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不可否認的是,好萊塢在文化版圖上已統治地球200年。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好萊塢的統治地位也必將被撕裂暨打破。

這是規律,亦是必然,更是趨勢。

因為,21世紀時代,國家及地區文化覺醒背景下——文化已成為一個民族的榮耀及健康肌體不可或缺的重要構件。

最近迪士尼版《花木蘭》倫敦首映迅速興起的“鏗鏘木蘭風”,其本質上是中華文化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這不但給國內影視業提出嚴峻思考,且寓示好萊塢並非鐵桶,其文化統治並非沒有裂隙與重構的可能。

一種模式的出現,預示一種體系的價值及另一體系的崩潰。自信與顛覆的序幕,或可拉開……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一、《花木蘭》全球首映,是中華文化獻給世界的又一場視覺盛宴


花木蘭——芊芊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滴血疆場,勇戰異族——這是何等的勇烈與英武?也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在我國古代,花木蘭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巾幗英雄,更是忠孝節義,捍衛民族及國家安全的精神圖騰。流傳了近2000年,曾被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歷代以來,其巾幗事蹟被編成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多種文藝作品,其文化品牌及價值不言而喻。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早在明代,文學家徐渭就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劇中自稱“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

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也說:“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按明有韓貞女事,與木蘭相類,渭蓋因此而作也。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就連祖沖之的《述異記》、李亢《異志》皆提到木蘭姓花。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綿延近2000年的文化雕琢,無疑深植了濃烈厚重的文化及民族情感,這是任何文化及其體系都必須敬畏和捨棄自己無論多麼強大與自戀的偏見與傲慢。

本次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特別出演的真人版《花木蘭》,其本質是中華文化再次獻給世界的又一場文化盛宴,也是中華文化征服好萊塢,華裔影星成就好萊塢的又一次輝煌鉅獻。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二、“文化統治”,華裔女星好萊塢的百年奮鬥史與屈辱史

當文化成為貨幣兌現的砝碼時,文化的相互擠壓、傾扎、進攻,甚至是顛覆與反顛覆就會悄然上演。

好萊塢從誕生以來,就幹著這樣的勾當,且是全球n多國家文化與時尚塑形或非塑形者的天堂與地獄。

好萊塢作為近200年來全球時尚與文化“帝都”,天堂當然是因其文化強勢,而地獄,則是處於配角或支配地位的文化恥辱與文化衰敗。

這種恥辱與衰敗,在華裔女影星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近 100多年來,於“中華女星”而言,好萊塢都是她們的地獄。從最早的“龍之女"到黃柳霜,再往後看,劉玉玲、楊紫瓊、章子怡、李冰冰等“東方巨星”,在好萊塢亦不過是充當豔麗暴露、充滿屈辱而又危險的異域美人形象。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其中,最為悲劇與屈辱的是黃柳霜。在20世紀初期,黃柳霜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的東方面孔。據《時代》雜誌記載:黃柳霜被虛偽美麗妖豔的“天朝娃娃”,是異國風情的時尚代名詞,成為那個時代最為豔麗的色彩,讓倫敦,柏林的上流社會為之瘋狂。

因為,彼時,在好萊塢眼中華人不但是愚昧、麻木的劣等民族,且還尚未開化。所以在好萊塢片中都把華人描寫為強盜毒販、殺人放火、野蠻無理、狡猾殘暴。影片中的華裔女性不是妓女就是女奴,唯唯諾諾屈從於命運和男人的淫威。

不僅如此,這樣的充滿濃郁“文化痞性”的認知和態度,還醜化、巫化、扭曲著整個亞洲、非洲、中東等“欠發達”地區。於亞洲而言,甚至還出現過無數次“異洲人演亞洲人”的“演藝悲劇”。

好萊塢的強大史,便是全球文化話語權弱小地區的一部令人垂淚的悲劇史。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三、文化魅力與尊嚴下,並非好萊塢選擇了劉亦菲,而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歷經百年復興,中國已今非昔比 文化自信下,中華文化價值已逐漸凸顯。

由此,當好萊塢的擠壓、傾扎、進攻,甚至是顛覆時,它學會了攫取——最大限度的以此獲取最後的最大價值。

因此,《花木蘭》終於倫敦首映,“好萊塢把劉亦菲寵上了天,”劉亦菲也因此毫無疑問成為了全場C位。

為什麼?憑什麼?

