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九種高效農業模式 助力農民“田裡刨金”

長城網邢臺訊(記者 齊彥紅 通訊員 何連斌 孟慶春)眼下,春種春管正當時,在臨西縣老官寨鎮樊莊村的紅滿天家庭農場一眼望去,只見幾十個農民在田間往來穿梭,澆樹、除草、餵雞繁忙有序,不遠處停著兩輛貨車,幾個人忙著搬裝雞蛋……

“正在裝車的是從上海來的客戶,認準了我們的杜仲雞蛋。如今平均每天能外銷20000多枚。”該農場是一家集杜仲種植、特色養殖、有機肥加工為一體的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負責人馬建鑫說,杜仲雞蛋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A,富硒高鈣、富鋅高鐵等,熱銷北京、太原、上海等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是客戶上門來批發。

在清點箱數的馬建鑫停下來,興致勃勃地跟記者算了一筆賬:700多畝杜仲,30000只蛋雞,每年一畝地能採2000斤杜仲葉,用於飼餵蛋雞,所產的杜仲雞蛋市場價每枚賣3元,是普通雞蛋的6倍。引進臺灣高溫快速發酵技術,把雞糞加工成生物有機肥,再用於農業生產。去年農場杜仲雞銷售收入500萬元,杜仲雞蛋銷售收入460萬元,杜仲葉烘乾後銷售,市場售價一斤能賣10元,合下來畝均收益能達到1.8萬元。

“千斤糧”怎樣產出,“萬元田”如何生成?圍繞“田裡刨出更多金子、鼓足農民錢袋子”,臨西縣在“高效”二字上下足繡花功夫,瞄準轉型升級的質量、綠色、市場“三個靶向”,把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扶持新主體、培育新動能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園區示範、龍頭引領、模式帶動、特色培植等系列舉措,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我們把涉農項目資金高效整合,規劃建成光明、玉蘭等4個現代農業園區,作為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示範場’;以發展設施蔬菜、食用菌、中藥材、養殖為重點,建成設施蔬菜帶、食用菌生產示範帶和4個綜合養殖區,在全縣形成了‘兩帶四區’特色農業發展框架。”臨西縣政府副縣長盧振江介紹,縣裡探索出“院縣”合作模式,先後與中國蔬菜協會副會長孫茜教授的專家團隊合作,建立品牌蔬菜臨西工作站,建設“北人集團”蔬菜直供基地;與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棉花創新團隊合作,建設了高標準農田棉花試驗站;與上海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北臨西食用菌示範推廣基地,全方位提升臨西科技興農與品牌興農水平。

臨西鎮東馬鳴堂村綠舟農業科技公司就是依託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石家莊農林科學研究院建成了蔬菜育苗基地,主要從事蔬菜、西瓜、甜瓜等新品種選育、研發及推廣。採取“科研院所+育苗基地+農戶”的模式,佔地120畝,育選胡蘿蔔、甜瓜等9個瓜蔬新品種幼苗,畝均收益達2萬元。“我們還把研發的新品種交給46個貧困戶去種植並指導他們科學管理,每年畝均增收入1萬元。”該公司總經理鄒紅海說。

助農增效,助民增收,模式多多益善。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投建的亞洲單體最大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佔地312畝,採取立體化栽培技術生產金針菇、蟹味菇等中高端菌菇,栽培量是平地栽培的30倍,九道工序均實現機械化和數字化控制管理,生產效率比普通菌菇生產企業提高10倍以上,企業畝均效益30餘萬元。河北眾旺農牧科技公司100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及肉聯加工項目,涵蓋生豬養殖、屠宰、肉製品深加工、飼料加工、有機肥料、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年產值可達50多億元,提供各類就業崗位600餘個,從業人員年均工資性收入達8萬元;年消耗玉米13萬噸,帶動玉米種植20萬畝,種植戶年均增收1000餘萬元,項目畝均效益達20萬元。

目前,臨西縣已探索並推廣實施了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生豬規模化養殖及肉聯加工全產業鏈、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技術服務”、電力“漁光互補+農光互補”“電子商務+基地直供”“杜仲種植+特色養殖+有機肥加工”“五位一體+六統一分”蔬菜種植、“科研院所+育苗基地+農戶”、肉牛“養殖+加工+科研”九種高效農業模式,加速跑向農業現代化,呈現出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髮力、多業態打造的多元化推進格局。(來源:長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