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襄公二十五年》發生在公元前548年,周靈王二十四年期間。主要記述了十三件事:一是齊國崔杼侵犯魯國北部邊境,無功而返。二是追述了崔杼弒君的原因。三是晉平公在夷儀會盟,征伐齊國。四是鄭國征伐陳國,迫使陳哀公投降。五是諸侯在重丘結盟。六是舒鳩人背叛楚國,楚軍征伐舒鳩,滅掉舒鳩。七是衛獻公進入夷儀居住。八是鄭國子產到齊國獻捷。九是鄭簡公去到晉國拜謝。十是楚國進行人口、經濟普查。十一是吳王諸樊征伐楚國,結果在巢城戰死。十二是晉國程鄭去世,子產才瞭解然明。十三是衛獻公從夷儀派人告訴寧喜復位之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經】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夷儀。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秋八月己巳,諸侯同盟於重丘。公至自會。衛侯入於夷儀。楚屈建帥師滅舒鳩。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十有二月,吳子遏伐楚,門於巢,卒。

【傳】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公患之,使告於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使民不嚴,異於他日。」齊師徒歸。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三之《大過》三。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困於石,往不濟也。據於蒺藜,所恃傷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無所歸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遂取之。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晉也,曰:「晉必將報。」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

夏五月,莒為且於之役故,莒子朝於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乙亥,公問崔子,遂從姜氏。姜入於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勿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幹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祝佗父祭於高唐,至,覆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申蒯侍漁者,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我將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與之皆死。崔氏殺融蔑於平陰。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嘆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栽之,與申鮮虞乘而出,鮮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暱,其誰納之?」行及弇中,將舍。嬰曰:「崔、慶其追我!」鮮虞曰:「一與一,誰能懼我?」遂舍,枕轡而寢,食馬而食。駕而行,出弇中,謂嬰曰:「速驅這!崔、慶之眾,不可當也。」遂來奔。崔氏側莊公於北郭。丁亥,葬諸士孫之裡,四翣,不蹕,下車七乘,不以兵甲。晉侯濟自泮,會於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齊人以莊公說,使隰鉏請成。慶封如師,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晉侯許之。使叔向告於諸侯。公使子服惠伯對曰:「君舍有罪,以靖小國,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侯,將使衛與之夷儀。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鄭人怨之,六月,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陳侯扶其大子偃師奔墓,遇司馬桓子,曰:「載餘!」