從“小龍女”到“鏗鏘花木蘭”,劉亦菲的確開了個好頭。

在幽深的國際影視業內,眾人看到的是好萊塢微笑著大臉大手筆打造了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迪士尼真人版。不過,事實上,與其說是好萊塢選擇了劉亦菲,倒不如說是中華文化征服了好萊塢,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因為,劉亦菲從十餘年前步入好萊塢就很自律、自進、自塑,從來不向“媚俗”文化低頭。直白一點,她有所堅持,從來不為“脫”而“脫”。

步入好萊塢,就到美國大學刻苦學習,研讀美國文化、影業,磨礪演技,她不但形象姣好,“打”功紮實,且對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很有研究和了解,英語亦頂呱呱,更重要的是,她在國內有很好的的“口碑”和“粉絲”。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更為重要的是,劉亦菲身後是不斷飛速增長的影視票房,那不僅僅是令人豔羨的名譽與地位,更是大把大把金燦燦的銀子。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由此,在文化與貨幣直接掛鉤的當下,我們完全明白自己的文化已經不再是貶值、廉價的象徵,也不再是被人傾扎、壓榨和猥褻的時代,她已豎起了自己應有的魅力和尊嚴。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四、一代“帝都”好萊塢的“演道”與“業道”思辨

"夢工廠"“時尚之都”“影視之都”“金錢與地位之都”,不置可否,好萊塢歷經200多年的包裝、挖掘與文化殖民與植入,它早已超越了界域,已成為當下全球電影與夢想的"山巔城邦"。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01)充滿霸權與殺戮意志的清教徒城邦

好萊塢無疑是無數人"造夢"的神話工廠。但本質上,好萊塢永遠造就的是"美夢"的“帝國時代”:它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滲透、輸出美國的價值觀、霸權主義、意識形態,塑造美國的"國家形象"。

美國有一句話就是 “Nothing is more Ameri-can than Hollywood. All agree on that”,意思是沒有什麼比好萊塢更美國。好萊塢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了美國的代名詞,代表西方的立場、價值觀與語言。

其異常的繁榮與發展,其背後是美國霸主地位的實力與支撐。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一個可笑的事實是,人人都知道美帝是一個僅有 200 多年曆史的年輕移民國度,其最初是由一些清教徒因為宗教原因遠離歐洲,背井離鄉的踏上了遷移跋涉之旅。最初,這幫充滿暴力與殺戮和戰鬥意志的牛仔,來北美僅只是想創建一個宗教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教徒們在這塊新大陸秉持著“被上帝揀選來榮耀上帝和光照世人”的思想自賦使命,要將北美大陸建設成為能夠引導全世界走向光明的 “山巔之城”,這也正是美國人的 “天命意識”的主要源流,也構成了之後的美國立國精神以及國家意識形態的基礎。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02)一部好萊塢史便是美國的“爆發戶歷史”

在某種 程度上,可以說好萊塢的電影發展史就是美國的發展史,它記錄、改寫、美化了美國的歷史,在世人面前樹立了高大上的美國 “國家形象”。電影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想象力,人們可以在銀幕上創造出完全不同於現實的、理想的、夢幻的世界。19 世紀末電影問世,緊接著美國的西部開發已經初步完成。

如 1903 年,世界上第一部西部片《火車大劫案》完成,這是美國的神話電影,就像中國的遠古神話黃帝戰蚩尤一樣,是用神話的方式記錄著夢幻般的歷史。

雖然西部片在美國早已沒落,但西部神話在美國當今社會中仍可覓其蹤跡: 西部拓荒的時代,想守住與成就自己,無論為警、為匪,都只能靠槍。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所以直到現在,擁有槍支依然是美國普通公民合法的權利。還有在美國軍隊,為了紀念曾經的光榮,在番號上仍然延續了“騎兵”的名稱。對多數美國人乃至世界上許多人來說,自由的“牛仔”形象成為美國集體神話中的英雄形象而最終成為美國的精神圖騰與符號象徵。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03)顛覆與奴役無法奏效時,便是攫取

因此,好萊塢的影視業從阿里都充滿著欺騙、排擠、壓榨和攫取的“牛仔”氣息,且通過自己的影視權威路徑反覆勾勒這種植入的精神——強大、引領、巔峰。

由此,讓全世界人人民都得出一個結論:

好萊塢價值是全人類最優秀的價值,他可以實現你想實現和得到的一切,包括名譽、地位、精神和貨幣。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因此,這一充滿統治與奴役意志的謊言被不斷修飾與強化後,已成為“全球共識”。引導全人類優秀思想及成果沿著特定路徑湧向好萊塢,包括優秀文化和文化工作者,進而不斷鞏固好萊塢的名譽與地位。

一如電影《雙虎屠龍》中的一句臺詞一樣:“當傳說變成現實,傳說就會銘記於腦海。”這就是好萊塢統治與影業之道。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五、好萊塢文化強勢路徑、模式對國影的鞭撻與啟示

那麼,一個異族影視業又是如何成功“入侵”,將主人藏在箱底的舊書本打開,隨手抄一兩段精彩的話語就能名揚世界?

