點讀、說、寫等特點,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給學生一種情感的培養,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三)抓填充

光不能以文本教學生,而要做好文本的填充。“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作者認真讀書”時,魯迅先生推薦的書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借鑑,先是《水滸傳》,然後是《表》和《小約翰》。這時候,你會怎麼想呢?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已經覺悟出一個孩子的教育,不能侷限於中國的傳統,而要著眼於國際視野。通過幾本書籍的描述,教師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書育人更要有國際眼光。

誠然,精讀課文的方法較多,我以這篇課文列舉了幾點感受,希望大家能借鑑到。最後我想說,語文教學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並且多運用有效的方法來上好一堂語文課。共勉!!!


浪淘盡權


給你分享一下高三學姐的讀書方法吧。你問的是課文,那我們就先來說課文。第一遍,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瞭解它在講什麼。第二遍,帶著註釋去讀課文,現在的課文下面都有很多註釋,基本可以滿足需求。第三遍的話就要帶上筆去讀了, 把你認為好的句子勾出來,寫下你自己的問題。第四遍,帶著課後問題去讀,也要帶著你自己的問題去讀,可以加深你對課文的思考。

這樣讀比較麻煩,但是確實可以讓你對課文的印象加深,有助於提高你對閱讀理解的把握。

小學姐寫的不好,可能也有點囉嗦,還是可以參考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