曰:「將巡城。」遇賈獲,載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車。公曰:「舍而母!」辭曰:「不祥。」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師無入公宮,與子產親御諸門。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陳侯免,擁社。使其眾,男女別而累,以待於朝。子展執縶而見,再拜稽首,承飲而進獻。子美入,數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秋七月己巳,同盟於重丘,齊成故也。趙文子為政,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穆叔見之,謂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齊崔、慶新得政,將求善於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楚薳子馮卒,屈建為令尹。屈蕩為莫敖。舒鳩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吳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師先,子強、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帥左師以退。吳人居其間七日。子強曰:「久將墊隘,隘乃禽也。不如速戰!請以其私卒誘之,簡師陳以待我。我克則進,奔則亦視之,乃可以免。不然,必為吳禽。」從之。五人以其私卒先擊吳師。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復逐之,傅諸其軍。簡師會之,吳師大敗。遂圍舒鳩,舒鳩潰。八月,楚滅舒鳩。衛獻公入於夷儀。鄭子產獻捷於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出,至於今是賴。桓公之亂,蔡人慾立其出。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於莊、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憑陵我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不竟,而恥大姬。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陳知其罪,授手於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侵小?」對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闢。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佈命,曰:『各復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士莊伯不能詰,復於趙文子。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也!」楚蒍掩為司馬,子木使庀賦,數甲兵。甲午,蒍掩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滷,數疆潦,規偃豬,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賦。賦車籍馬,賦車兵、徒卒、甲楯之數。既成,以授子木,禮也。十二月,吳子諸樊伐楚,以報舟師之役。門於巢。巢牛臣曰:「吳王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我獲射之,必殪。是君也死,強其少安!」從之。吳子門焉,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卒。楚子以滅舒鳩賞子木。辭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以與蒍掩。晉程鄭卒。子產始知然明,問為政焉。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子產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見蔑之面而已,今吾見其心矣。」子大叔問政於子產。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後』者,寧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會於夷儀之歲,齊人城郟。其五月,秦、晉為成。晉韓起如秦蒞盟,秦伯車如晉蒞盟,成而不結。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譯文

二十五年春,齊國崔杼率領軍隊征伐我魯國北部邊境,以報復孟孝伯侵犯齊國那次戰役。魯襄公很擔憂,派人報告晉國。孟公綽說:“崔子將要有大志,不在於不利我,必然會很快回去,擔憂什麼呢?他來也不侵擾,使用民眾不嚴厲,和以前不一樣。”齊軍來後徒然而歸。齊國棠公的妻子,是東郭偃的姐姐。東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棠公死,東郭偃為崔武子駕車去弔唁。崔武子見到棠姜很美,就讓東郭偃為他娶過來。東郭偃說:“男女婚配要辨別姓氏,如今您是丁公的後代,下臣是桓公的後代,不可以。”崔武子占筮,遇《困》卦變《大過》卦。太史都說“吉祥”。拿給陳文子,陳文子說:“丈夫從風,風隕落妻子,不可以娶,而且其《繇》辭說:‘其沉溺於樂器之間,就等於是被困在蒺藜中;其進入自己的王宮,見不到自己的妻子,這就是有兇的表現。’沉溺於樂器,前往就不會成功,被困在蒺藜中,所依靠的就會使人受傷;進入自己的王宮,見不到自己的妻子,這就是有兇的表現,就會無所歸宿。”崔武子說:“寡婦有什麼害處?他的前夫已經承擔了。”於是娶棠姜為妻。齊莊公與棠姜私通,屢次到崔家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賞賜給人。侍者說:“不可以。”齊莊公說:“不是崔武子的帽子,難道就沒有帽子了?”崔武子因此懷恨,又因為齊莊公乘晉國動亂間隙征伐晉國,說:“晉國必然會來報復。”於是打算殺死齊莊公以取悅於晉國,但沒有獲得機會。齊莊公鞭打侍人賈舉,而又親近他,賈舉就為崔武子找機會刺殺齊莊公。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夏五月,莒國因為且於戰役的緣故,莒子到齊國朝見。甲戌日,齊莊公在北郭宴請莒子。崔武子推說有病不能辦事。乙亥日,齊莊公詢問崔武子,乘機又與棠姜幽會。棠姜進入室內,和崔武子從側門出去。齊莊公拍著楹柱唱歌。侍人賈舉制止隨從入內而自己進入,關閉房門。甲士們鼓譟,齊莊公登上高臺請求,甲士們不允許,齊莊公請求結盟,甲士們也不允許。齊莊公請求到太廟裡自殺,甲士們也不允許。都說:“君主的臣子崔杼患病,不能聽命,這裡靠近君主的公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亂的人,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齊莊公翻牆,甲士們射箭,射中股,墜下,於是殺死了他。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都被殺死。祝佗父在高唐祭祀,來到,覆命,不脫官帽就在崔武子家被殺死。申蒯是管理漁業的人,退出來,告訴家臣主管說:“你帶著我的妻兒老小逃走,我準備一死。”他的家臣主管說:“逃走,就是違反了先生的最佳行為方式。”於是與他一起自殺。崔武子在平陰殺死鬷蔑。晏子站立在崔武子家大門外,守門人說:“您要死嗎?”晏子說:“難道只是我一個人的君主,我要死嗎?”守門人說:“走嗎?”晏子說:“這是我的罪過,我要逃亡嗎?”守門人說:“回家嗎?”晏子說:“君主死了,我回哪兒?統治民眾的人,豈能侵犯民眾?社稷是主要的。臣服於君主的人,豈能只為餬口?社稷是養育民眾的,所以君主為社稷而死,那麼就死去,為社稷逃亡,那麼就逃亡。如果為自己而死去,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私下親暱的人,誰敢承當?而且人們有君主而殺死他,我哪裡能為他而死?但又能回哪裡去呢?”守門人開了大門晏子進入,頭枕在屍體上大哭。起來,往上跳三次後出去。有人告訴崔武子說:“必須殺了他。”崔武子說:“他是民眾仰望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盧蒲葵逃奔到晉國,王何逃奔到莒國。叔孫宣伯在齊國時,叔孫還把他的女兒嫁給齊靈公,受到寵愛,生了齊景公。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丁丑日,崔杼擁立齊景公為君主而自己為輔相,讓慶封為左相,與國人在太宮結盟,說:“有不親附崔杼、慶封的……。”晏子仰天嘆息說:“我晏嬰如果不親附忠君利國的人,有如不親附上天。”於是歃血為盟。辛巳日,齊景公與大夫們以及莒子結盟。太史記載說:“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了他。