我們泱泱大國14萬萬人中以萬萬計的大大小小無數的影視從業人員們,又是如何想的?看著別人拿著自己的東西賺得盆滿缽滿,又是怎樣的目光和內心?有哪些啟示?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1)編劇們的“悲劇”及“微弱話語權”

好的影視,根源在創作者及編劇的“頭顱”“腦海”裡。

不可否認,我問有無數優秀的作家和編劇,但同樣不可否認的另一個事實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大師級編劇。

當前,國人中幾乎所有編劇都缺乏“全球化”視野及“全球化文化素養”,在國內編一些“關門劇”,其套路和業務非常的熟悉,甚至“幾十天就可以完成一部上好的劇本”,可謂神速,也可謂專業,可拿出來的劇本人們除了看到不斷複製與仿製元素外,就算絞盡腦汁也找不出有“全球化元素”的任何基因與要素,更別說衝擊或獨樹一幟。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這或許有客觀上的原因,但不能不說這是編劇們的“悲劇人生”,更是其“話語權卑微”的象徵,因為他們不得不權衡自己的勞動能否實現價值,尤其是最基本的貨幣價值。這樣的編劇生態,不但是當前我國影視業的“格式化模式”,更是好萊塢大佬們“文化統治”格局下最喜歡模式。

因為,這種模式的存在,永遠無法撼動好萊塢的地位與強大。

所以,我們的影視業要衝出好萊塢藩籬,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全球化大師級編劇”——除了紮實的文化功底,更要有全球化視野。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2)演員們眼中的“貨幣”“榮耀”與“七色光芒”

這一模式下,我們的演員簡直就是“圈養”。因為我們沒有國際級影視渠道和國際級影視領地。

事實上, 我們從來都不缺優秀演員,但我們的演員要想全球優秀,要想成就“國際巨星”地位,就不得不投奔好萊塢——這就是文化弱勢與被統治的根本原因。

如李小龍、陳龍、李連杰等,他們若不是奔向好萊塢,根本就無法成就自己國際級地位。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由此,我們龐大的影視團隊都成了好萊塢打工的次生鏈條——你慢慢強大吧!等你肥碩了,就成為我攫取你利益與心靈的材料或幫手。因為,我手中有你需要的“貨幣”“榮耀”及“七色光芒”,我能成就你,也能毀滅你,這就是好萊塢的統治與強勢,也是我們影視人員的悲劇。

因此,要避免這樣的悲劇,惟一路徑是隻有架構自己的文化領地,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並真正實現文化自信。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3)大佬們的“媚俗”與“爾火爾火影視戰略”

隨著我們14萬萬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需求,一個龐大的影視市場已經興起,並吸來了無數的淘金者。

這樣的格局下,國內影視業大佬們的日子可謂過得小滋小潤,隨便搞一個劇本,不管有多渣,有多爛,找一個噱頭,甩幾個廣告費,十幾億票房就穩妥妥的到手。有的甚至不在影視本身,只想著一味的圈錢,腰包鼓了,溜之大吉。揣著搞來的錢,拍拍屁股,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管你家裡孃兒母子咋個過,我有錢了那裡都能過我的精彩人生。根本就沒有想過如何將影視當成一種事業,更別說將民族的文化根魂塑成一面旗幟。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由此,從而形成一種“定勢思維”的“媚俗”“影視生怪圈”,也既“爾火爾火”的“過日子模式”。這除了沿著好萊塢劃定模式運轉外,更形成了偷稅漏稅、天價片酬、磨腦洗錢、價值墮落、無以訴求的行業生態。

因此,要改變吾國影視命運,塑立自己的旗幟,撕裂好萊塢文化統治與壓榨和攫取,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影視戰略和文化戰略。一如孔子學院一樣,聚合資源,矚逐全球,真正實現我們的文化自信。或許,打好我國影視業這張文化牌,於文化自信而言,與孔子學院並行同樣能獲得良好實踐及成效,因為影視業具有全球化親和力、影響力和穿透力。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別忘了,別人翻開爺們遺棄在牆角的一本發黃的書本,隨便抄幾句《花木蘭》詩詞就可以風靡全球,我們還有上下五千年厚實時光及汗牛充棟的億萬古書——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自己吃飯穿衣的根本"傢伙"。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花木蘭》:本是文化自信征服了好萊塢,亦是劉亦菲成就了好萊塢



分享到:


相關文章: