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赤峰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抓好農牧業復工復產,保春耕、保生產事關民生、事關大局。入春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做到“兩手抓、兩手硬”,推動農牧業生產快速恢復,截至3月26日,全市650家規模以上農牧業產業化企業開復工率達到89.4%,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嚴格措施抓防控,繫緊復工復產“安全帶”

  各級黨組織壓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主體責任,依託基層黨建網格,對網格內農產品加工、農資生產供應等企業開展大排查,確保復工安全。寧城縣大雙廟鎮將防護設施、防疫物資、安全措施落實到位作為前置條件,動員網格長、網格員、黨員志願者成立督導小組16個,對當地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復工情況進行摸排,嚴格要求日常消毒、員工測溫、佩戴口罩、分時下田、分散幹活等防控措施,指導對外地返工人員動態管理和健康監測,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提高防範意識,消除安全隱患,鎮內牲畜飼料攪拌等10餘家農牧業生產相關企業相繼開工,生產運行安全有序。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政治建設強指導,把穩復工復產“方向盤”

  各級黨組織緊扣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組織農牧部門專家深入分析產業發展形勢,幫助群眾找準產業,確保農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群眾穩步增收。喀喇沁旗西橋鎮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藉助鄉村旅遊黨建聯合體平臺,邀請市、旗農牧業專業人員,共同研究提出產業帶動、企業帶動、大戶帶動,就業減貧、服務減貧的“三帶兩減”發展模式,依託鄉村旅遊產業,引導農民入股公司,從村集體、合作社和村民群眾三項股份中分紅獲利;組織有能力的貧困群眾直接參與旅遊產業,鼓勵39戶農家樂建起了民宿和體驗項目;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307個貧困群眾到旅遊項目工地、旅遊公司和公益崗,引導他們自食其力;幫助78戶貧困戶種植甜玉米、養殖笨雞,圍繞旅遊產業搞服務,為群眾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提前統籌做謀劃,掛好復工復產“前進檔”

各級黨組織面對春季農牧業生產節點提前謀劃、提早部署、搶先籌備,紮實做好農資、農具等備耕工作,不誤農時抓好生產。紅山區指導鎮、村兩級黨組織迅速行動,藉助村級黨建網格,對村級黨建網格人員配備、任務安排進行再細化,動員110餘名黨員能人、入黨積極分子成立“紅色幫扶團”,及時統計農牧民農資、農機等需求,多方聯繫物資供應渠道,通過集中採購、點對點採購等方式儲備種子100萬斤,各類化肥11400噸,聯繫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械1200餘臺套,保證農資、農機有效供給,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黨建融合聚資源,啟動復工復產“推進器”

各級黨組織以融合黨建為抓手,發揮聯建黨組織職能優勢,加大政策、資金、服務支持力度,實現精準供需對接,為農牧業生產排憂解難。克什克騰旗經棚鎮積極探索“一體推進黨建聯合體與產業化聯合體融合發展”新模式,由鎮黨委牽頭,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產業鏈黨組織和農牧、扶貧、供銷部門等服務鏈黨組織,共同組建黨建聯合體,發揮政策支持、資源整合、服務打包等優勢,構建黨建引領全方位全產業全過程的“三農三牧”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復耕土地2.3萬畝,節約勞動力26萬人次,累計為農戶買進生產資料925噸,賣出農副產品2200餘噸,節約生產生活性支出300萬元,切實為農牧業復工復產加油提速。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赤峰市黨建引領農牧業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