他的弟弟接著這樣寫,因而被殺二人,他們的弟弟又這樣寫,崔杼就放了他。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拿著同樣的竹簡前往,聽說已經如實記載了,才返回去。閭丘嬰用車帷幔捆綁妻子而裝上車,和申鮮虞坐一輛車逃走,申鮮虞把閭丘嬰的妻子推下車,說:“君主昏庸而不能匡正,危險而不能救援,死而不能一起死,只知道藏匿自己親暱的人,有誰肯接納我們?”走到弇中,準備住宿。閭丘嬰說:“崔杼、慶封在追我。”申鮮虞說:“一對一,誰能讓我害怕?”於是住下,頭枕馬鞍而睡。餵馬而後自己飲食,駕車而走到弇中,告訴閭丘嬰說:“快趕馬。崔杼、慶封的人多,不可抵擋。”於是逃奔到魯國來。崔氏把齊莊公的棺材放在北邊外城。丁亥日,安葬在土孫之裡。用了四個棺飾,不留通道,陪葬下等戰車七輛,不帶兵甲。晉平公渡過泮河,在夷儀會盟,征伐齊國,以報復朝歌那次戰役。齊國人以莊公事解說,派隰鉏去請求平定。慶封去到軍中,把男女分開。把齊國宗廟裡的器具、樂器送給晉平公。凡是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大夫、百官正長、師旅及留守的人,都送給禮物。晉平公也允許了。派叔向報告諸侯。魯襄公派子服惠伯回答說:“君主赦免有罪,以安定小國,是君主的恩惠。我們君主聽聞命令了。”晉平公派魏舒、宛沒迎接衛獻公,準備把夷儀給予衛獻公居住。崔杼制止衛獻公的妻子兒女,來謀求五鹿這個地方。當初,陳哀公會合楚王征伐鄭國,在陳國軍隊經過的路上,堵塞水井,砍削樹木,鄭國人很怨恨。六月,鄭國子展、子產率領七百輛戰車征伐陳國。夜晚突然奇襲陳國都城,攻進城中。陳哀公挾帶太子偃師逃奔到墓地,遇見司馬桓子,說:“載上我們。”司馬桓子說:“我要巡視城防。”遇見賈獲,載著母親及妻子,賈獲讓母親及妻子下車,把車輛交給陳哀公。陳哀公說:“放棄你的母親。”賈獲推辭說:“不吉祥。”和妻子扶著母親逃奔到墓地中,免除了災禍。子展命令軍隊不要進入衛獻公宮室,與子產親自守衛宮門。陳哀公派司馬桓子把宗廟器具送給他們。陳哀公免除官服,抱著社稷牌位,讓民眾男女分別隨從,在朝廷上等待。子展拿著繩子進見,再拜稽首,捧著酒杯進獻。子產進來,點數俘虜後出去。祝宗舉行祓祀,司徒交出民眾,司馬交出兵節,司空交出土地,於是回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秋七月己巳日,諸侯在重丘結盟,這是因為齊國平定的緣故。趙文子執政,命令減輕諸侯的貢品,而注重禮儀。穆叔進見,告訴穆叔說:“從今以後,戰爭可以減少或消除了。齊國的崔杼、慶封新近當政,將向諸侯謀求友善,武與楚國令尹相知,如果恭敬執行禮儀,用文明辭令引導,以安定諸侯,兵災就可以消除了。”楚國薳子馮去世,屈建擔任令尹,屈蕩擔任莫敖。舒鳩人終於背叛楚國,令尹屈建率軍征伐,到達離城,吳國人救援。屈建於是以右翼部隊先行,子強、息桓、子捷、子駢、子盂率領左翼部隊後退。吳國人處在兩軍之間七天。子強說:“時間久了就會下陷並狹隘,狹隘就會被擒獲,不如速戰。請求用我個人的士兵去引誘,你們挑選精兵等我,我能攻克就前進,我逃奔你們也看著,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俘,要不然,必然被吳國擒獲。”大家聽從了。五個人帶領他們的個人士兵攻擊吳國軍隊,吳軍逃奔,登山遠望,看見楚軍沒有後繼,就重新追逐,靠近楚軍,精兵會合,吳軍大敗。於是包圍舒鳩,舒鳩人潰散。八月,楚國滅掉舒鳩國。衛獻公進入夷儀。鄭國子產向晉國獻捷報,穿著軍服處理事務。晉國人詢問陳國的罪行。子產回答說:“從前虞閼父擔任周國陶正,以服從侍奉先王。我們先王依賴其利器使用,因為他們是神明的後代,就把大女兒太姬許配給胡公,而封他在陳地,以具備三種恭敬。那麼陳國就是出自周國,到今天還依賴周國。陳桓公時發生動亂,蔡國人想要立他們的後代,我們先君莊公奉事五父而擁立,蔡國人殺了他,我們又與蔡國人奉事擁戴厲公。到了莊公、宣公時代,都是我們所擁立。夏氏的動亂,成公逃亡動盪,又是我們讓他回國,這是君主所知曉的。如今陳國忘記周國的大德,蔑視我們大的恩惠,拋棄我們姻親,仗恃楚國軍眾,以依靠其侵犯我敝邑,不讓安寧得逞,我國因此而有去年請求征伐的報告,但沒有獲得允許,反倒有陳國進攻我國東門的戰役。在陳軍經過的路上,水井被堵塞、樹木被砍削。敝邑非常畏懼不敢競爭,但羞恥太姬被辱,上天誘導正派,啟發敝邑之心。陳國知道他們的罪過,會在我國受到懲罰。因此我們敢於獻功。”晉國人說:“為什麼侵犯小國?”子產回答說:“先王的命令,只要罪過所在,各有法律,而且從前天子的土地方圓一千里,列國的土地方圓一百里,以此遞減。如今大國土地多到方圓幾千裡,如果不是侵犯小國,怎麼得到的呢?”晉國人說:“為什麼穿著軍服?”子產回答說:“我先君武公、莊公擔任周平王、周桓王卿士。在城濮戰役中,晉文公發佈命令,說:‘各自恢復原職。’命令我文公穿著軍服輔助周王,以接受楚國俘虜獻給天子,這就是我不敢廢棄王命的緣故。”