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河西走廊,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從地圖上看,西北各省中只有甘肅,有一處狹長的版圖夾在青海、內蒙、新疆三省中,這片狹長地帶就是河西走廊。

而在兩千年前,青海、內蒙、新疆三個省份並不在中原王朝治下,這三片廣袤的領土分別由羌人、匈奴、西域諸國統治。彼時匈人盤踞在大漢王朝北部,佔有從蒙古高原直到貝加爾湖的廣闊草原,不斷襲擾漢朝邊疆,而西邊的羌人則與匈人聯盟,把漢人圍困在東亞的土地上,漢匈之爭從漢高祖始,前後百餘年,最終以漢朝的大獲全勝告終。而在漢朝的勝利當中,張騫作為先驅者,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與地位。

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關鍵性主要在於其地理位置之特殊。往北是內蒙古高原,往南是祁連山和青藏高原,而河西走廊的出口便是西域諸國,如月氏(讀rouzhi)、大夏、烏孫等國。當時匈奴羌人皆與漢朝為敵,漢朝唯一可以聯合的力量就是西域諸國,如果要將匈奴人逐出漠北,先前被匈人驅逐的月氏人無疑是最好的盟友。但古代消息傳播極慢,漢朝並沒有任何關於西域的信息。

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公元前139年,剛剛即位的漢武帝決定北擊匈奴,於是派遣張騫通過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而這時的西域處於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治下,張騫的使團出發不久,就被匈奴人俘虜,被一路押往漠北的匈奴王庭。匈奴這時的最高統治者軍臣單于聽說了張騫此行要去尋找月氏的下落,大怒,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於是扣下張騫,逼張騫在匈奴住下。這一住,就是十年。這十年間,軍臣單于軟硬兼施,希望張騫歸附匈奴,為自己所用,甚至還嫁給張騫一個匈奴妻子。在當時的北方邊境,常常有不得意的漢人貴族或失去土地農民逃往匈奴,而匈奴則在這些漢人的幫助下建立起對於草原地區的統治,張騫智勇雙全,飽讀詩書,無疑將會是單于的得力助手。但這十年間張騫並未妥協,而是在匈奴人中尋找逃脫的機會。公元前129年,也就是張騫被俘的十年後,張騫和倖存下來的嚮導堂邑父逃出匈人疆域,繼續西行尋找月氏。而此時月氏人在烏孫的攻勢下只得繼續西遷,征服了大夏國(巴克特里亞),在中亞定居。月氏此時分為五部,五部之一的貴霜即為後來貴霜帝國的前身。月氏王見到張騫,告訴他月氏人既已定居,也無意與漢朝聯合,重回故土。張騫此行雖然沒有達到當初的目的,但也充分了解了西域諸國的形勢,還在大宛國發現了一種可以用於建立騎兵部隊的馬,是為汗血寶馬。張騫在月氏逗留一年後啟程返回長安,他決定繞道從羌人地域回國,卻在路上又被匈奴騎兵俘虜。

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而張騫不知道的是,在他被俘的第五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決心不再等候他的消息,而是直接揮師北擊匈奴。經過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漢朝國力空前強盛。自七十年前白登之圍後,漢朝一直被迫採取和親政策以維持北方邊境穩定,匈人給漢人帶來的屈辱一直是壓在大漢天子身上的重擔,如今漢武帝決定一雪前恥,主動出擊。但由於消息洩露,“馬邑之謀”被擱置了。 公元前129年,也就是張騫逃出匈奴的那年,匈人再次南下襲擾邊境,漢軍兵分四路主動迎擊匈奴。衛青所率一部在龍城擊敗匈奴,俘獲匈人千人,這是漢朝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俘虜匈奴軍人。

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趁機帶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張騫此行帶回的是西域諸國的具體情況,精確的西域地圖,還有各種西域地域種植作物的種子。張騫通西域,使得北擊匈奴的戰略化為更加精確的具體行動。公元前119年,霍去病、衛青率兵深入漠北,擊潰匈奴主力。驃騎將軍霍去病在匈奴聖地狼居胥山祭祀天地,“而漠南無王庭”。

張騫通西域——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西行

對匈奴戰爭的勝利使漢朝佔據了河西走廊,開闢了通往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的道路,這條路也是蜿蜒了數千年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這場十幾年的死鬥中,張騫既非運籌帷幄的統治者,也非出生入死的軍人,他只有對故國無限的忠誠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從今天的西安到甘肅西北,從內蒙古到新疆再到阿富汗,張騫用兩隻肉做的腳,走出了漢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