士莊伯不能再質問,於是向趙文子回覆。趙文子說:“他的言辭順理,觸犯就不吉祥。”於是接受獻捷。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冬十月,子展輔相鄭簡公去到晉國,拜謝伐陳之功。子西再次征伐陳國,陳國與鄭國媾和。孔子說:“《志》書上說:‘言語用來完成意願,文明用來完成言語。’不言,誰能知曉其意願?言說不文明,就像行路不遠行。晉國為霸主,鄭國進入陳國,不善言詞就不能成功,要謹慎言辭啊。”楚國蒍掩擔任司馬,子木讓他具備賦稅,檢點裝甲兵器。甲午日,蒍掩記載土田,度量山林,計算湖澤出產,辨別土堆山陵,標記純粹的鹽鹼地,計算邊疆水淹地,規劃蓄水池,劃分原野防地,在低溼地及沼澤地放牧,在富足肥美的土地上劃分井田,衡量收入修正賦稅,貢賦車輛,登記馬匹,貢賦車輛兵器、步兵兵器、盔甲盾牌的數量。完成後,交給子木,符合禮儀。十二月,吳王諸樊征伐楚國,以報復水軍戰役。進攻巢城城門。巢牛臣說:“吳王勇敢而輕率,如果開啟城門,他將會親自攻門,我射他,必然能殺死他,君王死了,疆土就能安定了。”眾人聽從。吳王攻門,巢牛臣隱藏在短牆後射箭,吳王死了。楚康王由於滅亡了舒鳩國而獎賞子木。子木推辭說:“這是先大夫蒍的功勞。”因此賞賜蒍掩。晉國程鄭去世,子產才開始瞭解然明,向他詢問執政。然明回答說:“把民眾看成兒子一樣,看見不仁愛的人就誅殺,就像老鷹追殺鳥雀一樣。”子產很高興,將此話告訴子太叔,而且說:“以前我見到的只是然明的面孔,如今我見到了他的心。”子太叔詢問政事於子產,子產說:“政事如同農事,日夜思考之,思考其開始而成就於最終,早晚而行為,行為不超越所思考的,就像農事有界限一樣,過錯就會很少。”衛獻公從夷儀派人告訴寧喜復位之事,寧喜承許了。太叔文子聽說後,說:“嗚呼,《詩經》所謂‘我窮盡了也不會與你計算,你何必顧恤我的以後’的意思,寧先生可以說是不顧恤後代了。難道可以嗎?大概不可以吧。君子的行為,要思考其結局,要思考其反覆。《書》上說:‘謹慎開始恭敬結局,最終不會困窘。’《詩經》上說:‘早晚勤勉不鬆懈,全心侍奉賢宣王。’如今寧先生看待君主不如弈棋,他怎能免除禍患呢?弈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戰勝對手,而何況安置君主而不能決定呢?必然不能免除禍患了。九代相傳的卿族,一下而滅亡,可悲哀呀。”在夷儀會盟當年,齊國人在郟地築城。當年五月,秦國、晉國講和。晉國韓起去到秦國參加結盟,秦國伯車去到晉國參加結盟。兩國講和但不牢固。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註釋

1.蒺藜:(jí極li離)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在地面上,開小黃花,果實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藥。《易·困·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楚辭·七諫》:“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辭海·草部》:“蒺藜,亦稱‘刺蒺藜’,‘白蒺藜’。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我國各地均產,長江以北最普遍。”這裡用指為草本植物之意。

2.嫠:(lí釐)《左傳·昭公十九年》:“莒子殺其夫,已為嫠婦。”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兮嫠婦。”這裡用為寡婦之意。

3.翣:(sha煞)古代棺飾。垂於棺的兩旁。《周禮·女御》:“後之喪持翣。”《周禮·御僕》:“大喪持翣。”《周禮·縫人》:“衣翣柳之材。”《莊子·德充符》:“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禮記·檀弓上》:“飾棺牆,置翣。”《禮記·檀弓》:“設蔞翣。”《荀子·禮論》:“無帾絲歶縷翣,其貌以象菲、帷、幬、尉也。”《說文》:“翣,棺羽飾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從羽,妾聲。”這裡用為棺材裝飾物之意。

4.蹕:(bì必)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周禮》:“大祭祀、喪祀之事,設門燎,蹕宮門廟門。”《漢書·梁孝王武傳》:“出稱警入言。”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九十六講: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